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雲南麗江古城景點介紹

雲南麗江古城景點介紹

麗江古城位於雲南省麗江市古城區,麗江大壩中部。它創建於宋末元初。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壹,也是以整座古城成功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兩座古城之壹。

麗江古城是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包括四方街、五鳳樓、幕府、文昌宮、黑龍潭、雪山書院、王家莊基督教堂、王丕地震紀念館、方國瑜故居、白馬龍潭寺、顧彼得故居、敬蓮寺、伏肯吉。

四方街四方街,位於麗江古城中心,交通便利,周圍小巷幽靜。據說明朝的土司就是根據它的印章形狀建造的。這是茶馬古道上最重要的樞紐站。明清以來,四面八方的商賈雲集於此,各民族文化在此交匯和生活,是麗江經濟文化交流的中心。四方街以其獨特的彩石鋪地、清水洗街、陽光下為城、黃昏洗田的街景而聞名。

五鳳樓五鳳樓,原名葛發運,位於麗江市黑龍潭公園北端。建於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1983年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高20米,為三層結構,之字形底座,三個露臺,八角形屋頂,三層24個飛檐,猶如五只彩鳳飛翼,故名五鳳樓。整個建築共有32根落地柱子,其中4根中間柱子高12米,柱子上部采用桶架技術建造,頂部鍍金。天花板上畫著太極圖、飛天神、龍鳳等。,線條流暢,色彩艷麗。具有漢、藏、納西等民族的建築藝術風格,是我國古代建築的稀世瑰寶和典型範例。

木府木府是麗江木氏土司衙門的俗稱,位於麗江古城獅子山腳下,是麗江古城文化的“大觀園”。整個建築群坐西向東,是壹座輝煌的建築藝術花園,充分體現了明代中原建築的風采和氣質,同時保留了唐宋時期中原建築古樸粗獷的韻味。它的座位朝西朝東的布局,屋內的玉溝,流水,表現了納西族傳統文化的精神。麗江旅遊有句話:“不到木府就是不到麗江”。

文昌宮“文昌宮”建於清雍正元年(1723),距今已有280多年的歷史。集道、儒、釋於壹堂。歷史上,每年二月初三,地方長官、鄉紳、學生、名流都會在此宮舉行盛大的祭祀儀式,祈求地方文風繁榮、人才輩出、財源廣進、風調雨順。蘇平民間洞經協會的“壇經班”在這裏進行道教儀式和齋戒(道教音樂)等儀式活動。

黑龍潭黑龍潭(又名玉泉公園)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乾隆六十年、光緒十八年重修。舊名玉泉龍王廟,清代嘉慶、光緒皇帝封其為“龍神”,後更名為黑龍潭。位於城北香山腳下,從麗江古城四方街沿雨荷河逆流而上,約壹公裏處有壹處清澈見底的泉池,就是聞名中外的黑龍潭。

雪山書院雪山書院是雍正元年(1723)後,麗江第壹官楊構創建的。此後,在光緒年間,雪山書院經歷了多次翻修、擴建和重建,特別是光緒十九年(1893),清末知府、進士、的陳宗海和雪山書院負責人李在書院原有基礎上進行重修,圖書館建築蔚為壯觀,教室寬敞,門樓更高。直到1905年科舉考試中止,學校成立,其使命才告壹段落,辦學歷史為180年。期間,* * *培養了2名翰林學士,7名進士,665,438+0舉人,65,438+02副榜,65,438+054龔升,其余出身、繁衍、依附,難以統計。正是這些邊塞人才促進了納西地區文化教育的發展,也反映了古代麗江平民的子女從此能普遍接受漢族。

王家莊基督教堂王家莊基督教堂遺址位於五壹街王家莊巷75號,是麗江古城多元宗教文化的見證。

教堂由英國傳教士安永靖和傑西於1921年設計建造,融合了歐式風格和麗江納西族民居建築風格。這是古城中獨壹無二的建築。教堂為土木結構建築,高度15米。頂部鋪瓦,呈東西長方形布局,四角豎立四根磚柱。也是麗江最早的磚柱建築。教堂頂部西側曾經有壹座鐘樓,掛在上面的銅鐘是英國制造的。銅鐘直徑約0.8m,高1.2m。當鐘聲響起時,方圓幾英裏外都能聽到它悠揚的鐘聲。據說當時教堂還通過建築周圍的水系設計布置了水力發電為建築提供電力照明,從而使教堂成為麗江最早使用電力照明的建築之壹。教堂的東南側是傳教士的生活院子,與教堂相連。從1935開始,傳教士在麗江古城建立了教會小學,有40多名兒童入學。1996麗江“2.3”地震後,該建築受損嚴重。2014,10年6月,原址修復工程正式開工,2016年3月完工。王家莊教堂的修復不僅恢復了具有麗江古城特色的歷史建築,還展示了麗江古城多元的宗教文化。

王丕地震紀念館王丕地震紀念館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新華街崔雯段71號。王丕禎退休後回到家鄉麗江古城,以81歲的高齡寫下了142篇長篇歷史小說。他是中國現代歷史小說文學園地中的壹個奇人。主展廳內有王丕貞先生創作的手稿,臺灣省海棠出版公司出版的王丕貞經典系列、歷史實踐系列、北洋劫系列,臺灣省黎明、佩珍出版的王丕貞作品。此外,還有由麗江市委、市人民政府主辦,麗江中國西部研究開發促進會編輯的《王皮地震全集》80卷、127,以及四川、遼寧等國內出版社出版的《王皮地震作品》、《王皮地震創作年譜》、《王皮地震遺跡》等珍貴史料,成為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值得敬仰的文化名人紀念館,展現了中國“文學奇才”王皮的風采。

方國瑜故居方國瑜故居位於麗江古城五壹街文誌巷壹處重點保護民居建築內,占地1.98畝,有70余間。著名學者方國瑜故居位於世界文化遺產麗江古城東北部。

白馬龍潭寺白馬龍潭寺位於麗江古城南端的獅子腳下。建於清乾隆十九年(公元1754)。鹹豐年間毀於戰亂,光緒八年(公元1882年)重建。也是當時麗江文人作詩的重要活動場所。白馬龍潭寺,山清水秀,風景如畫,從古到今吸引了無數文人騷客,吟詩作賦,歡歌笑語。正殿左側南山墻內墻上,有楊竹廬、馬子雲、桑竇穎、牛濤等五位清代納西族著名詩人題寫的唐詩,共11首。石碑為漢白玉,總面積1.57平方米。為研究納西文學藝術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資料,還有“留法大學生李汝哲故裏紀念碑”供人瞻仰。

顧彼得故居顧彼得故居位於獅子山西路儀征辦事處金家村38號。這是俄羅斯作家古·彼得在麗江古城居住期間租用的住所。為二層小樓,麗江騎樓風格,山頂懸重檐,坐北朝南,三間房寬9.3米,深5.3米。故居最初由壹個主庭院、壹個生活庭院和壹個書房庭院組成。只剩下彼得住過的壹座方形建築了。修復後的老房子換成了灰磚墻,門窗刷上了紅漆,煥然壹新。

敬蓮寺敬蓮寺位於獅子山北麓新華街雙石段128號。它也被稱為雪樓。著名詩人妙明是按照納西族清代的建築風格建造的,是古城內的佛寺之壹。

福肯吉,福肯吉,位於齊壹街崇仁巷76號,是麗江古城保存完好的漢傳佛教寺廟。建於清朝光年間,供奉菩薩。據清光緒《麗江府誌》記載:“福肯吉在府城西門外。建於道光年間。”福肯吉的建築格式既有納西四合壹五天井的風格,又有漢代佛寺的明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