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我可能是妳朋友圈中,唯壹的愛沙尼亞留學生

我可能是妳朋友圈中,唯壹的愛沙尼亞留學生

好久不見!

快兩個月沒有寫新文章了,覺得有點愧疚。

從8月份來到歐洲之後,每天都過得很掙紮,壹方面試圖努力融入壹個新的社群,另壹方面又不舍得以前的聯系。

在這種自我矛盾的心態之下,我就選擇了暫時先不更新微信公眾號。

但是長此以往其實也不是個辦法,而且我還有很多想要分享的東西,所以還是繼續更新吧。

經歷了長達6個月的申請季之後,我終於如願以償地來到了東歐的這個小國—— 愛沙尼亞 ,成為了壹名塔林大學的研究生。

首都塔林是壹座人口只有40萬的城市,這裏的生活目前來看讓我覺得很快活。

初次來到壹個新的城市,那種感覺是興奮的。

妳所面對的壹切都是新的,就連扔垃圾的時候選擇遠壹點的垃圾桶都能讓我高興兩秒。

我在這裏已經住了3個星期了,當新鮮感漸漸退去之後,我發現這個城市的生活依舊讓我感到快樂。

最大的壹個感受就是,我似乎變得更自由了。

從青春期開始,我對「自由」就有壹種病態的 追求欲 。

我不願意服從管教,但在學校的生活中, 服從是獲得自由的壹道通行證 。

妳只有遵循某些規則,才能獲得別人無法獲得的特權。在知道了這個道理之後,我覺得我的自由比別人要多壹些。

加入學生會,是為了可以在別人去上操的時候能夠出去玩兒;努力學習,因為成績好的學生就算不來學校,老師也不會說什麽;積極參加各種活動,換來的是在上課時間可以做壹些別的事情。

但是 這樣的自由實際上並不是純粹的自由,我依然帶著枷鎖。

長大以後,對自由的渴望依舊沒變,所以我選擇了遠比高考成績要低很多的大學,選擇了在壹家全球聞名的公司工作三個月後就辭職,選擇了飛往非洲不到3個月就匆忙回國,選擇了在家混吃等死,每個月靠零散的文案工作來支撐生活的支出。

在長大後的這段日子裏,我時常在想, 我所追求的自由,到底還算不算是自由?

從表面上來看,之前的生活似乎很美好,平均每個月只需要工作5天,而且在家完成就可以;壹個月的到手工資夠花,5位數至少是有的;在工作日包場看電影,周末在家做壹只鹹魚,想要做什麽就去做,似乎已經是很舒服的人生狀態了。

就是人生中的某壹刻,我突然意識到, 我似乎被自由的定義綁架了。

《人類簡史》中最讓我感到細思恐極的壹句話,是說“ 任何沒有實質的東西都是人類捏造出來,用來控制更多人類的。 ”在這個定義下,國家是虛無的,信仰是縹緲的,法律是個偽命題,道德只是個枷鎖。

那麽,自由是不是也是如此呢?

我感覺,自由似乎也是壹個虛假的定義而已。那些生活在大都市裏的人,叫囂著追求沙縣小吃自由的人,難道我就比他們自由很多嗎?

我依然要擔心明天吃什麽,依然要考慮十年後我要做什麽,依然要為我的未來著想。從這個角度來講,我根本沒有實現自由,我被自己對於自由的追求欲綁架了。

而來到愛沙尼亞之後,事情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第壹個感受是,我的生活重新擁有了目標。

我自己認為,在接受了國內長達16年的教育之後,我人生最大的敗筆在於, 失去了尋找自我目標的本領。

小學的目標是考上好初中,初中的目標是上個好高中,然後是好大學,再來是好工作。

人生目標已經放在了那裏,似乎除了這個目標之外,其他的東西都是糟粕,是毒品,是需要被唾棄的。

但事實上,就是因為這種既定目標的存在,讓太多人選擇了壹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走向了壹個自己不喜歡的崗位,最終過上了壹個旁人看來光鮮亮麗,可是甘苦只有自知的生活。

重新讀研,壹方面再壹次給了我壹個新的目標,那就是要 順利畢業 。

另壹方面,見到越來越多不壹樣的人,也讓我明白了人生的多種可能性。

我到愛沙尼亞的第壹個房東,也是現在經常陪我玩兒的朋友Dennis,就是壹個把生活過的很出彩的人。

Dennis會說三門語言,英語俄語愛沙尼亞語。本科的時候學的marketing,但是marketing的那些東西對他來說實在太簡單了,於是平時就出去工作。

那時候,他給壹家賣理發產品的公司做翻譯,每天就是把產品信息翻譯成俄語和愛沙尼亞語。

他跟我說,如果妳每天面對的就是那些東西,每天都要閱讀產品說明,到最後妳卻沒有自己試壹下的欲望的話,那妳真的是太蠢了。

於是,Dennis成為了壹名理發師。

與其說是理發師,不如說,他成為了壹名造型師。

雖然不是科班出身,但是Dennis對於造型的理解很深,沒過多久就被邀請參加愛沙尼亞的壹場時尚秀,擔任造型師。

再之後,他登上了當地的各大時尚雜誌,甚至還被邀請去芬蘭做造型。

經歷了這壹切之後,他現在每周去salon上兩天班,預約制,每天最少賺 500歐元 。

如果是壹名中國的商科畢業生,最終變成了tony老師,不知道別人會怎麽看他?

另壹個有趣的人,是我的老師Heli。

Heli是這個學期壹門課的教授,教愛沙尼亞音樂的。

她是愛沙尼亞人,以前是學音樂的,在學校教音樂,壹做就是15年。

然後,她選擇去芬蘭攻讀博士學位,學成之後會到愛沙尼亞,進入塔林大學做教授。

因為剛上了壹個星期課,我和這位老師的交流並不多,但是她說的壹句話讓我記憶非常深刻。

當提到她為什麽會來這裏教書時,她跟我們說, 因為人生很長,總過同壹種生活難免有些無聊,所以我就想試試看換個生活方式。

對她而言,這大概就是稀松平常的壹句話,可是卻在我腦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壹直以來,我都在不停地為自己的人生做各種規劃,在這些不斷被推翻,又不斷被建立的人生規劃中,唯壹沒有被規劃在內的,便是很可能會產生的,對生活的厭倦感。

壹直以來,我總覺得,我能夠找到壹種永恒的生活方式,從此不再需要改變,壹勞永逸。

我是個懶人,我希望生活可以壹成不變的好下去,這樣就不需要我再去考慮更多事。

但事實上,沒有哪種生活是壹成不變的。再精彩的生活,也有曲終人散的那壹刻。

當光怪陸離的世界崩塌,只剩下塵埃和汙垢的時候,生活的無聊感席卷而來,如果不重拾對生活的熱忱,那就只能成為壹只真正的鹹魚。

而在這裏遇到的每壹個人,都讓我看到了 對於生活的萬千可能 。

他們對當下的生活其實都不太滿意,但並沒有人決定就這麽湊合過壹生就算了,而是在不斷的掙紮之中尋找真正的自己。

我覺得這是我真正想要追求的人生態度,也大概才算是真正的自由吧。

愛沙尼亞的生活才剛開始,壹切還都是未知。

但至少目前來看,壹切都好。

關於這個國家,妳想知道什麽,歡迎留言給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