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是魔罐還是甜甜的“安慰劑”?黃桃罐頭能緩解新冠肺炎癥狀嗎?

是魔罐還是甜甜的“安慰劑”?黃桃罐頭能緩解新冠肺炎癥狀嗎?

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王元

香甜的黃桃罐頭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小時候發燒感冒,媽媽都會給我買黃桃罐頭。”“吃了黃桃罐頭,感冒癥狀真的緩解了。”如今,面對新冠肺炎感染,壹些人還將黃桃罐頭列入家庭康復的清單。

黃桃罐頭真的有那麽神奇嗎?多位專家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記者,黃桃罐頭營養豐富,能增進食欲,但更像是壹種甜味的“安慰劑”,無法緩解疾病癥狀。特別是咳嗽的時候,不要吃,可能會加重癥狀。

黃桃富含多種營養成分,有助於提高免疫力。

“從日常食用的角度來看,黃桃本身富含多種營養成分。黃桃含有維生素C、維生素B、β胡蘿蔔素、番茄紅素等。,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提高免疫力。黃桃比其他桃含有更多的鋅和硒礦物質。此外,黃桃含有較多的鉀,這是壹種會讓人心情愉悅的元素。”解放軍總醫院第八醫學中心營養科主任左小霞告訴人民日報健康客戶端。

65438+2月9月,北京市民在家吃黃桃罐頭。胡攝

對於很多因為感冒發燒而胃口不好的人來說,適量的黃桃也有助於補充能量,增進食欲。左說:“黃桃含糖量較高,能迅速給身體補充能量,恢復部分體力。而且黃桃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尤其是果膠,能促進腸道蠕動,緩解便秘;檸檬酸、蘋果酸等。黃桃中所含的可以在胃口不好的時候刺激食欲,讓人吃點東西。”

黃桃罐頭已經成為東北乃至全國壹代人的童年記憶。“過去物資匱乏,交通不便。冬天,尤其是在北方,缺少新鮮水果,所以水果被制成罐頭,而不是新鮮水果。慢慢地,很多人都有了吃水果罐頭的習慣,甚至成為壹種傳統。”左說,黃桃可以說是水果罐頭的優良原料。與蘋果、梨等水果罐頭不同的是,顏色和味道很容易變化。在水果罐頭之後,黃桃在顏色和味道上更漂亮。但是裝罐後,水果的營養就流失了,可以選擇新鮮水果,而不是水果罐頭。

黃桃罐頭不能代替治療,尤其可能加重咳嗽。

“然而,黃桃罐頭並不是治療發燒和咳嗽的特效藥。它更像是壹種甜蜜的‘安慰劑’,就像妳在壓力大的時候吃的蛋糕,妳暴飲的奶茶。”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副主任高曉玲提醒,吃水果不能代替藥物治療。如果新冠肺炎被確診,必須科學地使用藥物進行治療。癥狀嚴重時,要積極去醫院就診,配合醫生治療,科學治療疾病。

“尤其是出現咳嗽癥狀時,吃黃桃罐頭之類的甜食會加重咳嗽。壹方面,甜食可直接刺激咽喉部的神經,引起反射性咳嗽,加重咳嗽;另壹方面,由於糖能刺激咽喉黏膜,咽喉分泌物會增多,糖的粘性會使分泌物更加粘稠,使痰液不易咳出,加重咳嗽。還有就是咳嗽。如果是呼吸道感染引起的癥狀,甜食中的糖分會導致細菌大量滋生,所以會加重咳嗽。”高曉玲介紹道。

對於壹些網友表示生病時更喜歡吃黃桃罐頭,高曉玲提醒他們在出現咳嗽癥狀時應避免食用冷凍食品。寒性食物會在壹定程度上刺激氣道,使氣道收縮,導致氣道痙攣,氣道狹窄和咳嗽癥狀會加重。

兩位專家表示,由於罐頭食品中添加了糖和防腐劑,食用時要註意適量;糖尿病患者、胃炎患者不適合吃,過敏體質的人不能吃黃桃罐頭。所以,我們還是需要客觀看待黃桃罐頭的“神秘力量”。

相關新聞

黃桃罐頭賣斷貨後,廠家的謠言就沒有作用了。網友:妳根本不懂。

當疫情進入新階段,囤貨熱潮又來了。如今各種藥品都成了緊俏商品,而在這幾天,壹種特殊的儲備——黃桃罐頭,出人意料地率先售罄。

65438 2月9日,罐裝品牌林家普在某社交平臺發布謠言,稱黃桃罐頭本身沒有藥用功效,建議網友理性囤貨,不要盲目跟風。廠家也表示,目前貨源充足,不必恐慌,也不必急於求成。

網絡截圖

網友:黃桃罐頭沒有功效但是有魔力。

按照以往的經驗,這種事情多是摻雜營銷的,但是在黃桃罐頭上真的不好說——

網友的評論

買不到藥也沒關系,桃子罐頭也不能少。

為了應對即將到來的危機,人們準備了針對性的藥物以備不時之需,桃子罐頭也赫然在列,甚至比壹些感冒藥還難搶。

雖然是罐頭食品,但現在被視為消炎藥的“替代品”,計入藥物儲備。

網絡截圖

這源於壹個南方人可能不太理解的東北/北方“迷信”:無論大病小病,吃黃桃罐頭就好;危機時刻,罐頭食品不可或缺。

藥店也把罐裝桃子放在貨架上:

網絡截圖

如今,很容易根據儲存的貨物來判斷壹個人的家鄉:如果他的儲備中有來自黃澄澄的桃子罐頭,那麽對方多半是東北人。

為什麽黃桃罐頭成了北方的「藥神」?

在壹代北方人眼裏,它是“療傷藥”。大到手術,小到感冒,咬壹口黃桃罐頭就能跳三尺高。

這種神秘莫測的描述壹度讓南方網友難以置信,直到大批北方孩子站出來證明這是他們小時候認真的“良藥”。

網絡圖片

圍繞罐裝黃桃的傳說使它成為互聯網上最神秘的食物。

然而,這種神秘現象的背後並沒有直接的原因,而是誕生於上壹代人的集體習慣。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罐頭在北方屬於“珍貴食品”。對於普通家庭來說,只有走親訪友、逢年過節的時候,才會舍得拿壹罐。

對於普通家庭的孩子來說,只有趕上“特殊時期”,才有味道。

孩子生病發燒,胃口不好,怕吃苦,不願意吃藥。這時候父母就會開黃桃罐頭餵它們。

久而久之,這壹代人就有了孩子壹生病就餵黃桃的習慣。

在冬天的北方,吃新鮮水果比較困難,他們傾向於選擇罐頭。這種“生病就餵桃子罐頭”的現象在北方更為普遍,以東北為首。

此外,老壹輩的人對桃子也有壹些迷信。古人認為桃枝可以辟邪,桃子也可以表示“健康長壽”,但在現代,“桃”因與“逃”諧音,有“逃”之說。

網絡圖片

綜合這些因素,這些吃桃子罐頭長大的孩子,都有壹個印象,生病了吃桃子是好的。

雖然他們不再是被父母呵護的孩子,但其實他們的身體早已養成了壹種條件反射——每當感冒發燒的時候,總想吃壹個甜甜的黃桃。

它不僅僅是壹種食物,人們心裏都知道它沒有什麽實際作用,但它可以象征著“康復”、“安心”和父母可以照顧它的時間。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屬於壹代“養胃飯”。

“comfortfoods”是各國的說法,也可以理解為“療愈食品”。

菲律賓人生病的時候會吃壹種叫ArrozCaldo的湯;芬蘭人會選擇水果蔓越莓;匈牙利人生病,吃大蒜和蜂蜜;巴基斯坦人會做壹種叫做Khichdi的粥。

這些安慰性的食物在味道上有很大的不同,似乎很難將它們歸類在壹起,但另壹方面,它們又有著高度壹致的相似性:這些食物都是父母和家人在童年生病時餵的。

這些“撫慰腸胃的飯菜”,比如水蜜桃罐頭,可以從味蕾開始,和童年聯系起來。咬壹口就像回到了那個讓人安心的年代。

它可以滿足我的胃,並傳遞壹個信息:現在,我可以照顧自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