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關於民俗,付之壹炬。

關於民俗,付之壹炬。

人們常常把“刀山火海”比作壹個非常危險的地方,把敢於上刀山下火海的人視為勇士。但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能看到“上刀山下火海”,但在傈僳族壹年壹度的刀桿節上,卻能直擊“下火海上刀山”的驚險現場表演。刀桿節在農歷二月七日至八日舉行。第壹天晚上舉行“上火”儀式,第二天白天舉行“上刀山”儀式。在“上火”之前,迷人的武士們首先向神靈獻祭。供奉的神靈中有壹位“白馬將軍”,據說他就是明朝的兵部尚書王績將軍。王入川後被奸臣所害,傈僳族的刀桿節就是為了紀念王將軍。祭完神,大家把準備好的栗柴搬到刀桿場,堆成長二、寬壹、高壹的柴堆,然後點燃柴堆,熊熊大火越燒越旺。這時,在勇士領隊(歌舞活動的領隊)的帶領下,壹排身著藍色節日服裝的男子唱著祝福歌,壹邊唱壹邊邁著整齊的步伐起舞。當柴火燒成紅色的炭火(俗稱“火海”)時,壹名戰士爆了壹長串鞭炮,幾名身著紅衣的戰士魚貫而出。他們把彩紙綁在頭上和腰上,手裏揮舞著兩面小紅旗,繞著火塘跑了幾圈,開始“入火”。戰士的赤腳直接踩在了燒紅的火炭上,火花四濺;然後用手捧著火炭洗臉,真的是名副其實的“火的洗禮”;最後把壹根粗鏈子扔進火裏,燒成半紅,然後用手轉動,表現出壹種無視世間各種約束的勇敢精神。大火沖紅了他們的臉和整個身體,就像強大的火神的下界。在“跳入火海”的活動中,還有人要不斷將具有驅邪作用的艾香撒入火坑,火花飛濺,十分壯觀。當晚的最後壹個儀式是:按照當年要裝的刀數(36或72把),把點燃的香排成刀的形狀,武士們壹個個踩上去。據說那個人要是過不了香燭這關,就得取消刀柄資格。受洗的勇士回不了家,大家圍著壁爐通宵跳舞。“上刀山”又叫“上刀杠”。首先是豎立涼棚。喬木的長度根據“三十六歲,七十二歲”的柄數確定。壹般是倒掛的鋒利長刀,用近30米的栗木桿和三根金色竹條綁在涼亭上。涼亭下有三層三座城堡。整個涼亭上系著各種黃、白、紅、綠、藍的紙花和魔法旗。豎起的涼亭像壹架筆直的“梯子”,立在涼亭地上。接著是向神獻刀的儀式。在直立的涼亭下進行,壹般為壹豬九雞。喬木腳下提供豬壹只,雞壹只,四邊四堆各提供壹只。祭司(登上刀桿的師傅,傈僳族稱“帕尼”)為主祭,祭祀語言可以是誦經、唱歌或跳舞。主要內容是:“火有火神,刀有刀神。祭刀求神,以保安全生存。”登上涼亭是節日的高潮,也是最精彩的時刻。穿著花花綠綠衣服的戰士雙手扣上刀刃,然後赤腳踩在刀梯上,壹步壹步往上爬。他們無所畏懼,瀟灑自如,展現出鐵蹄硬漢的雄姿。最先攀登的勇士在桿頂放鞭炮慶祝勝利,並念了四個吉祥字:“五谷豐登,無病無災,六畜興旺,國泰民安。”有些戰士還在涼亭末端表演倒立等各種高難度動作。為了祝賀勇士的成功,人們圍著刀桿“跳”起來,祝願勇士勝利,慶祝節日快樂,祝願人們健康幸福。上部喬木生動地展現了傈僳族人堅忍不拔、勇於攀登、追求卓越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