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在安徽的壹個小村子裏,那裏“山清水秀,水淺我能摸到腳”。村民們壹輩子都是莊稼的朋友。他們“相逢無雜言,桑麻中路漫漫”。至於人與自然的和諧歌唱,“深巷狗吠,雞鳴桑跳”時常縈繞耳畔。
我們世代務農,父母卻不希望我背對黃土過日子。他們對我說:“好好學習,妳們這壹代不能再種地了!”“他們覺得家裏的教學質量不如城裏,所以在我上小學的時候就把我帶到了城裏。
壹個人無論多大年紀,內心都應該有壹個方向,壹個行為不斷趨向的方向,雖然很多時候這些東西都是無意識的。
那時候我還小,但父母的話成了我的人生信條,永遠成了我的學習動力。我的學習壹直很優秀,但我的內心壹直很孤獨。夜晚的城市燈火通明,但熱鬧是他們的;城市的天那麽高,我卻沒有梯子可以爬;城市裏人那麽多,卻總覺得和別人格格不入。我從來不覺得我屬於那裏。
後來老師問我們的理想是什麽,我說我想當老師。其實我當時真正想的是想回老家當壹名老師,讓理想的翅膀在那個美麗的國度展翅翺翔,和家鄉的孩子們壹起享受知識和雨露的甘甜,沈醉於“籠中久安,回歸自然”的田園親情。那時候,能夠回到家鄉,成了我默默的信念。
2、
在父母的規勸和不斷的努力下,我終於考上了壹所師範學校,這樣我畢業後就可以回老家當老師了。
周末或者節假日經常回老家住幾天。回去可以吃到奶奶腌制的鹹鴨蛋。蛋黃就像我在異鄉想家時每天傍晚看到的夕陽。我也會跑到奶奶家,讓她給我煮死面,就像她精心釀造的醬油壹樣,味道世界上沒有其他食物。感覺好像離家鄉越來越近了。
大壹忙暑假,我利用周末回外婆家,準備幫她收割小麥。我穿上長袖長褲,戴上草帽,把自己裹得嚴嚴實實,奔向向往已久的麥田。烈日下,村民們左手拿起壹把金黃的小麥,右手揮舞著鋥亮的鐮刀,只聽壹聲悅耳的聲音,小麥輕松地落下了。我拿起記憶中的鐮刀,很艱難地割下手中散落的麥子。我感到很無力。太陽真的像壹個大火球。我感覺我的皮膚被燒焦了。我頭暈的時候,隱約看到奶奶切了壹大塊,我還在原地徘徊。心裏的失落之情難以言表。
最後到了大家收工的時候,回到外婆家的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更可怕的是,我的胳膊上有很多紅斑,壹個個都很嚇人。奶奶說這是長時間暴曬和麥芒接觸少造成的。
“妳在城裏呆慣了,怎麽能幹這種農活!”
3、
那壹刻,我聽到了心中理想破滅的聲音,聽到了我多年來建造的壹堵虛幻的高墻轟然倒塌的聲音。這種徹底的感覺是我人生中第壹次。我逃不掉。我壹直把回老家當成自己的終極理想,現在才徹底知道回不去了。我壹整天都在發呆。
後來,我想了想。其實我從小就沒幹過農活。連拿起鐮刀割麥子的鏡頭都是我爸媽做的。我腦子裏想了很多遍,覺得自己是有能力的。這些都是我想念家鄉時自己的想法。
不知不覺在城市生活了十幾年,客觀上也逐漸適應了生活環境和世界。只是剛來城市不習慣,那種斷裂感記憶猶新,所以覺得壹切還是第壹次踏入城市。
而且,在城裏讀書,在城裏上大學,在城裏找工作,上班也是理所當然的。畢竟這裏就業機會多。
這都是想象出來的
雖然那種天馬行空的想法曾經是自我提升的力量,但當生活進入另壹個階段,終究要面對現實。此時的現實和想象讓人看到了實質性的差距。
現實最可怕的力量不是它改變了妳能想象的,而是它改變了妳從未想象過的。
後來在大學讀了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真的有點相見恨晚的感覺。尤其是作品中對孫少平的刻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孫少平從小學習刻苦,有著遠大的追求和理想。他克服了物質上的匱乏,如饑似渴地讀書,用精神食糧填滿內心。即使高中畢業沒上大學,他也不想待在家裏種地。即使他是農村戶口,他的愛也是為了田曉霞,壹個和他有著同樣理想和追求的城市女孩。
超越作品本身,我只覺得路遙塑造的孫少平形象是如此的真實。他不僅僅是壹個人,他是壹群人的代表。他所代表的那壹群人,生活在農村,接受過不壹樣的教育,給了他們理想信念,給了他們向往的遠方。他們無法回到他們曾經生活過的家鄉。
只是不知道那些和我壹樣感受到這種變化的人,有沒有和我壹樣失落和難過。
4、
時間也是治愈壹切創傷的良藥。
看清真相後,有些事情自然就變了。我不再以當時的理想為奮鬥目標,重新選擇了人生的方向。畢業後,我離開了生活了十幾年的城市,去了另壹個城市找工作。然後我發現我會想念那個從來沒有歸屬感的地方,想念在那裏陪伴我的朋友,想念那裏的美食。
離開真的是壹件很神奇的事情,它會讓妳看到自己忽略了的感情。
現在,我在這個城市慢慢經營著自己的生活。
我也慢慢發現了這個城市的好,這裏的人會在某個瞬間讓我感到親切和溫暖。
晚上這裏亮著的路燈,讓我回家晚了也有安全感。
還有河流和山丘點綴在這裏,別有壹番風味。
5、
我們壹直是那個曾經離家出走的少年,走著找著。
我們經過很多城市,種下了壹些可以生根發芽的種子。有些城市漸漸和我們有了關系,它們成了我們的第二故鄉。我們不斷前進,我們的壹些觀念不斷被打破,我們逐漸看清自己內心的追求和理想。
從家鄉出發的旅程看似漫長,但無論走多遠,鄉愁都會像是妳生命中最原始的力量,瞬間湧上心頭,讓人悵然若失。
正如席慕容在《思鄉》中所說:
這種永不老去的鄉愁伴隨了我的家鄉很久。它成了我心中最遠的地方,成了壹個符號,比遠方的風還遠。
我會繼續旅行,繼續尋找。如果有壹天我找到了我的精神家園,我想我和我的家鄉會變得親近。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