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參越大,營養價值越高”;“淡幹海參比糖鹽幹海參好”;“茄子人參用於烹飪,無藥用價值”...以上觀點都是正確的。但這只是壹些基礎知識。要想真正掌握鑒別海參品質的方法,需要從以下四個方面入手。
壹、海參中主要營養成分的含量
這是鑒別海參品質的核心因素之壹。不同種類的海參在基因、海域、生長習性、飲食習慣等方面都不壹樣,導致其營養成分的差異。表1是2004年第三期《中國海洋醫學》發表的壹組關於部分海參營養成分含量的數據,從中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的海參營養成分含量差異很大。
表中涉及的粘多糖、皂甙、無機元素的含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海參的藥用價值。以北美的冰參、番茄參為例。前者中粘多糖、皂甙和無機元素的含量分別為65438±08%、7%和65438±05.87%。後三種物質的含量僅為0.27%、0.04%、0.32%。兩者的藥用價值壹目了然,這也解釋了流行“海參是藥,茄子是菜”的原因。
二、海參的生長環境
生長環境對海參的生長非常重要。海水是否幹凈,環境溫度是否適宜,食物資源是否豐富,直接關系到海參的生長速度和品質。再好的海參,如果生長環境受到汙染,也不可能成為優質海參。相對來說,生長在深海的海參質量要好於生長在近海的海參。因為深海區人跡罕至,不容易被汙染,海水的鹽度和溫度相對恒定。同時,藻類植物和魚、蝦、蟹、貝類等小海參的食物資源也比較豐富,有利於海參的生長。
關於如何辨別海參是否生長在深海,有壹個小竅門。有物理知識的朋友都知道,在液體密度相同的情況下,水越深,壓力越大。也就是說,海參生長在淺水區還是深海區,承受的壓力是不壹樣的。專家發現,生長在深海區域的海參和海膽的刺通常短而粗(由強大的壓力造成),這無疑為我們提供了壹個區分深海海參的好方法。
三、海參的生長模式
所謂生長方式,是指海參是野生的還是養殖的。
很多人都知道,早在2000年左右,我國的野生刺參資源(遼寧刺參和威海刺參)就因過度捕撈而枯竭,從此開始全部養殖國產刺參。養殖刺參生長速度很快,通常壹年半就能上市,但營養價值和食用口感明顯不如2000年前的野生刺參。比較養殖海參和野生海參可以發現,前者通常肉質細長;但是,野生刺參肉質較厚。除了家養海參,世界上其他海參都是野生海參。野生海參的缺點是生長緩慢,資源有限。為避免過度捕撈導致物種滅絕,進壹步影響生態平衡,許多國家對海參捕撈數量有嚴格限制。
第四,海參的生長期
海參和人參壹樣,也是稀有的。海參生長期越長,營養價值越高,口感越好。這壹點在海參價格上體現的很明顯。通常越小的海參(生長期短)價格越便宜,越大的海參(生長期長)價格越高。
需要指出的是,這經常被不法商販所利用。壹些不法商販為了牟取暴利,用膠水將海參定型,並添加大量的糖、鹽等物質增重,使加工出來的幹海參看起來更大更重,其實是做不出來的。生長期長的真海參,不僅幹態下比較大,做出來後體積也大了壹倍。
為了產出比最大化,國內刺參的養殖周期基本在兩年以內。國內3年左右的海參比較少見,5年以上的可謂鳳毛麟角。2009年,大連長海縣壹漁民意外捕獲數條水下長約50厘米的遼參(據專家測算,生長期約9年)。這壹消息在國內海參行業引起轟動,多家媒體進行了重點報道,引發了眾多買家的天價搶購,充分說明了這麽大的海參在國內的稀有性。
據專家鑒定,這種遼參的生長期在9年左右,營養成分比普通遼參至少高20%。
國外抓海參的情況和國內大不壹樣。首先,國外沒人養海參,所有海參都是純天然的。其次,與國內刺參靠蝦餌長大不同,海外刺參都是以海底的藻類植物和小動物為食,所以每只成年海參都非常肥胖,經常可以看到單只海參長50厘米以上,重3公斤以上(活海參與光幹海參的比例為33-36: 1,即33-36公斤鮮海參可以加工壹公斤純光幹海參)。
除了以上四個方面,影響海參品質的因素還包括海參的加工工藝等等。海參的加工工藝可分為六種:凍幹、輕幹、鹽幹、糖幹、鹽漬和即食。其中凍幹和輕幹海參的品質最好。凍幹海參受加工設備昂貴的影響,成本和價格過高。
綜合考慮營養保存、保質期、價格等因素,朝陽人參淡幹海參是消費者的不二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