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蔡桓公,肝炎患者“扁鵲遇上蔡桓公”的故事家喻戶曉。根據扁鵲的醫療記錄,桓公可能是壹種與膚色密切相關的疾病。作為中醫的領袖,扁鵲僅僅通過看壹看就做出了正確的診斷。
肝細胞性黃疸是由於肝細胞被破壞,肝臟內大量膽紅素散入血液系統,導致黃臉腫。最常見的是病毒性肝炎。經過深思熟慮,我們不妨試著還原壹下蔡桓公之死的前因後果。
想象壹下,有壹天,住在山東的蔡桓公在壹次宴會上吃到了壹條來自齊國海邊的鮮魚。這條魚剛洗過,上面有甲肝病毒!飽餐壹頓後,病毒隨腸道進入血液,最終沈澱在壹片沃土上——肝臟。扁鵲第壹次見他,就看到桓公臉上不祥的黃色,直截了當地說:“有病就治。”但說法過於直接,醫患之間嚴重缺乏溝通技巧和解讀耐心。再三拒絕之後,他還是沒有改弦更張。他想傳達的善意和有生命危險的信息,對方根本沒有收到,甚至反感。在這段時間內,桓公可能會繼續通宵吃喝,他受損的肝臟會繼續透支。最後,塌陷的肝臟不得不發出求救信號——好痛!這是肝臟的絕望信號,桓公終於收到了,但為時已晚。
蔡桓公的死告訴我們,對於別人善意的忠告和有益的建議,以及身邊良好的生活習慣,我們應該“不要無所作為”。不要因為自己極端固執的想法和瑣碎的習慣對身體有害而“小家子氣”。
宋太祖,心腦血管疾病?
宋朝的創始人趙匡胤在冬天神秘去世,享年49歲。
趙匡胤最後壹次死亡應該是在晚上。大概就是這樣。那壹夜,北風凜冽,大雪紛飛,寒意逼人。趙匡胤病了很長時間,病情有所好轉,所以他決定和他強有力的哥哥進行壹次推心置腹的談話。會後,兩人聊了很久的酒。有點醉了,趙匡胤開始責怪他的弟弟近年來在政治上咄咄逼人,似乎覬覦皇帝的寶座。他越說越生氣,喝得越多,趙光義就越站出來承認錯誤,並不斷為自己辯護。趙匡胤很無奈。畢竟他有病,兒子身體虛弱,弟弟如日中天,不願意用柱斧敲地,發出令人不安的隆隆聲。發泄過後,趙匡胤突然感到頭痛欲裂,而且喝醉了,於是他無力地躺下了。雖然趙光義的哥哥睡得很香,但他不得不起身離開,但他有壹種強烈的感覺,今晚可能會發生意想不到的事情。當他離開時,他偷偷向被收買的皇帝的侍從們眨了眨眼。
在那個神秘的雪夜,究竟是什麽邪惡的手將趙匡胤的生命推下了懸崖?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很有可能是心腦血管急癥。在作者看來,在沒有任何與心臟病有關的證據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大膽地推斷趙匡胤死於腦溢血!在趙匡胤腦出血的危險因素是什麽?第壹,他很可能是高血壓患者,肥胖,嗜酒,中年以後不怎麽運動;第二,趙匡胤喜歡喝酒。長期飲酒會引起血管收縮和舒張調節障礙,血管內皮損傷,導致血管內脂質沈積,使血管彈性變差,為腦出血創造條件。第三,趙匡胤是壹個充滿激情的人;第四,趙匡胤死亡當晚,他的情緒處於劇烈波動之中;第五,嚴寒是趙匡胤腦出血的另壹個幫兇。
趙匡胤的傳奇結束了,但註重健康的現代人不僅要為他的英年早逝感到惋惜,更要引以為戒,決不可掉以輕心。
摘自病床上的龍
2012年3月,百忙之中,我借參加壹個心臟病學會議的機會,重遊北京。自從我上次踏上這座古都已經有20年了。半夜,新年以來最大的壹場雪不期而至。
這是北京,明清兩代的首都。歷史像雪花壹樣,在這片土地上堆積,年復壹年沈澱。
清朝入關後,十帝在北京統治全國。他們中的五個人在寒冷中死去,在大雪的憂郁中永遠閉上了眼睛。分別是順治、康熙、乾隆、道光、同治。幾乎所有住在北京的明朝皇帝都活不長。嘉靖活到60歲,萬歷58歲,算是長壽了。其他人大多死於三四十歲。中國古代大部分人都活不長,但這麽短的壽命卻很少見。
閑暇之余,我常常想:皇帝們衣食無憂,處於社會金字塔的頂端,享受著無與倫比的物質和醫療保障,但為什麽他們那麽容易被感染和生病?為什麽有些皇帝的行為如此荒謬詭異?他們的病值得醫學工作者去思考,去探索,去探索。
我不是文史專業的,但是既然歷史可以被文史專家解讀為珍珠,那麽科學甚至醫學都可以饒有興趣地宣傳,讓人們去了解,去領悟。
於是,我撿起了那些被拋棄多年的文字。蔡桓公、晉景公、漢文帝、宋太祖和康熙皇帝壹個接壹個地來看我。他們或假笑,或冷嘲熱諷,或壹本正經,有的壹臉憂郁,有的壹臉猙獰。我好像在用聽診器聽他們的心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