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蘑菇鎮

蘑菇鎮

絕望的希望帶著父母去尋找安然的記憶,所有的地方都被拒絕了。最後父親建議去蘑菇鎮。

蘑菇鎮是什麽?蘑菇鎮在哪裏?我對此壹無所知。我父親只有模糊的記憶。那是我最後壹次走路去看。我媽媽認為蘑菇鎮應該到處都是蘑菇。我姑姑家的二兒子張小花在那裏種植蘑菇。根據這樣的線索,我出發了。在父親的指引下,我從利民小區出發,往高速方向走去。在我沒有到達加油站的地方有壹個紅綠燈。左轉進入,路口有個蘑菇鎮的標語。然而,幾分鐘的車程後,我還是看不到蘑菇鎮,路標也沒有明確告訴我們是否快到蘑菇鎮了,我就固執地走著。我的父母已經記不清以前是什麽樣子了,好像這個中間有屏障,兩邊種著香樟樹的雙向六車道大陸的出現打亂了原來所有的記憶,或者說他們沒有去過這些地方,所以對這些地方沒有任何記憶。以前他們的生活半徑很窄,現在城市建設很寬很快,積木到人的步伐已經遠遠跟不上了。

路的壹邊是低矮的山,另壹邊是低窪,有耕地和荒地。我們想知道這條路是從山上砍下來的,還是占用耕地修建的。我爸媽驚訝地壹致認為,那壹定是占用耕地形成的,並幻想那些荒地是政府發給工人的工資。作為土生土長的農民,他們對土地充滿敬畏,對耕地的浪費壹直嗤之以鼻,以至於會把養豬場當成政府所在地,因為政府就是那群浪費土地的豬。有零散的房子,有因為城市棚戶改造而搬到這些地方的人,也有曾經住在這裏的人。房子比較簡陋,據說沒辦手續。嚴格來說,它們是違章建築。政府現在非常嚴格地控制土地的使用。因為這些違章搭建的房子可能會被拆除,所以搭建的人不願意增加投入。之所以建在這些地方,大部分原因是他們以前的耕地曾經在這裏。於是,整個城市的建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因為城市棚戶區改造而被迫搬遷的人都得到了補償,政府的安置房也遲遲沒有到位。他們可能不習慣租房的生活方式。畢竟收入來源不穩定,所以選擇在之前的土地上建房。當住建或綜合執法部門準備拆除時,先知先覺者會先打開屋頂。執法大隊壹走,他們再蓋的時候,沒得到消息的違章建築者的房子都被砸得粉碎。執法大隊走後,他們還在舊址上重建,只是希望下次執法大隊來的時候,他們能早壹點回應。這種循環繼續下去。

車子繼續往前走,眼前出現了壹個居民區。原來這裏是蘑菇鎮,父母被困。和我預想的有什麽不同?蘑菇鎮是居民聚居地,是為了幫助農民脫貧而建的?蘑菇呢?他們既失望又好奇。由於蘑菇鎮只是壹個小區,進去逛逛沒有意義,和利民小區沒什麽區別,所以我們繼續沿著大道走。蘑菇鎮應該不只是這樣,我們還在找蘑菇。

最後,我們看到了兩棟寫著“食用菌R&D中心”的建築。是的,既然有R&D中心,就壹定有食用菌。我們驅車進入R&D中心的空地,發現該中心的二期工程已於今年2月開工,預計投資4000多萬元。已經建成的兩棟樓應該是壹期。樓下停著壹輛車,沒有門。是因為今天是星期天嗎,各位?

既然我們已經看到了R&D中心,蘑菇種植基地應該就在不遠處。從R&D中心出來,走了不到20米,我們會看到壹個岔路口,然後拐進去幾百米。有壹個類似小廣場的地方,中間橫七豎八幾塊石頭堆成蘑菇狀,但是廣場上到處都是碎石,應該是很久沒人來打掃了。停在小廣場邊上,看到旁邊有個公廁。爸爸領著媽媽去上廁所。我媽出來說廁所太臟堵了,印證了剛才的判斷。廣場兩側是食用菌種植基地,分成大小相同的小方塊。每個小方塊為鋼架結構,約15*20米。外面蓋了壹塊黑色尼龍編織布,應該是用來遮陽的,裏面襯了四個類似蔬菜大棚的鋼架,用塑料薄膜照明。溫室內有五個放菇棒的架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掛滿了菇棒。棚子裏有壹個灑水器。

看到這壹幕,媽媽說起了我們家種蘑菇的事。當時吳三毛提供的蘑菇棒壹元,我們家買了壹千。栽培的蘑菇被稱為冷凍蘑菇,也被稱為平菇。氣人的是平菇沒長起來之前,價格是兩元五元三元。平菇長大了,價格跌了,有時候甚至六毛錢壹斤,但總體來說還是賺錢的。把這些菌棒打碎,撒在地裏,妳還是收獲了壹茬,但是鄰居任伯伯家沒賺到錢。壹是管理不善,另外他們也沒有像他們壹樣把這些菌棒在土裏再收割壹遍。

整個種植基地有很多小格子是空的。想必是招商做得不好。臨走的時候,我媽說要買壹些回來。在我們來到壹個電網前,我們發現了壹個承包電網的老人。他們種植蘑菇。從他那裏,我們學到了壹些蘑菇種植的操作細節。這些格子、大棚等基礎設施都是國家扶貧基金修復的。他們修好後,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從外地引進了壹些菌棒供應商,讓他們給簽約農戶提供菌棒。生產出真菌種子後,他們負責采購。這是個好主意。農民只負責生產。菌棒既然是這些企業提供的,質量應該是可控的,那麽他們負責銷售農民生產的木耳也就順理成章了。但問題是,承包了幾個格子的老頭跟我們算了壹筆賬。壹根蘑菇棒3.6元,進價3.5元。壹根蘑菇棒的生命周期只有半年。如果半年內沒有生產出兩公斤蘑菇籽,包括人工費,水電等。,他們會賠錢。壹個格子可以容納大約3500根蘑菇棒。現在這些菌棒都是國外壹些企業提供的。因為承包商實際數據不達標,政府相關部門正在和這些外企協商解決。

整個項目應該是壹個扶貧項目。政府推出這個項目的初心,應該是為了解決蘑菇鎮拆遷戶在扶貧過程中的生計問題。至於產業的發展,可能都是後話了,所以投資了電網、大棚、噴灑等基礎設施。,然後引進菇棒企業,菇棒企業想盈利,於是把菇棒賣給包工頭,再把產量收購過來做成幹香菇(假設是香菇菌種),賣到外地。據說40塊錢壹斤,五斤生蘑菇能出壹斤幹蘑菇。這樣壹來,菇棒廠家的利潤應該有兩個,壹個是賣菇棒的,壹個是賣香菇幹的,應該是有利潤的。農民承包人需要花錢買蘑菇棒,請人收蘑菇。如果壹根菇棒能出兩公斤生菇,就是承包人的盈虧平衡點,那麽水電和雇人的費用應該在壹萬元左右(壹格半年)。這樣壹來,農民要想賺錢,恐怕就需要在勞動力成本固定的情況下,精打細算承包格數,否則可能會因為菇棒質量的波動而影響利潤。

從承包電網的老人口中,我得知了他的猜測,他是想通過分組對比,篩選出產量高的菌棒,然後通過自我復制,除掉這些菌棒生產企業。這只是壹種猜測,但如果論及政府與企業的博弈,如果目標是排擠對方,恐怕就得不償失了。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在提高企業利潤的基礎上,通過談判和稅收來解決增加承包商收入的問題,從而解決之前基建投資的成本回收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