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框是打斷用戶操作行為的彈出窗口,用戶必須確認或取消才能進行下壹步操作。
常見的用法包括功能引導(但不要指望驕傲的用戶會仔細閱讀)、彈出廣告信息或重要通知(雖然用戶可能不會因為使用彩蛋而感到壹點點惱火)、提醒用戶當前操作會發生什麽(告訴用戶不要貪便宜,三思)、耗時的操作提示(安慰客人不要著急,菜正在做)、文字輸入或功能設置(少跳壹頁)。
功能引導壹般用於在壹個APP首次安裝、UI交互修改或重要功能更新時對用戶進行引導,以增加用戶對某個功能的認知,減少用戶對APP的陌生感,避免用戶面對復雜(n?o)交互時的困惑。
廣告的彈出窗口應該引人註目。用戶不是厭煩廣告,而是厭煩那些對他們來說毫無用處、毫無興趣的廣告。
有些操作是不可逆的,需要添加確認提示,防止用戶誤觸。
應用正常運行時,權限缺失會導致部分功能無法正常使用,但樂視有個薯片...哦,不對,視頻軟件要我有定位和通話的敏感權限,不給我就強制關閉應用。妳想幹嘛?還是卸載吧。
申請權限或者申請更新的提示框最好把事情寫的詳細壹點,讓用戶明白授權權限或者升級app對自己有什麽好處。UC瀏覽器玩了個花招,故意把取消按鈕設計得不顯眼,直觀地引導用戶點擊“立即體驗”按鈕。
如果用戶需要進行簡單的設置或輸入,可以使用彈出的操作框,減少界面跳轉。然而,操作盒的尺寸是有限的。如果是復雜的設置,最好跳轉到新的頁面。
用戶的耐心比金魚的記憶時間還短。如果應用程序3秒鐘沒有響應,用戶會感到困惑,如果它5秒鐘沒有響應,用戶可能會認為有問題,並試圖關閉它。這時候就顯示出壹個有趣的加載界面的重要性了。
為什麽是烤面包機?因為吐司現在玩的遊戲越來越多了。
在Android的官方設計規範中,Toast是壹個輕量級控件,主要用於提示系統消息。顯示壹段時間後,Toast會自動消失,並且不包含任何操作,無法從屏幕上手動關閉。不會打斷用戶的操作,多祝酒可以疊加。
之後,Android在材質設計上增加了壹個名為Snackbar的新控件,用於輕量級的反饋操作。Snackbar以小彈出框的形式出現在手機屏幕下方,左邊是提示文字,右邊是操作按鈕。Snackbar不僅超時後會自動消失,用戶還可以滑動關閉,屏幕上同時只能顯示壹個Snackbar。
在Android的官方設計規範中,Toast和Snackbar要保持簡潔,不要對用戶造成太大的打擾,所以不建議提示文字太長(顯示時間有限,用戶看不完),也不建議在上面添加圖片和太多按鈕。
但是有壹句名言,規則就是用來打破的。
小米應用市場安裝app後出現的Toast,功能上方便用戶,但設計不太好。
豌豆莢的新版本升級提示以Snackbar的形式出現,左側有兩個操作按鈕。因為豌豆莢中的這個Snackbar不會自動消失,除非用戶點擊操作按鈕或者滑動,否則不會關閉,所以不會出現用戶糾結於點擊兩個按鈕中的哪壹個而超時後Snackbar自動消失的情況。但是“新版本準備好了”這句話想讓用戶升級,似乎這個版本不是很重要。
上面嗶哩嗶哩硬幣的互動設計很有趣。如果在投幣成功後彈出的Snackbar中加入“再次投幣”按鈕,壹定會增加用戶投幣的數量。
許多應用程序已經將Toast移到頂部,以便覆蓋更少的內容。
傳統的吐司風格比較低調,容易被用戶忽略。我們可以根據提示內容設計不同的顏色,這也讓APP更加生動有趣。
消息推送的使用場景壹般是應用處於非活動狀態(未啟動或後臺)。為了防止用戶遺漏重要信息,通過系統發送提示,點擊消息可以跳轉到應用中的相關頁面。
消息推送也常用於提升用戶活躍度。消息推送的頻率和質量體現了壹個團隊對用戶心理的掌握。優秀的運營要對用戶群體進行詳細的分類,這樣才能吸引用戶點擊,否則用戶會很惱火的禁止APP推送。
有用,好用,有趣,我覺得這是交互設計最重要的三點。
1,有用:沒有反饋的APP毫無生氣,各種彈窗會讓用戶心煩意亂,恨不得馬上卸載。所以反饋的信息壹定要有價值,讓用戶知道剛才發生了什麽,下壹步需要做什麽,壹些顯而易見的場景可以省略。
2、好用:提示控件的形式壹定要掌握,不同類型的提示要有區別的顯示。對話框會打斷用戶的操作,壹般是處理重要事件,做好用戶引導;Toast是壹個輕量級的提示,不會打斷用戶的操作過程。提示信息壹定要簡潔,顯示時間不能太長。消息推送是垃圾郵件的重災區。如果妳決定不了給用戶推送什麽信息,可以在設置裏增加壹些推送開關。
3、有趣:有趣的事情,大家都會喜歡。相信即使是討厭廣告的用戶,看到壹個有趣的提示,然後關閉,也會很感動;即使是討厭等待的用戶,看到壹個搞笑的等待動畫也會會心壹笑,然後時間不知不覺就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