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金頂側耳的栽培地抗雜能力強,生長發育快,可利用的栽培環境多,如閑置平房、菇棚、日光溫室、塑料大棚、溝渠等。
3.金頂側耳的栽培形式有原料、發酵料和熟料三種形式。由於其抗雜質能力強,菌絲生長發育快,我國大部分地區采用生料和發酵料進行栽培。
4.培養料和堆肥常用配方1:棉籽殼100 kg,石灰2 kg,料水比1:1.3 ~ 1.5;配方可以用原料培養,也可以用發酵原料培養。常用配方二:玉米芯70kg,麥麩15kg,腐熟雞糞15kg,生石灰4kg(石灰質量因地而異,加入量可稍有變化),尿素0.3kg,石膏1kg,含水量65%左右。培養料堆放要求高1m,寬1.2 ~ 1.5m,長度不限。堆好後,輕輕壓實料臺,然後用粗木棒從上至下均勻地給堆排氣,避免厭氧發酵。當反應器內20 cm處的溫度升至65℃左右時,反應器應翻轉12小時。翻堆時,要使培養料上下、內外互換位置,翻得均勻。第壹次翻堆後,待料溫再次升至60℃以上時,保持在1 ~ 2天,再翻堆3 ~ 4次。當玉米芯變成深棕色並有發酵的味道時,發酵就結束了。
5.裝袋接種,攤堆,調節培養料pH至7 ~ 8,然後裝袋接種。方法同平菇。
6、發菌管理發菌場所的溫度不宜超過25℃,空氣相對濕度宜為60% ~ 70%。同時要註意遮光和通風。棚內溫度應控制在28℃以下,超過28℃應註意散裝降溫或通風。壹周後,檢查菌絲體發芽。如果發現菌絲不發芽,就要重新種植;如發現少量雜菌感染,應加強通風降溫,控制或抑制雜菌發展。如果溫度過低,就要保溫升溫,保證菌絲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壹般25 ~ 30天菌絲可長滿袋。
7.結果管理。菌絲長滿袋後,可維持3 ~ 7天,再進行出菇管理。生產中多采用平菇生產管理,菇壁的堆放方法與平菇相同。菇墻建成後,對墻頂進行灌溉,菇房(棚)溫度保持在15 ~ 20℃,空氣濕度85% ~ 95%,溫差拉大,註意通風和給予壹些散射光刺激,大約壹周後,就會出現大量的菇蕾。出菇期間,在栽培地的地面和空間噴灑2 ~ 3次,並註意通風,保持空氣新鮮。從現蕾到采收壹般需要8 ~ 10天。
8.將子實體菌蓋邊緣收至最高水平或呈小波浪形。收割前1天停止噴水。采收時,壹只手壓住料面,另壹只手擰開子實體,或用刀在柄基部切開子實體。壁式栽培,管理得當,可收獲4 ~ 6個潮菇,壹般生物學效率為100%。
金頂菇,又名金菇、玉皇菇、黃愚菇。其子實體多為簇生或叢生,有扇形、圓形或喇叭狀的帽。成熟時帽頂金黃色,邊緣薄而卷曲,表面光滑。蓋寬2-12厘米,長2-10厘米,有細毛,側面多。真菌褶皺下垂,白色,致密,長度不等。葉柄淡黃白色,基部相連。整簇的子實體就像壹朵艷麗的金花。金頂口蘑香味濃郁,口感松脆,營養豐富,含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維生素。醫學上有滋補強身、化痰平喘、平肝健胃、降壓降脂、抗腫瘤等功效,故被稱為“上帝賜予世人的時尚食品”。金頂菇原是我國東北林區著名的野生食用菌,近年來馴化栽培成功。現就其栽培技術介紹如下:1。季節安排表明,金針菇屬於嗜溫真菌,菌絲生長範圍可為7-32℃,以22-26℃最適宜,但不耐高溫,40℃以上會很快死亡。子實體的形成和生長可在14-28℃下進行,以20-24℃最為適宜。根據細菌的特性,春秋兩季的自然溫度更適合培養季節。3月春播接種,4-5月長菇收獲;9月秋播,接種,l0-165438+10月收菇。2.原料處理:選用黴變棉籽殼或雜木屑為原料,與1.5%生石灰混合制成石灰;另外還添加了3000倍的辛硫磷。將培養料的含水量控制在60%-70%,攪拌均勻,發酵3-5天,直至料溫達到60-70℃,pH值為7-7.5。3.裝接種袋種植:選擇(20-22 cm) ×55 cm聚乙烯塑料袋包裝培養料,兩端接種,中間等距離鋪兩層菌種,然後針刺通氣孔。每袋幹料1 kg,濕重2.3 kg。每瓶750 g細菌可接種4袋。苗床種植:選擇地勢高且幹燥、靠近水源的地點。搭建遮蔭棚,布置寬度為1-1.3m的花壇,開排水溝。堆放前1天用1000-1500倍樂果乳劑或5%敵敵畏乳劑噴灑邊界及周邊環境。堆料時,在邊框上鋪1層5 cm厚的培養料,然後播1層菌種,按堆料情況播3-4層,將剩余菌種從料面抽出,用木板拍平,稍壓實,再用報紙、薄膜覆蓋床面。整堆厚度20 cm,每米幹料25 kg,4瓶菌。細菌用量壹般占培養基的65438±05%左右。4.接種後,進入菌絲發育階段。袋裝植物可以在預先消毒的幹燥室中重疊和排放。前3-4天溫度應控制在23-28℃,但不能超過32℃,5天後以22-26℃為宜。春季氣溫低時,宜加溫栽培,但要通風;初秋氣溫高的時候,要開窗通風降溫。木耳培養階段每天早上要通風,翻袋。在苗床種植的發芽期,每兩天揭膜通風30分鐘。當土壤表面有菌絲爬上來時,取出蓋好的報紙,蓋上2-3厘米厚的土,將蓋好的薄膜拱起,便於通風。5.栽培方式不同,結果的管理方法也不同。栽培20-25天後,應將袋移至菇房或室外遮蔭棚中栽培蘑菇。拿架子橫排或者站在露天。當袋內瘤樣菌絲突出,呈灰白色時,說明生理成熟。此時用刀片將薄膜切成213個蘑菇口,開後兩天即可出現花蕾。蘑菇芽剛出現時,禁止噴水。當大部分菇蕾變成金黃色時,噴霧加濕,空間相對濕度85%。蘑菇生長期每天噴水l次,保持空間相對濕度在90%-95%,溫度控制在20-24℃,高溫時噴水降溫。金頂口蘑對二氧化碳敏感,整個出菇期要註意通風換氣。經過25天的床栽,菌絲覆蓋在料面上,所以要噴冷水,拉大溫差,5-10天就能出芽。按照出菇期的船培法掌握溫度、濕度、通風。夏季盛果期氣溫高時,可噴水降溫,可加厚遮蔭,減少太陽輻射熱能。6.收獲、加工、播種後35天左右即可收獲。成熟度標準:蘑菇蓋在展開前可以整體切掉。管理好的話,每個集群壹次可以接收300克,最多500克。袋栽蘑菇第壹茬收獲後,應清除老根和物料表面的殘渣。兩次收獲後,袋內含水量下降時,應浸泡補水。收獲三茬作物後,還可以拿出袋子把土埋在地裏,還可以種出1茬蘑菇。苗床種植者應該疏松土壤,讓氧氣滲入菌絲。以上兩種培養方式,收獲後需停止噴水,培養5-6天後噴水加濕催芽。壹般三個月的生長周期能來3-4茬。收獲的鮮蘑菇應及時送至市場或脫水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