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合理的飲食
①首先要控制能量的攝入,提倡吃復雜的碳水化合物,如澱粉、玉米,少吃葡萄糖,因為它屬於單糖,容易引起血脂升高。
②限制脂肪的攝入。做飯時選擇植物油,多吃海魚,可以降低膽固醇,抑制血栓形成,預防中風。
③適當攝入蛋白質。每周吃2-3次魚蛋白,可以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泄,從而降低血壓。如果高血壓合並腎功能不全,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④多吃富含鉀、鈣但鈉含量低的食物,如土豆、茄子、海帶、生菜等。含鈣量高的食物:牛奶、酸奶、蝦皮。少吃肉湯,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的增加可促進體內尿酸的增加,增加心、肝、腎的負擔。
⑤限制鹽的攝入:應逐漸減少到每天6g以下(壹個普通飲料瓶蓋和平蓋的鹽量約6g)。適當減少鈉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
6.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每天吃不少於8兩新鮮蔬菜和2至4兩水果。
⑦適當增加海產品的攝入:如海帶、紫菜、海鮮魚等。
第二,適度運動
運動對高血壓很重要。有句話說:“年輕的時候,可以用健康換金錢。等妳老了,可以用運動換健康。”運動不僅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膽固醇的產生,還可以降低肌肉、骨骼和關節的僵硬度。運動可以增加食欲,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改善睡眠。要養成持續運動的好習慣,最好做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騎自行車、遊泳等。
鍛煉的註意事項:
①不要過度或太強太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式增加活動量。
②運動時,不要空腹進食,以免發生低血糖,低血糖應在飯後2小時。
戒煙和限酒
吸煙會導致高血壓。研究證明,吸壹支煙後收縮壓升高10-25mmHg。長期大量吸煙也會促進動脈硬化。沒有高血壓的人戒煙可以預防高血壓的發生,有高血壓的人應該戒煙。
與吸煙相比,飲酒的利弊是有爭議的。有人說少量飲酒有益,有人說有害,但可以肯定的是,大量飲酒肯定有害。高濃度酒精會導致動脈硬化,加重高血壓。第四,心理平衡
高血壓患者的心理表現是緊張、易怒、情緒不穩定,這些都是血壓升高的誘因。患者可以通過改變自身行為,培養對自然環境和社會良好的適應能力,避免情緒激動和過度緊張焦慮,遇事沈著冷靜;當妳有很大的精神壓力時,要設法釋放,向親友傾訴或鼓勵妳參加輕松愉快的課外活動,把精神投入到音樂或鮮花中,使妳生活在最佳狀態,從而保持血壓穩定。
動詞 (verb的縮寫)自我管理
1,定期測量血壓,至少每1-2周測量壹次。
2.定期服用降壓藥。如不隨意減量或停藥,可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病情調整,防止血壓反彈。
3.最好自己帶血壓計,學會測血壓。
大多數人的血壓都是明顯的晝夜節律,即白天活動時血壓較高,晚上入睡後血壓較低。壹般壹天中有兩個血壓高峰期,分別是早上6-10和下午4-8點。通過測量這兩個時期的血壓,我們可以知道壹天中血壓的最高點。
(1)每天早上起床量血壓。此時血壓水平反映的是藥物降壓作用的持續效應和夜間睡眠時的血壓狀況。如果夜間和白天血壓壹樣,就要在睡前服用降壓藥;
(2)服用降壓藥後2-6小時測量血壓。因為短效制劑壹般在服藥後2小時達到最大降壓效果,中效和長效制劑的降壓效果峰值分別出現在服藥後2-4小時和3-6小時,此時的血壓測量基本反映了藥物的最大降壓效果;
(3)在開始服用降壓藥或改用其他藥物時,應每隔幾小時對患者進行壹次測量或24小時監測,以確認降壓效果和血壓是否波動。
4.老年人降壓不能操之過急,收縮壓控制在140-150mmhg,減少心腦血管並發癥的發生。
按時去看醫生
在以下情況下,您應該去醫院就醫:
①服藥後觀察療效;②血壓波動大;③頭暈、眼花、惡心嘔吐、視力模糊、偏癱、失語、意識障礙、呼吸困難、肢體乏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