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肉400g、芋頭(選自荔浦芋頭)400g、八角2個、大蒜2瓣輔料:(1)醬油3湯匙(2) 1湯匙酒、醬油2湯匙、1/2湯匙糖(3)1/澱粉。
練習:
1.五花肉整體煮熟,然後用調料(1)腌制10分鐘,使皮均勻沾醬油,然後在熱油中炸至顏色最高,然後取出,立即用冷水浸泡。2.芋頭去皮,切成厚片,炸熟,五花肉切成與芋頭等寬的厚片,用熱油略炒,然後按照壹塊肉壹塊芋頭的排列放入蒸碗中,倒入調料(2)和1/2杯水,八角。
芋頭紅燒肉相關圖片(19張)蒜。3.放入鍋中大火蒸40分鐘。取出時,先將湯汁倒入鍋中,然後撈出八角蒜,扣入盤中,用水澱粉勾芡湯汁,倒回肉面上。
小貼士:
五花肉壹定要選三層肉,肉質緊致方正。炒之前用牙簽在皮上戳幾個洞,這樣可以去油,不會油膩。將炸好的五花肉立即用冷水浸泡,使豬皮富有彈性。編輯本段練習2:
原材料:
帶皮五花肉200g,芋頭1/3,八角1,大蒜2瓣,鹽1/2茶匙,蜂蜜1茶匙。
其他系列芋頭紅燒肉(15塊),1大勺醬油(15ml),2大勺發酵乳,1大勺油,100ml增稠用澱粉。
練習:
1.芋頭去皮備用,五花肉洗凈放入湯鍋,放入八角,將五花肉煮至七成熟後取出;2.用牙簽在熟肉上打壹些洞,在五花肉表面均勻塗抹5ml左右的醬油;3.五花肉片裹上醬油,芋頭切成略厚的片,蒜切碎備用;4.將鹽、蜂蜜、5ml醬油、發酵乳、油、蒜混合制成醬備用;5.將芋頭片和肉片混合在調料中,使每壹片都盡可能均勻地塗上調料;6、壹層裹好的芋頭和壹層肉片,整齊的裝在碗裏,上鍋蒸30分鐘;7.紅燒肉蒸熟後,另起鍋勾芡水澱粉5ml,澆在蒸熟的紅燒肉上。編輯這壹段練習3
原料
在家輕松制作紅燒肉(9塊)五花肉...600克味精...2g芋頭...400克茴香籽...2g蘿蔔絲...40克胡椒...5粒焦糖...15g熟豬油...65438+.
烹飪方法
1.芋頭去皮,洗凈,切成5厘米長,3厘米寬,4厘米厚的塊,放油鍋裏炸至金黃色。將五花肉刮凈洗凈,拔去殘毛,放入湯鍋中煮至皮可以做筷子,撈出趁熱塗上麥芽糖溶液。炒鍋燒熱,註入豬油,燒至六成熱,將五花肉皮向下煎至金黃色,取出控油,切成4毫米厚的薄片。2.取1扣碗,碗底抹上豬油,壹塊豬肉和壹塊芋頭整齊的放在扣碗裏。均勻撒上糖、鹽、味精。蘿蔔絲混合胡椒和苦艾籽,裹上肉和芋頭。將扣碗放入籠中,大火蒸3小時至肉軟爛,取出扣入盤中。
過程鍵
1.蘿蔔絲:將新鮮蘿蔔用專用工具切絲,曬幹,與鹽、胡椒面、草果、八角、炒面粉、茴香籽、白酒混合,裝入陶罐中壓實腌制。成品絲細膩均勻,潤而不濕,清新香脆。2.麥芽糖溶液:即15g麥芽糖對25g熱水。
風味特征
1.芋頭,學名芋頭,古稱伏梟。天南星科,壹種多年生草本植物,以球莖為食。原產於印度、馬來西亞和中國南方的亞熱帶地區。早在戰國末期,芋頭在我國西南地區就已作為雜糧食用。2.芋頭雖土氣,卻深得文人墨客喜愛。詩聖杜甫吟誦道:“錦裏先生有黑角巾,園未盡窮。”南宋詩人陸遊在《閉門造車》中寫道“地爐枯葉夜燉芋頭,竹望冷泉晨澆菜”。他還說它的味道可以和熊掌媲美:“煮小米煨芋頭,味道鮮美。”清代饕餮李曾有詩贊其色香:“靈為色太膩。”。3.雲南芋頭又大又軟,可以和廣西芋頭相比。芋頭紅燒肉是雲南菜的傳統名品,以色、香、形著稱。層次分明,軟糯,酥嫩,微酸微香,甜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