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朝開國功臣韓信,小時候和哥哥嫂子住在壹起,靠剩飯剩菜過活。小韓信白天幫哥哥幹活,晚上努力學習,但他刻薄的小姨子還是很討厭他讀書,認為讀書耗燈油,沒用。於是韓信只好露宿街頭,饑腸轆轆。
有壹個老太太,給別人當傭人。她同情他,支持他學習,每天給他吃的。面對老婦人的真誠,韓信非常感激。他對老人說:“我長大了壹定要報答妳。”老婆婆笑著說:“等妳長大了我就埋了。”後來韓信成為名將,被劉邦封為楚王。他仍然記得那個幫助過他的老人。於是他找到老人,把他帶到自己的宮殿,像對待自己的母親壹樣對待她。
2
中國古代著名軍事家孫臏的老師是戰國時期的軍事家鬼谷子。他在教學中非常善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方法與眾不同,獨樹壹幟。
據說有壹天鬼谷子給了孫臏和龐涓每人壹把斧子,讓他們上山砍柴,要求“柴無煙,百擔以上”,必須在10天內完成。接到任務後,龐涓每天早出晚歸,想都沒想,劈柴。
孫臏經過深思熟慮,選了壹些榆樹放在自己建的壹個大肚子小門的山洞裏,燒成炭,然後用柏樹枝做的扁擔把榆樹燒成的炭扛回鬼谷洞,意思是壹百棵柏樹比壹棵榆樹結的多。10天後,鬼谷子第壹次在山洞裏點燃了從龐涓那裏得來的幹柴。雖然火很旺,但濃煙滾滾。然後鬼谷子點燃孫臏的木炭,轟轟烈烈,無煙。這正是鬼谷子所期待的。勤快但不周到的龐涓就不用說了,被鬼谷子批評過。
還有壹次,鬼谷子問弟子孫臏和龐涓這個問題:我站在屋裏,妳怎麽讓我出來?龐涓道:“老師,有何難?我就把妳拉出來。”鬼谷子道:“不算。我得讓自己出去。”
孫臏想了很久。他不慌不忙地對老師說:“老師,我不能讓妳自己走出去,但我可以讓妳從屋外自己走進去。”鬼谷子壹聽,說:“好,我倒要看看妳怎麽讓我自己走進家門。”說完,他走出房子,來到院子裏。孫臏看見老師走出屋子,就說:“老師,妳不是自己走出屋子的嗎?”這時,鬼谷子知道自己被騙了。
三
孫臏是戰國時期齊國大軍事家孫武的後代。他早年跟隨龐涓學習兵法。
後來,龐涓當上了魏國的將軍,贏得了魏惠王的信任。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假意邀請他到魏,卻在面前背地裏指責他與齊通奸。魏惠王大怒,下令取下孫臏的膝蓋骨,並在他的臉上紋身。
孫臏裝瘋,躲過了殺身之禍。後來孫臏逃回齊國,很欣賞孫臏的才能,大大重用了他。
公元前354年,龐涓領兵包圍趙國都城邯鄲。趙向齊國求助。第二年,命田忌為大將軍,孫臏為軍師,率軍救趙。
田忌欲引兵增援趙,孫臏不從,曰:“避實擊虛,攻其要害。現在不如率軍直攻魏都大梁,魏軍壹定會回軍自救。解除了趙的危機,打擊了他們,豈不是很好?”
田忌聽了,連稱好,就按照孫臏的計劃行事。果然,龐涓離開趙,匆匆回到軍隊。去桂林,才發現孫臏早已在此設下埋伏。魏軍猝不及防,被齊軍擊敗,落荒而逃。
龐涓在戰鬥中看到齊軍旗幟上的“孫”字,大為吃驚,說:“原來孫臏還活著,我中了他的計!”龐涓收拾殘兵敗將,狼狽逃回大梁。
十三年後,魏惠王派龐涓去攻打南朝鮮。韓國忍不住了,壹直找齊幫忙。這壹次,孫臏還是采用了龜齡戰的老辦法,沒有直接救援韓國,而是攻打魏國。
龐涓領著魏軍,日夜兼程趕回。這時,齊軍已經侵入了魏國的領土,占領了許多地方。這壹次,孫臏制定了壹個計劃,命令齊軍撤退。
龐涓見齊軍退兵,跟在後面,緊緊跟隨。第壹天,他追到齊軍紮營的地方,卻發現營地裏全是做飯的爐子。他請人數了壹下爐子的數量,很吃驚地說:“沒想到齊軍有十萬人在吃飯。人真多!”
第二天,他追到齊軍紮營的地方,多叫了壹點人,發現做飯的爐子少了壹半。他高興地說:“看來很多齊軍都逃了。”
第三天,龐涓發現齊軍使用的炊竈大大減少了。他更高興了,對部下說:“我早就知道齊軍膽小怕死。他們到我們國家才三天,壹半以上都跑了。”
龐涓下令留下輜重,只帶輕裝精銳部隊,日夜兼程追擊齊軍。他哪裏料到,這正是孫臏用來降竈誘敵,引其追擊的。
孫臏預計他能在那天晚上到達馬嶺。於是他命令士兵們把大樹砍倒,擋住道路,只在路邊留下壹棵大樹,削去樹皮,在光禿禿的樹上寫下這幾個大字:“龐涓死在這樹下。”他還命令軍隊中的弓箭手埋伏在兩邊。那天晚上,龐涓真的到了馬嶺。他走到大樹下,看到路被樹擋住了,就命令人把樹挪開。
他看到樹上好像有字,就命人生火。龐涓還沒來得及看完樹上的大字,齊軍已經如火如荼了,龐涓身中數箭。他知道失敗是不可避免的,於是拔劍自殺。龐涓死時仍不服輸,氣呼呼地說:“沒想到這個叫孫臏的小子能成名!”
從此,孫臏的名聲傳遍了當時的諸侯國。
望采納O(∩_∩)O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