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骨草
雞骨草,又名黃色草食、大黃草,最早見於《嶺南本草集》。雞骨草味甘、苦,性涼,有清熱利濕、疏肝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現代藥理研究表明,雞骨草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亞硝化、預防脂肪肝、預防肝炎病毒、保護化學性肝損傷的作用。同時還具有抗菌、增強免疫力的作用,深受兩廣居民喜愛,是兩廣人常用的食品。
雞骨草的起源
說起雞骨草的由來,和“湯文化”有著密切的聯系。
“嶺南文化”是中國特色文化的重要發源地之壹。與湘贛滇黔之地不同。雖然只有千裏之遙,卻是獨壹無二的。說到廣東人的煲湯文化,大家都贊不絕口。
很久以前,由於交通不便,教育和信息傳播有限,人們對疾病的了解非常缺乏,大多依靠“口口相傳”的經驗來學醫、看病。有壹次,王先生外地家的兒子難受了好多天,肚子脹脹的,茶飯不思。他臉色蠟黃,身體像橘黃色。出了大價錢的醫生,診脈問診後開了幾個藥,吃了也沒好,讓王先生外面的小兒子很擔心。王先生派仆人四處打聽治療方法,在城內外張貼名單,花大價錢聘請能治病的醫生。
幾天過去了,沒有人透露名單。王先生看著兒子憔悴、慵懶、橘黃色的眼睛,心裏充滿了自責和愧疚:只知道做生意,很少關心孩子。他想他壹定是做錯了什麽,否則他的兒子怎麽會生病呢?傷心之余,他來到祠堂,點燃香燭,虔誠地跪倒在祖宗牌位前,為兒子祈福。
巧的是,王先生燒香沒多久,家仆來報,院門口來了壹個乞丐,他便揭了單子。w猶豫了壹會,笑著說,請他進來。乞丐立即向會員要了筆、墨、紙、硯,寫下了煎藥的配方:吉谷草60g,竹亨利250g,豬裏脊肉250g,蜜棗3枚,生姜1片,鹽1茶匙,清水1升,分3劑。
w趕緊吩咐仆人下去拿藥煎藥,乞丐走的時候強調要做湯。吃了幾碗湯藥,孩子病情明顯好轉,吃了三劑就好了。
從此雞骨草湯成為治療黃疸的好方法,也驗證了中醫“藥食同源”的理論。
app應用
雞骨草味苦性寒,有清熱利濕、解除黃之的作用。可單用或與茵陳、白花蛇舌草等藥配伍,以增強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功效。
乳房膿腫?雞骨草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可與鮮葉搗碎外敷,治療乳腺炎。
不舒服的疑病癥,腹痛?雞骨草入肝、胃二經,有疏肝止痛的功效。常與兩面針同用,治肝氣郁結所致的脅肋不適、胃脘痛。
用法用量:煎服,15 ~ 30g。
註意使用雞骨草籽,雞骨草籽有毒,不能直接入藥。所有的豆莢都必須移除。
現代研究
1.化學成分:本品含阿拉伯膠、阿拉伯膠皂苷、黃酮類、氨基酸、糖類、阿拉伯膠皂苷和甘草次酸。
2.藥理作用:雞骨草粗皂苷能保護肝臟,本品煎劑能增強腸道蠕動。
3.臨床研究:據報道,鮮雞骨草,加紅糖煎服,小兒減半,在治療各型肝炎中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浙江中醫雜誌,1960,4:166)。據介紹,田基黃註射液,肌肉註射,對急性黃疸型和非黃疸型肝炎、遷延性肝炎、慢性肝炎有效(醫藥工業,1972,5:26)。白花蛇舌草,水煎服,治療傷寒副傷寒有效(福建中醫,1964,3:96)。
以下是雞骨草的果實。沒想到這麽好看!是不是感覺像洋槐豆?!
可食用推薦
廣東夏季天氣炎熱,雨水較多,濕熱明顯,適合食用雞骨草。以下是壹些常用的治療藥方。
1,雞骨草大棗湯
雞骨草50克,紅棗8枚,水煎。
適用人群具有清熱、燥濕、退黃的功效,可用於黃疸或濕熱重者。
2.雞骨草金山山楂飲
雞骨草30克,雞內金10克,山楂15克,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大火燒開,小火煮30分鐘。
適宜人群具有清熱利濕、健脾消積的功效,適用於消化不良或脂肪肝人群。
3.雞骨草豬骨湯
雞骨草50克,豬脊骨200克,生姜3片。將豬脊骨洗凈切塊,雞骨草洗凈切塊,將上述材料放入砂鍋中,加入適量清水,大火燒開,小火煮40分鐘。
適宜人群有清熱燥濕退黃的功效,適合濕熱黃疸人群。
4.雞骨草豬肉湯
雞骨草30克,紅豆20克,瘦豬肉100克,大棗5枚,生姜3片。將瘦豬肉洗凈,切成小塊。其他食材洗凈,和瘦肉壹起放入砂鍋。回味後大火燒開,小火煮1.5小時。用鹽調味。
適用人群具有清熱燥濕、利膽、利水消腫的功效,適用於小便短黃、口苦粘稠、便秘的人群。
小貼士:禁止食用雞骨草,因為它味道甘涼。因此,最適合經常感到兩側不舒服、胃脹、食欲不振、口苦黏膩、面紅目赤、大便秘結、小便黃赤、舌苔黃膩的濕熱體質人群。氣虛體質的人,如腹脹悶、倦怠乏力、體態疲勞者慎用,而陽虛體質的人,總是怕冷喜暖,四肢冰涼,腹部或腰膝冷痛,大便稀溏者,應忌食雞骨草。胃寒、虛寒的人也要避免過多食用雞骨草。
再次,雞骨草的種子含有毒蛋白,可能會引起口腔燒灼感、吞咽困難、惡心嘔吐、腹痛等中毒癥狀。食用時要將雞骨草的豆莢或種子去掉,以免中毒。
如果這是妳的第壹次,給妳的朋友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