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的項目也很多,因為是邊疆,所以跨國學習也很多。
廣西哲社官網很有意思。這是我第壹次看到壹個哲舍事務所建了這麽漂亮的網站。
相比很多省份的辦公室,廣西浙社辦公室真的是牛逼。並且非常重視哲學社會的話題。也因為接觸了更多廣西的老師。廣西的高校也視野更開闊,老師的思維更生動,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很強。
《廣西社科項目指南》壹般每年5月出版,6月立項165438+10月。這是壹個很好的時機,就在國社報後兩個月,就可以報省社科了。
分為壹般項目、青年項目、自籌項目。最終成果以專著、研究報告和論文的形式出現。項目完成時間為2-3年。
遵守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法律;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工作,具備主持項目研究的能力和條件;具有副高級及以上專業技術職稱(職務),或具有博士學位。不具備副高級以上職稱(職務)或博士學位,年齡不超過35周歲(1987年9月1日以後出生),可申報青年項目。申請人所在單位必須設有科研管理部門,並為申請人開展研究提供必要的條件。
為避免多報、交叉報和重復立項,確保申請者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從事研究,特作如下限制:
(1)項目負責人當年只能以主持人身份申報廣西1社科項目。
(二)在研的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廣西社科項目負責人不能申報新的廣西社科項目。
(三)不得將相同、相似的項目或已發表的研究成果申報廣西社會科學項目。
題目指南比較詳細,和國社的題目指南很像,就像微縮版的國社。
以新聞傳播學的選題指南為例;
新聞與傳播
1.新時期馬克思主義新聞觀研究
2.新時期新聞輿論工作研究
3.傳播手段的構建與創新研究
4.加快中國話語和中國敘事體系研究的建設。
5.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研究。
6.完善互聯網領導和管理體系。
7.邊境地區互聯網安全及其治理研究
8.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文化的轉型與創新研究。
9.縣級媒體參與鄉村治理的模式及效果研究
10.民族地區各級黨報對外宣傳策略與機制研究
11.重大輿情和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機制研究
12.活產與鄉村振興研究
13.自媒體內容規範研究
14.中國老年群體與智能媒體研究
15.廣西高校新聞傳播教育研究
16.廣西傳媒產業發展研究
17.廣西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與傳播研究
18.出版業深度融合發展的模式與路徑研究
19.提高出版編輯能力和素質的研究
20.廣西出版業走出去研究
從指南的標題來看,基本就是在國家學會的標題前面加上廣西二字。而且研究的問題基本上都是新聞傳播學的前沿問題。廣西地處邊疆,所以在國際傳播課題方面,廣西老師每年都會立項。
有意思的是,廣西把管理科學指南放在了最後,不符合社科分類規律。
也許最重要的是在決賽中出場。管理項目20個,和類別相比不算多。我研究過很多省的哲學社會項目,其他很多省市都把經濟管理列為大類,大概占了三分之壹的篇幅。所以廣西的管理導遊數量還是比較少的。在大多數省份,哲學和政治話題幾乎占了三分之壹。
這麽多項目需要發論文,所以這兩個學科發論文越來越難了。
從廣西的指南中,我們也可以看到壹些有趣或值得註意的話題。
比如這個:粉絲經濟和網絡名人經濟對消費市場和消費行為影響的研究。
我至少輔導過五位老師寫這方面的論文,有博士論文,碩士論文,C期論文。像這樣的話題總是新的,因為情況每年都在變化。去年帶貨的是哥,沒想到今年帶貨的是董帶知識。
語言學上也有這個問題:20。人工智能語言的腦機制研究。
語言學卷了很多,因為這麽多年創新理論不多。所以越來越偏向技術流。我曾指導過許多老師撰寫結合人工智能、區塊鏈、超宇宙和語言學的文章。但是這種語言腦機制真的是超出了課堂。這涉及到腦科學的知識。說實話,最近真的要做壹個關於腦科學的新數字了。所有的號都註冊了,但是我還沒有完全想好怎麽做。其實從社科基金發展的前沿來看,這樣的題目會越來越多,傳統文科生真的不吃香。對技術壹竅不通的我都不好意思做高端研究。不僅是語言學的老師,其他學科的老師也可以看看類似的題目。其實每個學科都面臨著這樣的技術升級和思維升級。
還有歷史上的雒月Xi甌歷史文化考古研究。
我個人很喜歡歷史。我在大學誌願的時候,第壹誌願是考古,但也喜歡新聞。後來我的第壹誌願沒去上學,去了我的第二誌願。我的博士論文也是關於英國歷史的。所以每年還是喜歡在各大博物館打卡。無論我去哪裏出差,我都要先去當地的博物館了解壹下。我也會寫博物館相關的論文,但是博物館的論文不好發,也不深入。我對洛月西歐的歷史真的很陌生,相信大部分人都很陌生。就像三星堆壹樣,如果沒有那麽多出土文物,古蜀文明在史書記載中只會是壹個非常抽象、無足輕重的存在。我壹直相信,在祖國的這片土地上,還有很多地下文物沒有被挖掘出來,很多歷史還有待考證。所以歷史的選題可以經常做,經常做。我輔導過幾個理工科老師寫考古相關的宣言。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很有意思。因為理工科和文科的思維真的很不壹樣。他們技術很棒,有論文,思路很清晰,但就是不知道怎麽寫筆記本,甚至有的老師會把計算公式寫在筆記本上。我壹看到就笑了。就算評審專家真的懂這些公式,這也不是評審專家想要的。有時候真的需要很長時間的溝通,讓理工科的老師稍微轉變壹下思路,把壹個純技術性的東西變成壹個哲學項目。
所以對於想申報社科課題的理工科老師,我的建議是可以從歷史、考古等課題入手。因為考古學這樣的學科需要很多新技術,考古學早就不是壹個純文科的人能做的了。所以技術有創新,歷史研究就有突破的恐懼。用技術手段解決壹個考古問題或者歷史謎題,是壹個非常好的話題。
省項目輔導已經開放,有興趣的老師可以過來了解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