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衰弱”作為壹種精神疾病的名稱,最早是由美國的比爾德在1868年提出的。他認為,神經衰弱主要是由於身心疲勞,導致中樞神經系統受到刺激而衰弱,非常敏感,容易疲勞。
壹般來說,有四種人容易神經衰弱:
(1)缺乏自信性格的人。這樣的人對壹切都沒有信心,依賴性很強。我認識壹個女青年,高二,卻要“問”媽媽穿什麽衣服,吃什麽。她沒有主見,缺乏獨立意識和獨立行動。她患有神經衰弱,經常失眠。
(2)強迫型人格的人。這樣的人過於完美主義,總覺得事情不完美。我認識壹個中年醫生。他學習刻苦,醫術好,在患者中享有威望。但他有壹個永遠改不了的“毛病”,就是不斷地用肥皂洗手,生怕手不幹凈,有傳染性細菌。他也是神經衰弱,經常失眠。
(3)性格憂郁的人。這種人總是不開心。
(4)患有癔癥(俗稱“癔癥”)的人。這種人以自我為中心,追求虛榮,無法克制自己的欲望。
神經衰弱與職業、工種密切相關。從事腦力勞動的人,神經衰弱的發病率壹般比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高幾倍。有調查顯示,體育學院的大學生很少患神經衰弱;而神經衰弱在即將報考高考的高中生中發病率最高,且隨著高考競爭激烈程度的增加,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從這個簡單的調查就可以看出,神經衰弱是腦病,是壹種因為“過度”或用腦不當而導致嚴重腦功能障礙的疾病。
從神經衰弱是壹種嚴重的腦功能障礙的角度,可以確定神經衰弱可能發生在三種情況:(1)長期從事腦力勞動,但沒有爭取或得到腦功能的放松和調整;(2)如果妳遭受了強烈的精神創傷,卻不去爭取或者得不到安慰和引導;(3)如果妳持續抑郁難過,卻不去爭取或者得不到溫暖和關心。這些情況都有可能得神經衰弱。
得了神經衰弱怎麽辦?①不要過於緊張和焦慮;(2)要及時服藥和心理治療,不能延誤。最好的辦法是合理安排學習、工作、生活時間,註意勞逸結合,松緊適度,不要把精神繃得像弓壹樣,放松心態,舒緩心情。壹般來說,經過1小時的緊張腦力勞動後,應該散步鍛煉,最好在空氣新鮮的地方做簡單的體操。實驗表明,這樣做十分鐘,耐力提高15%以上,消除疲勞的時間縮短80%以上。妳看,這種休息,不僅沒有“浪費”時間,反而通過提高工作效率節省了時間?至於如何預防神經衰弱,有兩種方法可以嘗試。(1)保持舒適愉快的心情,想得開,放得開,不為煩惱所擾;(2)養成風雨無阻每天做運動的好習慣。如果妳善於調整和穩定自己的思想和情緒,再加上堅持體育鍛煉,增加大腦興奮和抑制的交替過程,那麽我可以充滿信心地說,神經衰弱癥會從妳身上逃離,妳不會感到疲憊和疲憊,反而會感到情緒飽滿,精力充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