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補中益氣合劑藥典標準2.1名稱補中益氣合劑
補中益氣合劑
2.2處方:炙黃芪280克,黨參84克,炙甘草140克,炒白術84克,當歸84克,升麻84克,柴胡84克,陳皮84克。
2.3準備上述八味藥,取白術、陳皮、當歸提取揮發油,揮發油和蒸餾水溶液另器收集;將28g藥渣和生姜用50%乙醇浸泡24小時,然後滲漉,收集滲漉液,回收乙醇至無醇味。其余五味藥材,如黃芪、大棗56g,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時,煎液濾過,合並濾液,濃縮至65438±0,000 ml,與蒸餾後的水溶液和濃縮液合並,靜置,濾過,濃縮至約65438±0,000 ml,加入苯甲酸鈉3g,冷卻,加入上述揮發油,加水至65438±0,000 ml。
2.4性狀本品為棕色液體;它是香的,甜的,微苦的。
2.5鑒別(1)取本品20ml,用乙醚提取兩次,每次20ml,合並乙醚溶液,蒸幹,殘渣加1ml環己烷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白術對照藥材0.5g,加水20ml,煎煮20分鐘,冷卻,過濾,濾液用同樣方法制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2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石油醚(60 ~ 90℃)-乙酸乙酯(2: 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噴以10。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取本品20ml,加稀鹽酸5ml,超聲5分鐘,靜置,離心,取沈澱,加1ml稀乙醇溶解,用10%碳酸氫鈉溶液調節pH值至中性,微熱,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外,將甘草酸壹銨對照品加入稀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F254薄層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6: 1: 3)上層溶液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紫外燈(254nm)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斑點。
(3)取當歸對照藥材0.3g,加乙醚20ml,超聲65438±00分鐘,過濾,濾液蒸發,殘渣加環己烷65438±0ml使其溶解,作為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取[鑒別]項下供試品溶液(1)和上述對照藥材溶液各2 μ 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環己烷-乙酸乙酯(9: 2)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置紫外燈下(。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4)取本品20ml,用乙酸乙酯萃取兩次,每次20ml,合並乙酸乙酯溶液,蒸發,殘渣用1ml甲醇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橙皮苷對照品,加甲醇制成飽和溶液,作為對照品溶液。照薄層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5μl,分別點於同壹矽膠G薄層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100: 17: 13)為展開劑,展開,取出,幹燥。在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品色譜相應的位置上,出現相同顏色的熒光斑點。
2.6檢查2.6.1的相對密度不得低於1.08(藥典2010附錄VII A)。
2.6.2 The pH值應為4.0 ~ 5.0(藥典2010版附錄VII G)。
2.6.3其他應符合合劑項下的有關規定(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I J)。
2.7含量測定采用高效液相色譜法(藥典壹部2010版附錄ⅵ D)。
2.7.1色譜條件及系統適用性試驗,以十八烷基矽烷鍵合矽膠為填充劑;乙腈-水(35: 65)用作流動相;用蒸發光散射檢測器檢測。根據黃芪甲苷的峰,理論塔板數應不低於4500。
2.7.2對照品溶液的制備取黃芪甲苷對照品適量,精密稱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
2.7.3供試品溶液的制備按裝量取本品,混勻,精密量取20ml,用水飽和正丁醇振搖提取6次,每次20ml,合並正丁醇提取液,用氨試液洗滌3次,每次40ml。每壹次。從正丁醇溶液中回收溶劑,用甲醇溶解殘渣,轉移至10ml容量瓶中,加入甲醇至刻度,搖勻,過濾。
2.7.4測定方法分別準確吸取5μl、10μl、15μl、20μl對照溶液和20μl供試品溶液,註入液相色譜儀,測定,用標準曲線對數方程計算,即得產品。
每65438±0ml本品含炙黃芪,以黃芪甲苷(C41H68O14)計,不得少於0.10mg。
2.8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解郁。可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不舒所致的腹瀉、脫肛、陰僵,癥見乏力、納差、腹脹、便溏久瀉、墜樓或脫肛、子宮脫垂。
2.9口服用法用量。10 ~ 15毫升壹次,壹日三次。
2.10存放於陰涼處密封保存。
2.11版中國藥典2010版第壹增補
3 .中醫部頒布標準3.1拼音名稱補中益氣合劑
3.2標準編號WS3B028990
3.3處方黃芪(蜜炙)280g黨參84g甘草(蜜炙)140g白術84g當歸84g升麻84g柴胡84g陳皮84g生姜28g大棗56g。
3.4準備上述十味藥材,提取白術、陳皮、當歸的揮發油,蒸餾後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藥渣與生姜按流浸膏下滲漉法(附錄第11頁)用50%乙醇浸泡24小時,滲漉液回收乙醇;其余黃芪等六味加水煎煮三次,每次2小時,合並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65438±0,000 ml,與上述水溶液和滲漉液合並,靜置,濾過,濃縮至約65438±0,000 ml,加入苯甲酸鈉3g,放冷,加入上述揮發油,總量調整為65438±0,000 ml
3.5性狀本品為棕色液體;它是香的,甜的,微苦的。
3.6檢查相對密度應不小於1.08(附錄26)。pH值應為4.0 ~ 5.0(附錄第44頁)。其他應符合混合物項下的相關規定(附1頁)。
3.7功能主治:補中益氣,升陽解郁。用於脾胃虛弱、中氣郁結、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腹脹、慢性腹瀉、脫肛、子宮脫垂。
3.8用法用量:口服,10 ~ 15 ml壹次,壹日三次。
3.9儲存在密封陰涼的地方。
4補中益氣合劑說明書4.1藥物類型中藥
4.2藥品名稱補中益氣合劑
4.3藥物補中益氣合劑的漢語拼音
4.4配料:炙黃芪、黨參、炙甘草、炒白術、當歸、升麻、柴胡、陳皮。
4.5性狀補中益氣合劑為淺褐色液體;它是香的,甜的,微苦的。
4.6補中益氣合劑的作用主要是針對補中益氣。用於疲勞、乏力、內臟下垂。
4.7補中益氣合劑用法用量:1015ml壹次,壹日三次。
4.8註意事項1。補中益氣合劑不適用於惡寒發熱、暴食腹脹者。
2.不宜與感冒藥同時服用。
3.高血壓患者慎用。
4.服用補中益氣合劑時不宜同時服用藜蘆或其制劑。
5.補中益氣合劑宜空腹或飯前服用,也可與進食同時服用。
6.根據用法用量服用。糖尿病患者和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7.如果服藥期間出現頭痛、頭暈、復視等癥狀,或出現皮疹、面紅耳赤,血壓呈上升趨勢,應立即停藥。
8.對補中益氣合劑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9.補中益氣合劑性質改變時禁用。
10.兒童必須在成人的監督下使用。
請將補中益氣合劑置於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
12.如果正在使用其他藥物,請在使用補中益氣合劑前咨詢醫生或藥劑師。
4.9藥物相互作用如果與其他藥物壹起使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藥劑師。
4.10備註請仔細閱讀說明書並按說明書使用或在藥師指導下購買使用。
古籍《補中益氣合劑》張儀彤:【卷二】暑(指暑證介紹)用藥有誤。大劑量桂苓丸可以治愈。只有誤用烏頭的人。盡管混合物。起不來。至於熱變形。他跪了下來。方舒正在去馬路的路上...
張儀彤:霍亂(幹霍亂和嘔吐)束縛脾胃。導痰湯加羌方。腹瀉屬於脾。養胃為宜。補中益氣湯嘔吐屬於胃。宜醒脾。六君子加香加沙。嘔吐和腹瀉結合在壹起。...
《治證》:【卷二】治汗者,皆因陰陽不和而致半表半裏證。小柴胡湯和逍遙散都是混合物。外有頭汗,頭為全陽之會,惡勢力鬥全陽,津液匯聚。...
《胎心制作法》:【卷壹】瘧疾講柴胡,倍參,以人參為胎聖藥,有時不妥,需補中益氣湯推廣。如有郁結,枳實加桂枝、柴胡。...
張儀彤:[卷九雜門]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