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關門至楊窪門水道沿線綠化景觀全面提升。
牛姆屯界河橋。白繼凱攝
遷徙的海鷗經過北運河,白繼凱攝。
北運河甘棠閘段河道效果圖
震蕩過去了,大地和空氣在蒸騰,凍土逐漸變軟。抓住春天的好時機,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各標段陸續復工。根據規劃,明年,北運河城市副中心段40公裏河道將實現全面通航。城市副中心的閃亮名片——大運河,將成為市民新的觀光休閑場所。
京津冀運河管理合作
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整治工程起於北關閘,止於北京界,全長40.181 km。去年6月3日,北運河通州城區段(北關閘-甘棠閘)11.4公裏已開通旅遊。今年的綜合治理工程重點是通州城區段的下遊,也就是甘棠閘到京冀交界處的20多公裏。
2020年3月3日,記者來到京冀交界的牛木屯村。流經該村的牛木屯河引水,是北京與河北省的界河,西起通州區西集鎮,東至河北省廊坊市香河縣。這條引河也是連接潮白河和北運河的通道。河水呈彎彎的月牙形,連接著北京和河北兩大水系。
目前,牛木屯引江經下遊河北省調蓄後,水位下降1米以上,河灘大面積裸露,數艘船只擱淺在河灘上。“降低水位的主要原因是為了方便我們上遊運河段的疏浚和河堤加固。”北運河管理處工程科科長楊子超介紹。運河管理涉及京津冀三地,位於上遊的北運河通州段離不開下遊的河北省和天津市的配合和協助。比如這次,我們與河北省多次溝通,對方將曹甸橡膠壩降在下遊,大大降低了上遊水位,從而有利於上遊河道的綜合治理。
北京還與河北、天津在北運河綜合治理的建設方案、技術方案、景觀設計方案等方面進行了充分溝通,確保運河管理在整體層面上保持壹致。
拓寬河道,增加船閘,確保通航
從牛木屯河引水開始,北運河通州段只有幾百米的後退。在藍色圍擋圍起來的施工路段,幾臺挖掘機正在疏浚河道,戴著口罩的施工人員有條不紊地在工地忙碌著。
在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六七個標段已經第二次復工。目前建設的主要內容是河道疏浚。
楊子超介紹,河道疏浚壹方面是為了汛期泄洪更順暢,另壹方面是為了保證通航後的水質。“這麽多年來,很多汙染物都沈積在河流沈積物中。遊輪很容易從河底攪起這些汙染物。”他介紹,清淤後會在河底種植茂盛的挺水植物,形成水下森林景觀,凈化水質。
本工程第6標段距市界約12km,沿岸樹木砍伐和河道疏浚同時進行。據該標段負責人介紹,這些林地都辦理了砍伐的相關手續,移除樹木主要是為了拓寬河道。本標段北運河航道將由目前的80-90米拓寬至180米。河道拓寬後,蓄水量將進壹步增加,以保證明年的旅遊通航。
考慮到土方量較大,6標段的景觀設計也因地制宜。計劃利用挖出的土方堆起壹座矮山,然後對山體實施景觀綠化。初步設計,這個山頭占地585畝,站在山頂觀景平臺上,北運河風光壹覽無余。
同樣為通航做準備,北運河通州區下遊段將新建兩座船閘,分別為甘棠船閘和榆林莊船閘。因為要打造水景觀,下壹步要通航的20公裏河道水位差較大,將新建兩座船閘,以便遊船順利穿越下降的水面。目前這兩座船閘正處於規劃設計階段,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
壹幅自然風情的畫卷在雲河邊展開。
去年通車的北運河通州段,以其11.4公裏的河道,兩岸綠樹成蔭,壹望無際的森林和水鳥,給遊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在治理的城區下遊段的景觀設計也相當精細,更加突出了大自然的情趣。
楊窪門,離市界不遠,是明年航段的終點。這裏的河寬140米,碧藍的水面分別向上遊和下遊延伸,襯托著河兩岸的林帶,看起來氣勢磅礴。水面上跳躍著許多灰白色的小點。"灰色的是野鴨,白色的是白鷺和海鷗."楊瓦閘管理處副主任王運海說,天氣好的時候,運河上可以看到數百只野鴨,秋季遷徙季節的鳥更多。
不僅水禽數量逐年增加,運河中的水生動物種群也在逐漸增長。"鯽魚、白條魚、貽貝和蝸牛特別多."王運海說,水鳥願意來是因為有壹些食物。最近幾天水位下降,總能看到水鳥在河邊垂釣。
在計劃明年通車的甘棠門至楊窪門路段,這樣的自然野趣將隨處可見。沿這壹段運河,將建設“綠道花谷”和“煙坊畫廊”兩個景點。其中,“綠道花谷”利用榆林莊閘、楊窪閘形成水面,建設集防洪、凈水、生態景觀功能於壹體的濕地公園。燕坊畫廊通過燕坊濕地公園的建設,帶動周邊大片林地的開發,形成壹條自然優雅的景觀帶。
運河沿線還將建設慢車道、休息區、景區、休閑娛樂區等服務設施。利用之前的河堤路、河巡路,建設集騎行、步行功能於壹體的慢行系統,讓遊客在運河邊觀賞、遊玩、駐足。
通航工程是北運河(通州段)綜合治理工程的壹部分,整個綜合治理預計2022年完成。未來,北運河(通州段)將形成自我修復的生態環境,河流水質得到有效凈化,逐步形成泄洪順暢、岸線自然、水清岸綠、人水和諧的河流生態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