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女性內生殖器是如何構成的?

女性內生殖器是如何構成的?

女性內生殖器包括陰道、子宮、輸卵管和卵巢,後兩者統稱為子宮附件。

(1)陰道。它是性交的器官,也是經血排出和胎兒娩出的通道。

(1)位置和形狀。位於真骨盆下部中央,是壹個上寬下窄的管子。前壁長7 ~ 9 cm,毗鄰膀胱和尿道。後壁長10 ~ 12 cm,靠近直腸。

上端環繞子宮頸,下端在陰道前庭後部開口。子宮頸周圍的部分被稱為陰道穹窿。按其位置可分為前、後、左、右四部分,其中後穹窿最深,緊鄰盆腔最低處的直腸前突,臨床上可在此處穿刺或引流。

②組織結構。陰道壁由粘膜、肌層和纖維組織膜組成,有許多橫向皺紋,因此有很大的延展性。陰道粘膜呈紅色,被復層鱗狀上皮細胞覆蓋,有滲出物,無腺體,在激素的影響下呈周期性變化。陰道子宮肌層由兩層平滑肌組成,即外縱層和內環層。肌層被纖維組織膜覆蓋,其彈性纖維多於平滑肌纖維。陰道壁有豐富的靜脈叢,受傷後容易出血或形成血腫。

(2)子宮。從青春期到更年期,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影響,周期性變化,產生月經。性交時,子宮是精子到達輸卵管的通道;懷孕是胎兒發育成長的地方;分娩時,子宮收縮導致胎兒及其附屬物被娩出。

1表格。子宮是壹個有腔的肌肉器官,略扁平,倒梨形,重約50g,長7-8cm,寬4-5cm,厚2-3cm,宮腔容量約5ml。

子宮上部較寬稱為子宮體,子宮上部稱為子宮底。子宮底部兩側的子宮角與輸卵管相通。子宮下部狹窄呈圓柱形,稱為子宮頸。子宮體與子宮頸的比例隨年齡變化,嬰兒期為1: 2,成年女性為2: 1,老年人為1。

子宮腔為上寬下窄的三角形,兩側連接輸卵管,尖端向下連接宮頸管。

子宮體與子宮頸之間形成的最窄處稱為子宮峽部,非妊娠期約65438±0cm長,其上端因解剖狹窄而稱為解剖內口。它的下端稱為組織學內口,因為這裏的粘膜組織是從子宮腔的子宮內膜變成宮頸粘膜的。懷孕期間,子宮下部逐漸拉伸變長,妊娠末期達到7 ~ 10 cm,形成子宮下部。宮頸腔呈梭形,稱為宮頸管。成年女性長2.5 ~ 3.0厘米,其下端稱為宮頸外口。宮頸下端伸入陰道的部分稱為宮頸陰道;陰道上方的部分稱為子宮頸和陰道的上部。產婦的外宮頸呈圓形;產婦宮頸外口受分娩影響形成橫裂,分為前唇和後唇。

②組織結構。子宮體和子宮頸的結構是不同的。

子宮體:子宮體壁由三層組織組成,從內到外可分為子宮內膜層、肌層和漿膜層(臟腹膜)。子宮內膜從青春期開始就受到卵巢激素的影響,其2/3的表面可以發生周期性變化,稱為功能層。子宮肌層附近的1/3子宮內膜是無周期性變化的基底層。子宮肌層較厚,非妊娠期間約0.8cm厚。肌層由平滑肌束和彈性纖維組成。肌束交錯如網,可分為三層:外層垂直,內層環形,中間層交叉排列。肌層含有血管,在子宮收縮時能有效止血。子宮的漿膜層是覆蓋在子宮體底部和前後的臟腹膜,靠近肌層。但在子宮峽部附近的子宮前部,腹膜與子宮壁結合松散,向前折疊覆蓋膀胱,形成膀胱子宮凹陷。子宮後方,腹膜沿子宮壁下行,至宮頸後部和陰道後穹窿,再折疊至直腸,形成直腸前突,也稱道格拉斯氏凹陷。

宮頸: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少量平滑肌纖維、血管和彈性纖維。宮頸管粘膜為單層高柱狀上皮,粘膜內腺體可分泌堿性粘液,形成粘液栓,堵塞宮頸管。子宮頸和陰道被表面光滑的復層鱗狀上皮覆蓋。宮頸外口柱狀上皮和鱗狀上皮的交界處是宮頸癌最常見的部位。

宮頸管粘膜也在性激素的影響下周期性變化。

3位置。子宮位於盆腔中央,介於膀胱和直腸之間,下端與陰道及兩側的輸卵管和卵巢相連。膀胱排空時,成人子宮正常位置略前傾、前彎,主要由子宮韌帶、盆底肌和筋膜支撐。

正常情況下,宮頸下端略高於坐骨棘水平,低於此水平即為子宮脫垂。

(3)輸卵管。它是精子和卵子相遇受精的地方,也是將受精卵運送到子宮腔的通道。它是壹對細長彎曲的肌管,位於闊韌帶的上緣,內側與子宮角相通,外端遊離並靠近卵巢。總長8 ~ 14 cm。

根據輸卵管的形狀,從內到外分為四部分。

①間隙部分或壁內。位於子宮壁的部分窄而短,長約65438±0cm。

②峽部。間質部外側,管腔狹窄,長2 ~ 3 cm。

③壺腹。峽部外側,管腔寬,長5~8cm。

④傘。它是輸卵管的末端,長約1 ~ 1.5厘米,開口於腹腔,自由端呈漏鬥狀。有許多細長的手指狀突起叫輸卵管傘,有“拾卵”的作用。

輸卵管壁由三層組成:外層是漿膜,是腹膜的壹部分;中間層為平滑肌層,常節律性收縮,引起輸卵管由遠端向近端蠕動;內層為粘膜層,被單層高柱狀上皮覆蓋。上皮細胞分為四種類型:纖毛細胞、纖毛細胞、楔形細胞和未分化細胞。纖毛細胞的纖毛擺動有助於運輸卵;纖毛細胞具有分泌功能(也稱分泌細胞);楔形細胞可能是纖毛細胞的前體;未分化細胞也叫遊走細胞,是其他上皮細胞的儲備細胞。輸卵管肌肉的收縮、粘膜上皮細胞的形態、分泌和纖毛擺動都受性激素的影響,具有周期性變化。

(4)卵巢。卵巢是壹對扁圓形的生殖腺,具有產生卵子和激素的功能。卵巢的大小和形狀隨年齡而變化。青春期前,卵巢表面光滑;青春期開始排卵後,表面逐漸凹凸不平;成年女性卵巢約4cm×3cm×1cm,重5 ~ 6 g,灰白色;絕經後卵巢萎縮變小變硬。

卵巢位於輸卵管後方,在卵巢系膜與闊韌帶後葉連接的地方有血管和神經進出卵巢,稱為卵巢門。外側卵巢通過盆漏鬥韌帶與盆壁相連,內側卵巢通過卵巢固有韌帶與子宮相連。

卵巢表面沒有腹膜,被稱為表面上皮的單壹立方上皮覆蓋。上皮深層表面有壹層致密的纖維組織,稱為卵巢白膜。再往裏是卵巢實質,分為皮質和髓質。皮層在外層,內含數萬個原始卵泡和致密結締組織;髓質在中央,無濾泡,內含疏松結締組織、豐富的血管、神經、淋巴管和少量與卵巢懸韌帶連續的平滑肌纖維,對卵巢運動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