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餞也叫果脯,古代叫蜜煎。漢族人用糖蜜做成的水果食品。它遍布全國,歷史悠久。壹種由桃、杏、李、棗、冬瓜、姜等果蔬制成的食品,用糖或蜂蜜腌制而成。蜜餞除了可以直接作為零食或小吃食用外,還可以在蛋糕、餅幹等零食上作為點綴。
到了唐代,呈獻給朝廷的水果都是用蜂蜜浸泡保存的。到了宋代,制作精細多樣,從蜜漬發展到兩用蔗糖幹。經過選果、淘洗、浸泡、熬制等工序,色、味俱佳。
蜜餞發展歷史
蜜餞是具有民族特色的漢族傳統食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東漢人趙華所著的《吳越春秋》壹書中說:“越要以香丸(木方)報答吳增豐。”記錄。這是中國更早的蜜餞文字記載。唐宋時期,由於農業生產的發展,特別是水果、養蜂、制糖業的發展,蜜餞的加工有了很大的發展,形成了“炒、釀、曝、脯”壹整套加工技術,從而大大增加了蜜餞的產品和品種,成為獨立於食林之外的“蜜炒”食品。據知“蜜炒”是指人們將新鮮水果放入蜂蜜中濃縮,以除去水果中的大量水分,增強風味,久而久之而得名。元明時期,蜜餞的加工在加工技術和品種上有了進壹步的發展,其加工技術日趨完善和成熟,不僅聞名於國內,而且聞名於世。在1913巴拿馬世博會上,中國生產的蜜餞獲得了金獎,獲得了很高的評價。此時蜜餞的加工技術水平可以說是上升到了古代的最高點,並改名為“蜜餞”。新中國成立後,蜜餞業發展非常迅速,形成了壹些規模大、生產能力強的工廠,極大地提高了生產能力,使蜜餞業進入了繁榮期。
根據產品特點,蜜餞分為以下幾種:
糖漬
蜜餞蜜餞是用糖煮的,其成品壹般是用濃糖液浸泡,果肉細膩,味道鮮美。比如蜜餞紅果、蜜餞海棠、蜜餞榅桲、蜜餞青梅、糖桂花、糖玫瑰都屬於這壹類。
糖漬產品表面略含糖,色脆鮮爽,香甜爽口,富有原果風味,色、香、味、形俱佳。他們的代表產品主要是梅子系列產品,以及糖佛手、蜂蜜金桔和無花果回沙產品,表面幹燥,略結霜,色澤鮮亮,造型獨特,入口酥脆,口感香甜,代表棗系列產品,還有蘇糖桔糕、金桔和蘇式話梅、九枝陳皮、糖楊梅、糖櫻桃等。
返砂班
原料經過糖煮後,成品表面幹爽有白色糖衣,如蜜餞冬瓜條、金絲棗、金桔餅等。
果脯經糖漬煮制後,果坯表面掛壹層糖粉,使產品不透明,質地酥脆,含糖量高。比如各種瓜條、糖橘糕、糖藕片、糖姜片、糖金桔、糖蓮子、糖菱角、青紅絲都屬於這壹類。
果脯
它是用糖漬熬制,幹燥而成。其顏色為褐色、金黃色或琥珀色,光亮透明,表面幹燥。這是壹種略帶粘性的幹燥產品。比如蘋果脯、梨脯、桃脯、沙果脯、棗脯、香果脯、李子脯、山楂脯、海棠脯都屬於這壹類。
原料用糖漬糖制成後,幹燥後,成品表面不粘不幹,有透明感,析出無糖霜,如杏脯、菠蘿(片、塊、核)、姜糖片、木瓜(條、粒)等。
果脯
是壹種以各種鮮果(坯)為主要原料的甘草涼品。其外部形狀壹般保持原子實體,表面幹燥。有的品種表面有磨砂,酸甜微鹹,有原汁原味的水果風味。如青梅、陳皮梅、冰糖楊梅等。都屬於這壹類,品種很多。
甜味劑、香料等。在糖漬或熬糖過程中添加到原料中,成品表面幹燥,香味濃郁,如:丁香李雪花瑛子、八珍梅、梅味金桔等。
口語課
原料是以水果為主要原料,經過腌制,添加食品添加劑,加糖或不加糖,加或不加甘草制成的幹品。產品是甜的,
酸鹹口味,如梅子、李子、杏子、陳皮、五香山楂片、甘草橄欖、甘草金桔等都屬於這壹類。
郭丹
以果蔬為主要原料,經糖煮、浸泡或鹽漬、烘幹、粉碎,再制成各種形式的幹品。比如白草丹、陳皮丹、檸檬丹、冰梅丹、酸梅丹、果皮丹、山楂丹、佛手柑丹都屬於這壹類。
水果蛋糕
原料加工成糊狀,經集中幹燥後,成品呈條狀,如酸牛角餅、百香果餅、山楂餅、山楂條、牡丹皮、開胃金桔等。
甘草產品
原料是水果毛坯,用糖、甘草等食品添加劑浸泡,然後烘幹。成品有酸甜鹹三種口味,如話梅、甘草橄欖、九連環、話梅。
生產工藝
生產工藝結合了南北方蜜餞的特點:新鮮果蔬→分揀分級→形狀處理→腌制幹燥→硬化處理→漂洗→熱燙→糖腌→糖煮→冷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