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竹蓀有什麽特點?

竹蓀有什麽特點?

(陳、、許)

竹蓀。EXPERS。)Fischer屬於擔子菌亞門,腹足綱,土元屬,土元屬,竹蓀屬。別名有竹參、竹笙、竹姑娘、面紗菌、臭角菌、仙人帽、僧菇、虛無僧菇等等。竹蓀常散生或叢生於濕熱地區的種竹林、雜木林和橡膠林中,以及腐木基部的酸性土壤中。竹蓀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生長在日本、印度、巴西、瑞士和南北美洲。我國主要分布在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湖北、廣東、福建、浙江、江西、安徽、江蘇等省。

竹蓀竹蓀不僅營養豐富、松脆爽口,還是國宴名菜,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竹蓀竹蓀對高血壓、高膽固醇、腹壁脂肪增厚有很好的療效。雲南昭通苗族同胞將竹蓀、糯米泡水喝,認為有止咳、補氣、止痛的作用。

近年來,廣東、雲南、貴州、浙江等有關單位相繼人工栽培竹蓀獲得成功,特別是浙江雲和室外栽培推廣區。

壹.形態特征

竹蓀的生長發育可分為菌絲體、胚芽(胚芽)和子實體三個階段。

菌絲體分為菌絲體和珠柄。菌絲為白色,遇光或老化時變為粉紅色或紫藍色,蓬松。許多菌絲交織在壹起形成菌絲體。菌繩白色粗,見光後變成紫色或紫藍色,呈繩狀。顯微鏡下,菌絲體無色管狀,有分枝和橫隔,並有相對發達的鎖狀聯合體。菌絲體厚65438±0.8-2.4 μm。

菌芽是靠近地面或地面的壹根或幾根菌索頂端扭曲膨脹形成的小菌芽。起初小如油菜籽,圓形,白色,見光後變成粉紅色或褐色,成熟後變成直立的卵,俗稱“竹卵”。壹般壹個蘑菇蛋直徑4-12 cm,高度5-12 cm。卵壁由內膜和半透明膠體組成。外膜柔韌有彈性,內膜白色,中間有半透明膠體,壁厚0.3-0.5厘米。全株高度12-40厘米。蘑菇帽呈鐘形,直徑3.5-8厘米,高4-9厘米。它有大小不同的白色多邊形網格,深度為0.3-3.5—8厘米。網格呈深褐色,成熟後,膠體孢子溶液自溶,散發出花束氣味。孢子混在粘稠的膠體中,孢子呈橢圓形,透明光滑,長3.65438。當空氣相對濕度在94%以上時,蘑菇裙可從菌柄和菌蓋垂下至蘑菇。壹般長8-23厘米,形似漁網或紗蓋,網格近似圓形,大小不壹,直徑0.3-1.0厘米。它又白又脆又脆。菌柄上薄下厚,白色,中空如管,管壁厚0.1-0.5厘米,海綿狀組織,菌柄直徑2-7厘米。它被種植在團藻的底部,很容易與團藻分離。團藻原生菌芽的外殼,土壤下部呈白色,遇光變成褐色。受傷時變成紫藍色色斑,與基部外的珠柄和菌絲相連(圖21—1)。

圖21—1竹蓀子實體示意圖。

第二,生物學特性

(壹)生長發育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

粗壯竹蓀屬於嗜溫真菌。菌絲生長溫度範圍為6 ~ 32℃,最適溫度為265438±0 ~ 25℃。26℃以上20℃以下生長緩慢,32℃以上停止生長,36℃以上易死亡,6℃以下停止生長,處於休眠狀態。細菌芽形成和生長的溫度範圍為10-30℃,最適溫度為22-26℃,開傘最適溫度為22-25℃。

2.濕度

菌絲生長要求濕度低,培養基含水量要求55%左右。子實體的生長需要高濕度,空氣相對濕度在90%以上,菇裙才能完全張開下垂,而且很難張開下垂,或者變形,甚至很難斷芽。菌芽的生長發育要求空氣的相對濕度在75-90%之間,細雨或陰天是竹蓀破芽開裙最適宜的天氣。

燈光

菌絲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下正常生長,顏色潔白健壯。光線可以抑制菌絲的生長。菌絲見光後容易變色老化。在菌芽形成的初期,不需要光照,但菌芽的皮膚又白又嫩,抵抗力弱。子實體需要50lx以上的光照,不需要直射光。

4.空氣

竹蓀竹蓀是壹種好氧真菌,在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都需要足夠的氧氣,尤其是細菌芽的形成和生長。比如基質水分過多,或者土壤水分過多,菌絲和菌芽生長不良甚至死亡。

5.營養

竹蓀屬於腐生菌,通過分泌菌絲體中的各種酶,分解蛋白質、澱粉、纖維素和半纖維素而被吸收利用。它需要的營養物質主要是碳、氮源,其次是磷、鉀和鈣、鎂、鐵、維生素等微量元素。

竹蓀所需的碳、氮主要來源於竹子、木材等腐殖質,竹子、鋸末、雜木、甘蔗渣等都可以作為種子生產和栽培的基質。

6.ph值

竹蓀壹生喜酸性生活環境,土壤和培養基的pH值為5.5-6。

7.土地

竹蓀適宜生長在土質疏松、酸性土壤、腐殖質含量高、砂質團粒結構的土壤中。

(2)生活史

竹蓀子實體成熟時,孢子膠體開始自溶,孢子隨膠體溶液流出,並滿足適宜的生長條件,即萌發成初生菌絲(單核菌絲),再形成次生菌絲(雙核菌絲)。次生菌絲完成營養生長後,形成珠柄,當珠柄生理成熟時,頂端膨大形成珠柄原基,珠柄原基長成珠柄芽。當索狀芽成熟時,它破殼長成子實體——竹蓀

圖21-2竹蓀生活史

三、培養方法

壹般有兩種方法:純菌種壓培養和填料培養。

(1)菌種生產

1.母種生產

(1)中等公式

土豆250克

瓊脂23g

水1000毫升

d-氨基葡萄糖20g

新鮮松針150克

PH值為5.5-6。

(2)培養基的制備

制備方法與普通斜面培養基相同。

(3)母種分離

竹蓀母種的分離可采用三種方法,包括芽組織分離法、孢子分離法和基質菌絲體分離法,其中78個成熟菌株的芽組織分離法較為理想。

(4)竹蓀母種分離後應立即放入恒溫箱或恒溫室中,溫度控制在265±438±0-25℃,待純菌絲長滿斜面時進行移管。壹般每個母種轉移8-12個分枝,培養25-32天後菌絲長滿斜面。

2.原始種子生產

(1)中等公式

雜木屑36公斤

米糠6公斤

新鮮松針5公斤(帶湯汁)

石膏0.5公斤

麥麩6.5公斤

紅糖1kg

PH值為5.5-6。

(2)培養基的制備

先將鋸末、麥麩、米糠、石膏粉混合均勻,將紅糖溶於水,將新鮮松針煎液與糖液混合成稀溶液,然後倒入物料中攪拌。含水量在60%左右時,開始裝瓶,裝瓶,1.4kg/cm2滅菌1小時,然後冷卻接種。

(3)接種和培養

接種壹定要無菌進行,盡量避開種塊菌絲體的傷口部位,同時母種不能太老,最好在母種菌絲體長滿斜面後再用它嫁接原種。接種後置於黑暗恒溫箱中,培養溫度為21-25℃。當細菌滿瓶後,在棉塞外面的面包上貼上防水紙備用。

3.栽培物種的生產

(1)中等公式

鋸末20公斤

麥麩6.5

紅糖0.75公斤

大豆(磨碎)1.25千克

碎竹15kg

米糠6公斤

石膏0.5公斤

PH值為5.5-6。

(2)培養基的制備

將切碎的竹子用糖煮沸或浸泡至含水量55%左右;將鋸末、麥麩、米糠和石膏粉混合均勻;將切碎的竹子倒入料中攪拌均勻,然後將豆漿與糖水混合,倒入料中,繼續攪拌至含水量60%左右,裝瓶;裝瓶後在65438±0.4kg/cm2壓力下滅菌65438±0小時。

(3)接種和培養

接種要求無菌操作,每瓶原種接種30-40瓶栽培種,同樣的原種栽培。

(2)純種壓塊培養

1.培養程序

挖種壓榨→菌絲愈合→排塊覆土→管理→采收加工。

2.培養方法

(1)壓塊和菌絲愈合:2月下旬至4月上旬,挖出適齡純菌種,壓成壹尺見方的栽培塊,每塊含12-13瓶菌種,菌絲用薄膜覆蓋愈合。菌絲愈合期,溫度為65438±05-25℃,在黑暗條件下培養。菌絲愈合後,覆土培養。(2)陰天或陰天選擇優良場地,沿坡面做寬1m、長度不限的栽培床。在畦底留10cm厚的松土,沿坡面在畦內排列栽培塊,用8-10 cm的松土覆蓋,表面撒壹層竹葉,四周開排水溝(圖21-3)。

圖21-3竹蓀栽培床橫斷面圖

A.純種壓塊培養b .填料培養

(3)包裝栽培

把幹燥的竹子鋸成70厘米長,然後切成片。播種前,精心準備畦面,畦底留10cm疏松土,鋪壹層竹片,撒壹層竹葉,播種菌種(每平方米9-18瓶種子),覆土8-10 cm,撒壹層竹葉。播種後約3個月可形成芽(圖21-3)。

(4)栽培管理

1.菌絲體階段的管理

竹蓀菌絲體生長的適宜溫度為265438±0-25℃,土壤含水量為20-25%。它的管理方法也隨著栽培季節的不同而不同。對於3-4月上旬栽培的,由於氣溫低,雨水充足,應優先考慮保溫控濕;對於4月中旬以後栽培的,壹定要控制好溫濕度,及時搭建遮蔭棚。7-9月高溫季節,遮蔭棚要加厚。如遇幹旱天氣,早晚要灑水,澇季要及時做好溝渠排水。

2.芽期管理

菌芽生長發育所需溫度為22-26℃,幼芽在30℃以上或10℃以下易枯萎。土層要保持濕潤,空氣相對濕度要在75-90%。隨著細菌芽的逐漸生長,空氣的相對濕度也要提高到95%。

3.開場階段的管理

開放階段要求土壤濕潤不積水,空氣相對濕度保持在94%以上,溫度22-25℃。如果室外溫濕度不理想,可將即將開傘的菌芽移至房間底部裝有少量水的水桶中,用濕紗布覆蓋,使其在適宜的小氣候下完全開傘。

(5)病蟲害及其防治

1.病蟲害種類

危害竹蓀的主要病害是青黴菌。綠色木黴。,木黴K?寧氏木黴、多孢木黴、根黴、毛黴、曲黴、黑蓋鬼傘(公牛。)fr。]、長根鬼傘(Pers。前法國。主要害蟲有白蟻(大島白蟻)、線蟲(蘑菇菌絲線蟲)(雙盤線蟲屬。)、粉蟎(Tyrophagus dimidiatus Herm)、棘螈、蛞蝓(Limax)、蝸牛(Eulota)、蟋蟀(Gryllotalpa Africa Pali sot de Beauvois)、銅綠麗金龜(Anomala corpulenta Motschulsky)等。

2.預防和控制方法

(1)選擇避風向陽、70-80%遮蔭、排水良好、含砂量50%左右、土壤呈酸性的場地進行栽培;(2)消滅病蟲源:消滅田間雜草、汙物,嚴選純種,選擇新鮮無黴變的栽培料;(3)藥物防治:蟎類、跳蟲用0.5%敵敵畏噴灑,雜菌用500-800倍多菌靈噴灑,白蟻用滅蟻靈防治。花蕾生長和子實體生長後期不要使用農藥,以免殘留毒物。

第四,收獲和加工

(1)收獲

菌芽破殼開傘,直至成熟約2.5-7小時,然後開始萎縮。壹般都是12-48小時倒地死亡。因此,當菇裙下緣延伸至草菇,孢子膠體將開始自溶(子實體成熟)時,即可采收竹蓀。采摘時,用手指捏住草菇,輕輕撚起子實體,小心放入筐內,以免損傷菇裙,影響商品質量。

(2)加工

竹蓀子實體采集後,立即去除菌蓋和菌托,以免茶色孢子膠體汙染柄部和裙邊。然後,將白色的竹蓀子實體壹個壹個地插入晾衣架的竹棒中,進行日曬或烘烤。無論是暴曬還是烘烤,都要求貨物完整、潔白、幹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