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腫脹不壹定是牙周病。牙齦是牙齒健康的“監測官”。很多人都知道刷牙出血是牙周病的預警信號,也就是牙齦發炎了。最好趕緊去看醫生。但是有的人刷牙不出血,只是牙齦腫了,壹按就有點疼。我不知道他們現在怎麽了。
臺北聯合醫院仁愛醫院口腔科主治醫師尹表示,牙周病其實是“無痛”的。雖然會引起牙齦發炎,但很少會直接傷害神經,所以不代表牙齒健康沒有疼痛。反過來,也不是說牙齦會痛會腫,壹定是牙周病。
判斷牙周病需要4招!紅色
這裏的紅色代表兩層意思,壹是牙齦的顏色,二是牙齦是否出血,最容易判斷的就是有沒有出血。尹說,任何牙齦出血都是不正常的,即使只有壹點或幾滴血出來,也說明牙周病是不健康的。
通常健康的牙齦會是粉紅色的,除了粉紅色以外的其他顏色可能代表異常病變。每天刷牙的時候最好看看牙齦的顏色。如果和前壹天不壹樣,或者有幾個地方和其他部位的牙齦不壹樣,最好註意壹下。
比如牙齦變成看起來淤青的鮮紅色甚至紫色,說明組織充血腫脹,屬於炎癥狀態,是牙周病的早期;如果牙齦變白,可能代表貧血、凝血功能障礙,或者口腔黏膜病變(可能是口腔癌的前兆),建議看牙醫。
腫脹
其實判斷牙齦腫不腫並不容易。因為有些人發炎時,牙齦不會腫,但有些人體質敏感,容易因其他因素而腫。
尹說,比如咬合不正,經常* *到牙齦,或者智齒(阻生牙)擠壓正常牙齒,都有可能使牙齦腫脹。還有的會因為內分泌失調而牙齦腫脹。“因為雌激素和雄激素會使牙齦腫脹,熬夜後第二天很容易牙齦腫脹。」
雖然只有單純的牙齦腫脹,沒有紅腫、疼痛、化膿等癥狀,不認為是牙周病,但如果牙齦腫脹持續時間過長,1或2周都沒有消失,或者反復腫脹,建議去看牙醫,找出真正的原因。
柔軟的
牙齒之所以能留在牙周區域,是因為牙槽骨。所以我們按牙齦的時候,感覺硬硬的,好像有底座壹樣。但如果牙周損傷嚴重,牙槽骨丟失,牙齦受壓就會發軟,感覺好像底部是空的。
而且仔細看的話會覺得牙齒好像變長了。其實是因為牙槽骨流失,導致牙齦萎縮。如果不趕快去找牙醫,很快就會進入下壹步的“掉牙”。
松的
當牙槽骨無法支撐牙齒時,就意味著牙齒失去了基底,變得松動。用手拔的時候會感覺牙齒可以晃動,很像換牙的感覺。
此時,通常沒有辦法保住牙齒,但如果不趕緊就醫,細菌可能會繼續入侵,跑到血液中引起敗血癥;或者因為牙槽骨完全喪失,牙齦也大大萎縮,最後連假牙都做不了。
尹提醒,認真刷牙是生命的根本。刷牙的時候也要註意清理牙齦和牙齒之間的縫隙。但是縫隙真的不是那麽好清理的,所以建議每半年看壹次牙醫,做壹次全面的口腔清洗和清潔,為了保護牙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