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美食

美食

在我的家鄉,只要街上有人,每隔三五步就會有壹家面館。不管叫“XX牛肉面館”、“XX牛肉面館”、“XX酸面館”,裏面壹定有壹碗面,也是早餐最暢銷的面,那就是“豆腐面”!

它雖然沒有北京的渣江面、成都的擔擔面那麽有名,但也沒有蘭州的岐山肉末面、拉面那麽能俘獲全國人民的胃,更沒有上海的陽春面、廣州的雲吞面那麽清淡爽口健康...但卻是每個陌生人都戒不掉的味道!

不管妳在外面生活了多久,口味變了多少,妳都會回到家鄉入鄉隨俗,回歸早餐吃豆腐面的習慣。有時候我甚至等不及要進屋。下了火車,我拖著疲憊的身體,奔向豆腐面館。只為思念已久的鄉愁,只為享受面條在嘴裏跳躍時舌尖的滿足感!

我記得我在德國的時候,在壹堂德語課上,老師讓我談談我早餐吃了什麽。其實我早餐已經很多年沒吃過面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麽,輪到我的那壹刻,我脫口而出了“面”!

我們的德語老師是在德國長大的意大利人。他大吃壹驚,滿臉疑惑。他盯著我看了很長時間,直到我再次確定,“是啊,努德爾!對,面條!)”,並解釋說——但是中國很大,並不是每個地方都有面條當早餐,在他接受這個遠東國家有壹個地方真的有面條當早餐的事實之前!

因為在他眼裏,面條屬於正餐,就像他們的意大利面壹樣。

是的,早餐吃面條對妳的胃來說是不是太多了?不擔心營養不良?吃點饅頭,壹碗粥;幾根油條配豆漿;壹些面包和牛奶怎麽樣?

.....不好!

早餐,壹碗豆腐對我們來說很重要,就像熱幹面來自武漢和重慶...最能代表我家鄉這座小城的氣質:可以說,早上叫醒我們的不是鬧鐘,也不是夢,而是該吃面了;可以說早餐只有壹碗豆腐面,這壹天正式開始!

豆腐面用的面是堿性面。顧名思義,這種面條含有堿。

我問過家鄉很多人,包括老人、年輕人、中年人:為什麽我們早餐喜歡吃堿性面?答案無壹例外——“習慣了!”

雖然我對這個答案並不滿意,但總覺得它應該有著神秘的來歷,或者背後有著美好的故事,但我真的說不出個壹二!我只知道我從小就喜歡早餐吃壹碗堿性面,大概只是習慣吧...

直到有壹次看《舌尖上的中國》,介紹重慶面的時候說:堿是和面的關鍵。它能使面條中的面筋形成密集的網絡,鎖住澱粉顆粒,防止面湯渾濁,使面條在口中具有令人愉悅的彈性...我想這大概就是豆腐面用堿性面的最初原因,為了得到更好的口感!

面館壹般都是提前壹晚煮好面,充分散熱,然後上油。第二天,食客們到了,就抓了壹把堿面,放在漏勺裏,蓋了壹點綠豆芽,然後在熱氣騰騰的開水鍋裏快速地來回燙,再倒進壹個大碗裏。所以豆芽在碗底,所以壹碗豆腐面端上來的時候,是看不到豆芽的。

然後,倒上煮好的湯,配著金黃的炸豆腐和滑嫩的豆腐,燉著海帶和豬血塊,倒上壹些紅油湯,撒上壹點蔥花,香菜和炒黃豆,真的讓人不聞了。

面條端上來後,壹定要先拌好,讓面條充分浸泡在面湯裏。同時底部的綠豆芽可以和面條均勻混合,吃的時候會發出“哧-哧-”的清脆聲音,充滿樂趣!

當然,如果妳跟老板說妳不要辣椒了,他會給妳留黃油,或者只放少量黃油,整碗面都會清淡很多!

在我的家鄉,豆漿通常是豆腐面的伴侶,而在襄陽地區,黃酒是首選,壹些面館會搭配免費的米湯或紅豆湯...壹碗清淡的湯正好中和了豆腐幹面的濃濃味道。

豆腐面館那麽多,雖然每家的味道大致相同,但也不盡相同。但是,在整個城市,似乎沒有壹家正宗的,有名氣的,被大家認可的面館。

如果妳願意,妳甚至可以找出幾個標準來判斷壹碗面是否正宗。有的面館更註重麻辣的湯底,有的面館口味鹹鮮,有的面館即使麻、辣、稀也偷工減料,比如沒有海帶、豬血...但似乎並不影響店裏的生意。因為,每個人的口味不壹樣,心中對於真偽的標準也不壹樣。就像對於不吃豬血的人來說,壹碗沒有豬血的豆腐面在他心目中還是正宗的!

所以,吃豆腐面,不用總去壹個地方吃,每三周換壹次吃,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

知乎有人問:為什麽襄陽黃油面(豆腐面)出不去?

黃油面是襄陽人叫的,在我家鄉很少見。面館的價目表上,只寫著豆腐面,價格壹般是4元壹碗,但稍微偏壹點的地方,3元壹碗。我在外漂泊多年,不管是北方還是南方,都沒見過賣豆腐面的面館。

知乎的村民已經很全面的回答了問題:因為過於偏重口感,滿足不了大部分人的胃,也與當今人們提倡的健康輕生活理念格格不入;因為很多人不習慣吃堿性面;因為它不是很幹凈...

然而,那些出門在外的美味真的味道壹樣嗎?就像武漢的鴨脖,賣到南京就會又辣又甜;天津煎餅賣到了我們老家,面糊裏卻放了堿,整個煎餅都是濃濃的堿味;妳絕對想不到下圖這碗面就是我們家鄉的“蘭州拉面”。除了面條本身,看起來和豆腐面沒什麽區別...有多少好吃的東西,為了利益和迎合,被刻意改變過?它被傳播之後,它固有的味道已經消失了!

《舌尖上的中國》說:大多數美食都是不同食材碰撞產生的裂變奇觀。如果以人情世故來看成分的相遇,有的是天作之合的驚艷,有的是感人至深的相遇,有的是震撼人心的相遇。人類的活動促成了食物的聚集,食物的分離也調動了人類的聚散。西方人稱之為“緣分”,中國人稱之為“緣分”。

豆腐面和家鄉人的相遇是不壹樣的:它就像壹種文化,壹種習慣,已經深深地揉進了我們的骨子裏,融入了我們的生活,成為我們生活中最難忘的味道。

不需要名揚天下,也不需要為了走出去而刻意改變自己...保持它的真實性,守護這片區域就好!

-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