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雄黃酒是用什麽做的?

雄黃酒是用什麽做的?

端午節喝雄黃酒是黃酒嗎?雄黃酒是用什麽做的?

端午節喝雄黃酒不是黃酒,雄黃是白酒或磨成粉釀造的黃酒,雄黃有解毒的作用。所以古人為了防止疫情,每年端午節都要喝雄黃酒,據說端午節喝了雄黃酒之後,毒蟲壹整年都不敢靠近。

端午節喝雄黃酒的傳說

傳說屈原投河自盡後,屈原家鄉的人們為了防止惡龍吃掉屈原的屍體,就把粽子和鹹蛋扔到河裏。壹個老醫生拿來壹壇雄黃酒,倒進河裏,說可以鎮龍,保護屈原。過了壹會兒,壹條龍真的浮在了水面上。於是,人們把這條龍拉上岸,拉筋剝皮,然後把龍筋纏在孩子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黃酒擦他們的七竅,以為這樣可以保護孩子免受蟲蛇之害。據說這就是端午節喝雄黃酒的由來。至今,中國很多地方都有喝雄黃酒的習慣。

端午節喝雄黃酒怎麽樣?

有壹定的毒副作用,建議少量飲用。

雄黃酒的主要成分是雄黃和黃酒。雄黃主要由硫化砷組成,有劇毒,可用於提取砷。所以雄黃本身是有壹定毒性的,飲用不當容易造成身體傷害。所以現在不建議喝雄黃酒。從科學角度來說,雄黃酒需要謹慎對待,而黃酒對人體健康有益。黃酒其實是米酒的壹種。黃酒不像白酒,沒有經過蒸餾,酒精含量不到20%。

黃酒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質、B族維生素、鈣、磷、硒,以及壹定量的糖、有機酸和氨基酸。中醫認為黃酒可以入藥,生喝對心動過速、厭食、煩躁有效。熱飲可以緩解血瘀、乳汁不足、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手腳麻木等癥狀。趁熱喝黃酒對身體有好處,燙過後會揮發酒中的壹些有害物質。

端午節的其他習俗

1,吃粽子

全國各地的人們都有在端午節吃粽子的習俗,這已經有幾百年的歷史了,並且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壹部分。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子。牛角小米因粽子形狀有棱角,內有糯米而得名;鼓形粽子是用儲存在竹筒裏的大米來煮最初的粽子。

2.龍舟比賽

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代楚國的人們,對聖人屈原之死戀戀不舍,許多人劃船追趕救人。他們爭先恐後地互相追趕,到了洞庭湖就不見了。之後,我會在每年的五月五日劃龍舟來紀念它。劃龍舟驅散河裏的魚,以免吃了屈原的屍體。比賽的習慣盛行於吳越和楚國。

3、掛菖蒲葉

民間有句諺語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節,人們把插艾草、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壹。家家掃庭,眉心放菖蒲、艾條,掛在堂上。菖蒲、艾葉、劉樺、大蒜、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仁、艾虎。它被制成花環和裝飾品,美麗芬芳,婦女們競相佩戴以驅邪。

4.躲端午節

端午節時的習俗,是指新婚或出嫁的女兒回家過年。簡稱“躲下午”,也叫“躲完”。習慣上以五月、五月五日為邪月、邪日,凡事需要避邪,因為端午節有帶女人回家避邪的習俗。這種習俗似乎形成於宋代。陸遊《封睢》詩中有壹句“羊腔酒擔迎女,鼓龍舟送與神爭”。《嘉靖隆慶誌》也記載有雲:“嫁女召歸過節”。又《欒州誌》:“女子新娘子迎月歸,謂之“躲端午”。

5、戴著百年老繩

端午節,揚州的孩子穿上虎衫、虎兜、虎鞋,背上布老虎。鞋底繡“五毒”踩腳,臉上塗雄黃酒。在他們的額頭上,有壹個由成年人蘸取雄黃和朱砂書寫的“王”字,借助虎力辟邪。在脖子和手腕上佩戴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據說代表陰陽五行的五色絲線還能辟邪。人們在衣襟上掛壹串五色絹包香囊,香囊內壹般裝有白芷、蒼術等芳香中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