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
“梅花香自苦寒來”學習的堅韌是當代青年應該具備的核心素質,善於學習的人總是離成功更近壹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通過學習創造了歷史,也必須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古往今來,凡是有所成就的人,都是從書本上、從失敗中、從別人身上學到的,都離不開“學”字。
然而,學習不是戰鬥,而是長流水,滴水穿石。孫敬懸梁、蘇秦刺、匡衡挖光的故事告訴我們,堅持是學習的關鍵。真正的學習不是壹蹴而就,積累才是王道。當代青年要克服浮躁的心態,學會靜下心來,放下手機,走進書本,改變碎片化的學習模式,用更科學、更系統的方式汲取營養。
“從來不知道這件事”的務實作風。學再多,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也只是紙上談兵。毛澤東同誌說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壹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以身作則,走遍了中國的貧困地區,詳細了解了貧困家庭的方方面面,才提出了“精準扶貧”的概念。坐在辦公室,對著電腦,拿著手機,已經成為年輕人的生活態度。“世間之事,不如見之者詳,見之者不如居之者詳。”
手機和電腦不應該是我們了解和感受世界的唯壹方式。年輕人應該堅持務實的工作作風,成為思想和行動上的巨人,站起來,走出辦公室,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並將其應用於實踐。
“莫教呼瑪過蔭山”總幹事決心已定。隨著中國進入實現“兩個壹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國內外形勢發生了深刻復雜變化,西方勢力的公然挑釁和國內矛盾的深刻變化,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困難和挑戰。在如此復雜的環境下,青年人必須保持戰略定力,堅決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壹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道路、方向、立場等重大原則問題上,要旗幟鮮明、態度鮮明,不能有任何含糊。
我們要堅信,我們有足夠的信心和底氣戰勝風險挑戰。這種自信和底氣,來自中華民族五千年來凝聚的奮鬥精神,來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長期發展積累的堅實基礎,來自中國人民“敢叫日月換新天”的決心。以習近平同誌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是我們應對風險挑戰的最大優勢和根本保證。
“玉壺中的壹塊冰”腐敗的高尚品質是社會的毒瘤。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妳不得罪幾百個腐敗分子,就是得罪13億人民。這是壹本可以理解的政治賬,是壹本民心回頭的賬。”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下決心用猛藥消癤懲亂,以刮骨療毒、壯士斷腕的勇氣,堅定不移“打虎”、“拍蠅”、“獵狐”,取得反腐敗壓倒性勝利。
年輕的朋友們,無論妳處於什麽位置,妳都必須明白,腐敗是人民最痛恨的。無論妳是“狩獵”的對象,還是“狩獵”的發起者,妳都是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歷史告訴我們,站在人民的對立面永遠不會有好下場。所以,年輕的朋友們,在這個物欲橫流、利益交織的時代,我們應該在照顧好自己的同時,為凈化社會生態做出自己的貢獻,堅決對腐敗說不,還荷塘於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