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虎鯊觀賞魚怎麽養?

虎鯊觀賞魚怎麽養?

問題壹:虎鯊觀賞魚吃什麽 小魚,肉碎,訓食後能吃飼料

問題二:虎鯊觀賞魚可不可以沙養 不可以的。

藍鯊也叫斧頭鯊、虎頭鯊,屬於鯰科魚。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 體長:8~15 CM , 野生魚長達50CM 性溫和,食餌雜,食量大,生長極迅速,此魚常把水弄汙濁,影響觀賞效果。 1、 體型與體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其是灰色的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2、適應性與食性。淡水鯊魚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於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 3、 生長與繁殖。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為4月―9月,屬壹年壹次性產卵魚類。 生物學特征  按體色分為藍鯊和紅鯊兩種。它的體型較長,前部較寬肥,體後部稍細長,體表無鱗,頭部長圓形、吻圓鈍。背鰭後尾柄前有壹脂鰭,尾鰭分叉較深。虎頭鯊喜集群,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性情活潑,常上浮水面活動。它的鰾內分隔為大量泡囊狀的呼吸小室,為其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吸收空氣中的的氧氣,較便於魚種及商品魚的存活運輸。它對低氧的耐受能力強,當同壹水體中的鯉科魚類嚴重浮頭時,虎頭鯊仍能正常生活。但它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弱,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2℃-26℃,當水溫降至14℃-18℃時活動減少,甚至停止呼吸,水溫12℃-13℃時會出現休克以至死亡。 該魚為雜食性,主食水中各種腐爛的動物體及植物碎屑。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嗜食由魚粉、豆餅、類糠、玉米粉、麥麩等配制的混合飼料及各種食物的下腳料,也可用水葫蘆、通心菜打成漿後拌碎玉米、豆渣搭配餵養。3-4個月即可達750g以上。 爛鰭病:癥狀表現為魚的尾鰭、背鰭充血潰爛。病因系感染細菌引起,病魚不進食,大量死亡,是苗種階段壹種嚴重傳染病害。防治方法是進行池水消毒,可用15毫克/升甲醛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或10-20毫克/升漂白粉藥浴。還可以在混合飼料中加入抗菌素類藥物,每千尾魚種每天用土毒素30-40片連續處理壹星期, 病魚可獲治愈。 小瓜蟲病:水溫20℃-24℃時易發此病,病癥是體表出現白點,嚴重時產生膿泡,魚體消瘦離群。處理方法可用0.1-0.15毫克/升硝酸亞汞全池潑灑,3-4天再重復壹次,小瓜蟲會自動脫落。

問題三:觀賞魚虎頭鯊怎麽養 如果想養好虎頭鯊,建議使用800以上尺寸的魚缸.

小的時候餵線蟲,每天兩至三次.

等大壹點的時候,可以餵泥鰍,整條泥鰍吃不下的話,可以把泥鰍剪斷,去頭,再餵.

等再大壹暢,就可以直接投餵活的泥鰍了.

問題四:觀賞魚小虎鯊吃什麽魚食 餵壹般的魚食就行,不挑食,比較愛吃血蟲。經常翻身就是水質的問題,壹定要先曬除氯。夏天要氧氣足定不然很容易缺氧

問題五:虎鯊觀賞魚怎麽長不大 如果妳的虎鯊是真正的虎鯊的話,它長到壹定長度就不往長了長了,就開始往寬長了,真正的虎鯊是長得比較慢的,現在市面上壹般的虎鯊都不是真正的虎鯊,妳看到又短又寬的才是真正的虎鯊。

問題六:虎鯊觀賞魚怎麽養,吃什麽,求詳細過程,還有小銀魚吃不吃,為什麽他不吃呢? 收養入缸後3天內不要餵,保持水質穩定,三天後開始少量餵食,不吃撈出來,這個魚很好養,以後慢慢啥都吃,您可以選擇:飼料、小魚小蝦,到最後吃的妳都害怕,前提是水質過濾壹定要好,水溫24-28度,每周定期換水四分之壹,別急,沒問題,加油

問題七:水族魚缸壹般養幾條觀賞魚虎鯊比較合適 這要看大小和過濾情況來定,另外魚個體大小也有影響,所以要知道只能補充說明。

問題八:虎鯊觀賞魚怎麽壹動不動的? 如果是魚店裏的發現這樣千萬別買,可能是病魚。

問題九:觀賞魚小虎鯊吃什麽魚食 餵壹般的魚食就行,不挑食,比較愛吃血蟲。經常翻身就是水質的問題,壹定要先曬除氯。夏天要氧氣足定不然很容易缺氧

問題十:虎鯊觀賞魚可不可以沙養 不可以的。

藍鯊也叫斧頭鯊、虎頭鯊,屬於鯰科魚。 原產地:泰國、馬來西亞 體長:8~15 CM , 野生魚長達50CM 性溫和,食餌雜,食量大,生長極迅速,此魚常把水弄汙濁,影響觀賞效果。 1、 體型與體色。淡水鯊魚體色有黑、白、灰、紅四種。前三種體色的鯊魚多作為食用魚飼養,尤其是灰色的鯊魚最受歡迎,其背部青色,體側青灰色,腹部銀白色,紅鯊魚即水晶巴丁魚,多作觀賞魚飼養。 2、適應性與食性。淡水鯊魚耐低氧能力強,適應性廣,但抗低溫能力弱。適溫20℃―34℃,最佳生長水溫26℃―32℃,水溫低於18℃時活動緩慢,反映遲鈍;水溫低於12℃時開始死亡。該魚食性較雜,幼魚以浮遊動物為餌料,成魚以水生植物及人工配合飼料為食,飼料蛋白質要求28%―32%。 3、 生長與繁殖。淡水鯊魚食性雜,食量大,生長速度快,當年魚苗(3cm―4cm)養殖4個月,體重可達0.6kg以上。該魚性成熟較晚,飼養3年―4年,體重達3kg以上可以進行繁殖。繁殖季節為4月―9月,屬壹年壹次性產卵魚類。 生物學特征  按體色分為藍鯊和紅鯊兩種。它的體型較長,前部較寬肥,體後部稍細長,體表無鱗,頭部長圓形、吻圓鈍。背鰭後尾柄前有壹脂鰭,尾鰭分叉較深。虎頭鯊喜集群,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性情活潑,常上浮水面活動。它的鰾內分隔為大量泡囊狀的呼吸小室,為其重要的呼吸器官,能吸收空氣中的的氧氣,較便於魚種及商品魚的存活運輸。它對低氧的耐受能力強,當同壹水體中的鯉科魚類嚴重浮頭時,虎頭鯊仍能正常生活。但它對低溫的耐受能力較弱,生長的適宜水溫為22℃-26℃,當水溫降至14℃-18℃時活動減少,甚至停止呼吸,水溫12℃-13℃時會出現休克以至死亡。 該魚為雜食性,主食水中各種腐爛的動物體及植物碎屑。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嗜食由魚粉、豆餅、類糠、玉米粉、麥麩等配制的混合飼料及各種食物的下腳料,也可用水葫蘆、通心菜打成漿後拌碎玉米、豆渣搭配餵養。3-4個月即可達750g以上。 爛鰭病:癥狀表現為魚的尾鰭、背鰭充血潰爛。病因系感染細菌引起,病魚不進食,大量死亡,是苗種階段壹種嚴重傳染病害。防治方法是進行池水消毒,可用15毫克/升甲醛或10毫克/升高錳酸鉀或10-20毫克/升漂白粉藥浴。還可以在混合飼料中加入抗菌素類藥物,每千尾魚種每天用土毒素30-40片連續處理壹星期, 病魚可獲治愈。 小瓜蟲病:水溫20℃-24℃時易發此病,病癥是體表出現白點,嚴重時產生膿泡,魚體消瘦離群。處理方法可用0.1-0.15毫克/升硝酸亞汞全池潑灑,3-4天再重復壹次,小瓜蟲會自動脫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