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假如妳是生活在唐朝“北漂族”——唐人主食都吃什麽?

假如妳是生活在唐朝“北漂族”——唐人主食都吃什麽?

在唐朝,南北地域的劃分和如今比較類似,所以主食特點也是“南稻北面”,南方以稻米為主,北方以面食為主。長安城,在當時也是壹樣,屬於北方,不過南北交通四通八達,甚至國內國外文化的交流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度,長安又是唐朝政治經濟的中心,所以天南地北,本土的,異國他鄉的各類飲食都匯集此處,若妳是壹枚吃貨,那真是來對地方了!其他暫且不提,光是主食,長安人就享盡口福!

長安老百姓平日裏常吃的主食有兩大類,壹是餅,二是飯。首先得聲明下,唐人的餅,和現代意義的餅可是兩個概念,他們把大多數成形的面食都稱為“餅”,而且形式多樣數不盡數,光文獻中有記載的就有胡餅、蒸餅、煎餅、湯餅、索餅、糖脆餅等數十種。

其中,最受歡迎的就是胡餅啦。胡餅是壹種烤制而成的面食,壹聽這名字,就知道是從西域傳入的,人們還喜歡在裏面加入芝麻,所以也叫芝麻餅,吃起來呢是“面脆油香”。妳到長安隨便壹家飯館,都能買到這種面食。

當然,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天天上飯館吃,估計對初來乍到的妳奢侈了點,所以不妨在家自己做,做法呢可以參照今天新疆的烤饢。妳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入其它餡料,比如有錢人家,壹般會制作壹種名叫“古樓子”的胡餅,在《唐語林》中就對其做法有如下描述:“起羊肉壹斤,層布於巨胡餅,隔中以椒、豉,潤以酥”,再放入爐中烤制既可。這種餅壹個可不小,妳要壹個人吃可以吃好幾天了。當然妳要覺得天天吃烤胡餅容易上火,不要緊,咱們還可吃蒸餅嘛。

蒸餅,在漢朝就已經有了,古人把所有蒸制的面食都統稱叫蒸餅,比如咱們現在的饅頭包子就都是蒸餅的壹種。唐朝時呢,把有餡料的蒸餅也叫做籠餅。就如現在的饅頭包子店壹樣,人家長安人也有固定的店鋪和流動的攤販專門賣這個的。

不只民間受歡迎,在皇宮,蒸餅也是常見的禦用食物,不過食材用料比老百姓的更講究,比如,唐德宗就喜愛吃“用消熊、棧鹿為內陷”的蒸餅,還取名為“出尖饅頭”,這餡料壹般人可消費不起,人家用的可是熊油,也就是“消熊”,和鹿肉,那鹿呢還不是普通的鹿,而是專為皇家精心飼養的鹿,也就是 “棧鹿”。作為壹個普通長安漂,咱們還是吃點豬肉餡的蒸餅吧。

除此以外,唐人還常吃壹種面食,叫湯餅,指的就是我們今天的面條或者面片湯。做法也就是把調好的面團托在手裏撕成片下鍋煮熟既可,也叫“索餅”“煮餅”。長安人可是很會吃的,妳別以為今天的各類面條是後人發明的,好多品類在1000多年前人家就已經有了,比如什麽鴨花湯餅,姜汁湯餅,羊肉湯餅等等。包括生日必吃的長壽面,人家也有了。

另外,還有冷面,當時叫“冷淘”,唐朝也出現了,據傳還是武則天發明的,長安最流行的冷淘還屬槐葉冷淘,具體做法在我的“趣談《山家清供》”系列裏也專門介紹過,有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壹看。

吃了這麽多的餅,咱們換個口味吧,比如去吃個“飯”。別以為北方人就只愛吃面食了,要知道飯食可是老祖先最初的主食。長安人都愛吃什麽飯呢?種類也琳瑯滿目,有粟米飯,稻米飯,雕菇飯,還有修仙修道的青精飯等。

粟米,也就是現在的小米。這可是非常古老的食物了,早在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就已經在馴化栽種。發展到唐朝,也仍然是老百姓最常吃的飯食,不過古代的糧食加工可是很粗糙,不像如今咱們吃的小米都是精工細作的,所以當時的粟米飯,也就是把最外面的谷殼碾掉而已,口感很粗糙,比較粗糲的粟米飯還被稱為糟糠之食。

所以奢侈點的人家是不太愛吃的,人家吃的都是啥呢?比如有“水晶飯”,那是專給皇帝制作的,必須要把大米烹飪得晶瑩剔透才合格,具體做法我就不知道了,也沒這個口福吃過,現代也有的餐館推出類似的飯,至於正不正宗那就難說了。

回歸正題,作為壹個北漂族,那些珍饈玉食指望不上,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吃點粗茶淡飯吧,妳要覺得粟米飯,稻米飯之類的幹吃太單調,也可以效仿其他人做成“水飯”、“蔬飯”壹類的,也就是如今咱們說的湯泡飯、菜泡飯,或者加以佐料熬成米粥,也是不錯的選擇。

好了,主食咱們說的差不多了,好吃的還有很多,比如餛飩、餃子、還有各式各樣的糕點,如玉梁糕、重陽糕、水晶龍鳳糕、花折鵝糕等等,長安城中還有很多糕點作坊,包妳吃個夠,時間有限,我就不壹壹細說了,妳自己慢慢探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