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糧食直補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對種糧農民實施直接補貼,安排補貼資金6543.8+040.5億元。
2農業綜合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對種糧農民實施農資綜合補貼,農資綜合補貼1,076,5438+0億元。
3良種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作物良種補貼203.5億元。
4農機購置補貼政策
全國所有農牧縣(場)均實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補貼機具種類為11,43個子類,137項。
5 .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試點政策
農機報廢更新補貼與農機購置補貼掛鉤,同步實施。拖拉機補貼根據馬力段不同從500元到1.1,000元不等,聯合收割機根據餵入量(或收獲行數)不同從3000元到1,000元不等。
6.對農業經營主體的新傾斜政策
補貼234億元,支持糧食適度規模經營,重點支持專業大戶、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
7小麥和大米最低收購價政策
保護農民利益,防止“賤糧傷農”,保持2015水平不變。
8.產糧(油)縣獎勵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35654.38+0億元作為產糧(產油)縣獎勵資金,獎勵資金由省級財政用於支持本省糧食生產和產業發展。
9養豬大縣獎勵政策
補貼35億元,專項用於發展生豬生產,包括規模化養豬場(場)改造、良種引進、糞汙處理、保險費補貼、貸款貼息、防疫服務費等支出。
10農產品目標價格政策
積極探索糧食、生豬等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試點,開展糧食生產規模經營者營銷貸款試點。
11農業防災減災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農業防災減災、穩產增產關鍵技術補貼,實現主產省“壹噴三防”全覆蓋。
12推進糧棉油糖高產政策
補貼20億元,實現低產向中產、中產向高產、高產可持續,進壹步提升我國糧棉油糖綜合生產能力。
13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化建設扶持政策
打造壹批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商品化、銷售品牌化、運作產業化的高標準、高水平的蔬菜、水果、茶葉標準園區和標準化示範區。
14測土配方施肥補貼政策
中央財政繼續投入7億元,進壹步推進測土配方施肥。
15化肥農藥零增長支持政策
安排996萬元開展低毒生物農藥試點示範補貼,補貼農民因采用低毒生物農藥而增加的用藥支出,鼓勵和促進低毒生物農藥的推廣應用。
16耕地保護和質量提升補貼政策
安排8億元資金,鼓勵和支持稭稈還田,加強綠肥種植,增加有機肥施用量,改良土壤和肥力,促進有機肥資源轉化利用,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17保護性農業用地支持政策
支持農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糧食規模化生產所必需的配套設施。
18促進現代種業發展的扶持政策
全國糧棉油主產區140個縣建立了新品種示範點,開展現場觀摩活動和技術培訓,為農民選擇優良品種和先進栽培技術提供指導和服務。
19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配套政策
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建設的投入,不斷改善基層追溯體系運行所需的裝備條件,加強基層信息采集、監督抽查、檢驗檢測、執法監管、宣傳培訓等能力建設。
20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扶持政策
財政補貼8000萬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活動,補貼資金主要用於制度創建、模式總結探索、人員培訓等。
21畜牧良種補貼政策
已投入畜牧良種補貼資金12億元,主要用於對項目省內養殖場(戶)購買優質種豬(牛)精液或種公羊、牦牛公牛給予價格補貼。並探索開展優質荷斯坦胚胎引進補貼試點,補貼標準為每枚5000元。
22 .畜牧業標準化規模養殖扶持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25億元支持標準化規模生豬養殖小區(場)建設,安排6543.8+0億元支持標準化規模奶牛養殖小區(場)建設。
23 .動物防疫補貼政策
繼續安排補貼資金7.8億元。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疫苗補貼、畜禽疫病撲殺、基層動物防疫工作、養殖死豬無害化處理、生豬屠宰病死豬無害化處理。
24 .草原生態保護補助和獎勵政策
繼續實施13省(區)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追加獎勵資金達到19億元。
25 .振興奶業和扶持苜蓿發展政策
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支持高產優質苜蓿示範地塊建設,以3000畝為單位,壹次性補助654.38+0.8萬元(每畝600元)。
26項農業保險支持政策
進壹步加大對農業保險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央和省級財政對主要糧食作物保險的保費補貼比例,逐步減少或取消產糧大縣縣級保費補貼,不斷提高三大糧食品種保險的覆蓋面和風險保障水平;鼓勵保險機構開展特色優勢農產品保險,有條件的地方給予保費補貼,中央財政以獎代補方式予以支持;擴大畜產品和森林保險的範圍和覆蓋面;鼓勵各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中央財政提供的農業保險保費補貼品種包括玉米、水稻、小麥、棉花、馬鈴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能繁母豬、奶牛、育肥豬、天然橡膠、森林、青稞、藏羊、牦牛等。,總計15。
支持家庭農場發展的27項政策
開展示範家庭農場創建活動,推動農業建設項目、財政補貼、稅收優惠、信貸支持、抵押擔保、農業保險、設施用地等相關政策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