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艾葉的作用是什麽?

艾葉的作用是什麽?

1.抗菌效果:1.1。艾葉在體外有10種革蘭氏陽性需氧菌,如炭疽桿菌、α-溶血性鏈球菌、B-溶血性鏈球菌、白喉、假白喉、肺炎雙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桔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艾蒿油濃度為4×10(-3)(試管法),對肺炎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鏈球菌、大腸桿菌、傷寒桿菌、副傷寒桿菌、福氏誌賀氏菌有抑菌作用。用艾葉熏蒸,艾葉或艾葉可用於室內消毒,與蒼術、菖蒲和雄黃混合,或蒼術、雄黃和白芷可殺滅或抑制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B、大腸桿菌、變形桿菌、白喉、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綠膿桿菌、枯草桿菌、產堿桿菌和結核桿菌(人H37RV)。艾灸還可以減少燒傷創面的細菌。天竺鼠結核病經艾灸治療後,病情進展緩慢,病變較輕,尤其是病後期。此外,還能增強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但增強程度不如動物獲得免疫力時顯著。豚鼠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與內臟器官的結核病變相壹致。當肝脾受疾病損傷時,吞噬功能就會下降。艾葉1.2。用小葉艾葉熏制,對多種病原真菌也有抑菌作用。小葉艾草水提液和煎劑在體外對多種病原真菌也有壹定的抑制作用。1.3.野艾草煎劑對金黃色葡萄球菌、α-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白喉桿菌、宋內誌賀氏菌、傷寒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抗真菌作用:艾蒿水煎液對皮膚癬菌的抑菌作用最弱(與黃連黃芩水煎液相比)。在濃度為15%時,紫色毛癬菌開始受到抑制。濃度為30%時,除絮狀毛癬菌、植物毛癬菌和白色念珠菌外,其余均為徐嵐、徐嵐和溝山孢子。曹洪烈等人也證明了艾葉水溶液(1: 4)在體外對皮膚真菌有抑制作用,如紫色毛癬菌、斯氏黃癬菌、毛囊毛癬菌、紅色毛癬菌、星狀諾卡氏菌等。同時,孫遜還確定了致病性皮膚癬菌如黃癬菌、黃癬菌、同心毛癬菌、紫羅蘭毛癬菌、紅色毛癬菌、絮狀毛癬菌、鐵銹色毛癬菌、植物毛癬菌、中間毛癬菌、犬毛癬菌、石膏毛癬菌、申克毛癬菌、費氏被孢黴等。3.平喘作用:3.1。艾葉油能直接舒張豚鼠氣管平滑肌,還能對抗乙酰膽堿、氯化鋇、組胺引起的氣管收縮;和增加豚鼠的肺灌註。0.5ml/kg的艾葉油能抑制乙酰膽堿-組胺混合物噴霧誘發的豚鼠哮喘,2×10(-4)ml/kg的艾葉油能舒張豚鼠離體氣管,並能對抗乙酰膽堿和氯化鋇誘發的收縮。艾葉油和吐溫-80制成的混懸液可抑制肺組織中慢反應物質(SRS-A)的釋放。具有直接拮抗慢反應物質的作用,能抑制肺組織和氣管平滑肌釋放慢反應物質;艾葉油壹次性灌胃後,豚鼠肺組織中慢反應物質的含量沒有明顯降低。在1981中,從艾蒿中沸點油中分離出兩種具有較強平喘作用的單體,即α-松油醇和反式香葉醇。動物實驗表明,其平喘作用強於艾葉油。從艾蒿油中分離的萜烯-4240-300mg/kg可灌胃或噴霧給藥,α-松油醇-80-120mg/kg可灌胃給藥,均可對抗組胺和乙酰膽堿引起的豚鼠哮喘。另外兩種成分是反式香葉醇和β-石竹烯。吸入1%α-松油醇能抑制組胺誘發的豚鼠哮喘,還能對抗卵清蛋白致敏和攻擊引起的豚鼠肺機械功能的改變。3.2.艾葉提取物對豚鼠支氣管有舒張作用。4.利膽作用:取艾葉油膠囊與2%葉溫混合制成混懸液(每1ml含艾葉油75μl)。大鼠分別經十二指腸註射0.8毫升/100克和0.3毫升/100克。陽性對照組給予脫氫膽酸(DHC),每片0.25g,20%混懸劑,0.3ml/100g,十二指腸給藥。四氯化碳中毒組:1ml/kg四氯化碳灌胃1次,中毒後24小時進行利膽實驗,十二指腸灌服艾葉油0.3ml/100g。對照組用2%吐溫0.3 ml/100 g十二指腸。將小鼠分為三組,艾葉油組給予0.2ml/10g十二指腸。在脫氫膽酸組中,將5%脫氫膽酸0.2 ml/10 g給予十二指腸。生理鹽水組給予十二指腸0.2ml/10g。實驗結果:0.8ml/100g艾葉油混懸劑使正常大鼠膽汁流量增加91.5%,與給藥前有顯著差異。0.3 ml/100 g組使正常大鼠膽汁流量增加89%,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差異。脫氫膽酸組使大鼠膽汁流量增加83.2%;四氯化碳中毒組大鼠膽汁流量也明顯增加,與正常大鼠相比,利膽作用減弱,維持時間短。2%吐溫對膽汁流量無明顯影響。艾蒿油對小鼠也有明顯的利膽作用,使其膽汁流量增加26%。艾葉5。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艾葉中的β-谷甾醇和5,7-二羥基-6,3 ',4 ',-三甲氧基黃酮具有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溫瑞興等人研究了艾葉的加工方法。不同產地艾葉及其有效成分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表明,艾葉不同炮制品對血小板聚集率的影響不同。加工方法對實驗結果影響很大,不同方法加工的產品實驗結果差異很大。炒炭和醋效果差;炒焦、醋炭和艾葉對血小板聚集率有較強的抑制作用,三個劑量水平均能明顯抑制血小板聚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