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公主大多是用來聯系蒙古各民族的政治工具,固倫恪靖公主也不例外。康熙三十六年,四位貴族出身的公主剛滿十九歲,康熙封她們為和碩公主,並把她嫁給博爾濟吉特州廓爾喀郡王敦多·布多爾。公主的丈夫是喀爾喀蒙古吐謝圖汗部的第三代吐謝圖汗,全名是敦多·布多爾吉,博爾濟吉特人。公主嫁給他後,生活還是不錯的。康熙四十五年,封她為和碩荊軻公主。雍正元年二月,他去了固倫恪靖公主。雍正十三年三月病逝,享年五十七歲。
在古代,女性參政是非常正常的,即使是公主。清朝親蒙的公主們和大多數家庭主婦壹樣,為外出的丈夫打理家務。男人的事情是男人的事情,普通女人不能參與。所以公主的婚姻相當於滿蒙盟約之間的見證,很少帶來什麽實質性的意義。然而,這篇文章中提到的固倫恪靖公主是壹個意外。
固倫恪靖公主雖然也是壹位公主,但卻非常特別。她有個外號,叫“康查公主”。“貽貝公主”不是貶義詞,而是公主能力的真實證明。“海貽貝”是滿語,這個詞翻譯成中文就是“參謀”、“議事”的意思。看到這兩個字,相信大家心裏都有底了。公主居然參與了蒙古部落的討論。
固倫恪靖公主是壹個非常有智慧和技巧的女人。否則,她不可能憑借女性的身份參與只有男性才能存在的政治,甚至取得巨大成功。據史書記載,固倫恪靖公主在蒙古部落時,可以說是南來北往。在康熙賜給她的公主府裏,她是高高在上的皇後,她的公主府是完全獨立的,仿佛是桂花城裏的壹個獨立王國。更可怕的是,公主府是獨立的,不歸歸化將軍和將軍衙門管轄。就算將軍、將軍見到她,也會跟她打招呼。
固倫恪靖公主可以參與政治,並有義務代替皇帝監督國家。康熙四十八年,更是由她壹手批準並指定了廓爾喀三旗的大定規。當然以上都不能排除她有個牛逼爸爸的原因。但她能在蒙古迅速站穩腳跟,個人能力不容忽視。
固倫恪靖公主有皇家公主的氣度,關心人民,愛護他們。《妃官誌》說她“勤儉柔順,不待皇族之驕,而善倫理。”
在清水河暫住期間,他主持開墾了四萬多畝土地,吸引了大批漢人前來耕種,年年豐收。清水河有壹個功德碑,記載著她的功績。上面寫著,“自從開墾以來,我們所有的農民都渴望爭奪它。數不勝數”,“真正的公主的道德感也。”
作為公主,固倫恪靖公主最大的歷史功績大概就是維護了祖國統壹,安撫了邊疆各部,鞏固了邊疆。只是在她嫁給了敦多·布多爾之後,喀爾喀諸部才沒有再發生爭鬥。此外,喀土穆的各部門也* * *針對分離主義者加爾丹。不僅穩定了廓爾喀各部,也間接幫助穩定了格爾丹。《公主正傳》對此評價道:“在外蒙古二百多年,為之獻身者,亦為公主。”說實話,在康熙嫁出去的公主中,固倫恪靖公主的政治作用最大。不僅成為滿蒙之間的紐帶,而且真正代表皇帝在蒙古行使了對國家的監督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