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冬季保健有哪些妙招?

冬季保健有哪些妙招?

在冬天,我們需要註意保健。保持健康的方法有很多。平時要註意保暖,多吃溫熱的食物,補充身體的營養。冬天也有壹些需要註意的事情。平時要註意衣食住行各方面,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

1,冬季保健小貼士

壹、冬天戴圍巾,不要捂嘴。

在寒冷的冬天,無論是60歲以上的老人、小孩、年輕的小夥子還是漂亮的姑娘,出門都戴上圍巾,既能擋風禦寒,又能增添美麗的優雅。戴圍巾時,不要用嘴捂住脖子。它似乎能讓妳保持溫暖,但對妳的健康沒有好處。由於圍巾多由羊毛、兔毛、混紡羊毛制成,纖維容易脫落,又由於容易吸附灰塵和病菌,且不經常洗滌,當圍巾接觸到人的口鼻時,脫落的纖維、灰塵和病菌很容易隨呼吸進入體內,使人易患呼吸道疾病。

2.冬天戴棉帽就像穿棉襖壹樣。

在寒冷的冬天,人們穿上厚厚的衣服,熱量主要從頭部、手部等暴露的部位散失。據測試,休息時不戴帽子的人會從頭部流失大量熱量。當環境溫度為15℃時,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散熱量的30%,4℃時為60%,在-15℃時為75%。由此可見,頭部的保暖與人體的熱平衡密切相關。俗話說:“冬天戴個棉帽,就像穿了件棉襖。”

冬天戴帽子要特別註意,帽子可以保護耳朵,小孩子更要註意隨時戴帽子。

第三,65438±08℃,理想溫度

冬天外面冷,室內外溫差大。室內壹般保持16℃ ~ 20℃為宜,18℃最理想。

如果室內溫度過高,會使人感到悶熱不安,使人頭暈目眩,情緒低落。時間長了還會引起口幹、眼幹,打破人體長期的生理平衡,引起生理變化,引發疾病。尤其是北方冬季,氣溫過高,容易引起外感風寒。

如果室內溫度過低,會造成人體散熱過快,大大消耗人體熱能,往往使人感到寒冷和膽怯。身體虛弱的人會發冷,腸胃虛弱的人會腹脹,腸胃疼痛。

第四,45% ~ 60% RH,健康濕度

冬季室內濕度也要適宜,45% RH ~ 60% RH稱為“健康濕度”。

如果室內濕度過高,人體散熱就比較困難。室內溫度過高時,會有壓迫感;室內溫度較低時,濕度高於' 80%RH,會使人體散熱過快,增加冷感。

室內濕度過低,空氣幹燥,人的呼吸道幹燥不適,會引起口幹咽痛。我國北方冬季壹般降水少,風大,氣候幹燥,室內濕度低。尤其是冬天,爐子燒火取暖,室內空氣幹燥。經常需要在爐子上放壹個水壺,讓水壺裏的水蒸騰,排出室內的蒸汽,或者在地上噴水,增加空氣濕度。為了更好的控制空氣濕度,可以選擇加濕器。

五、天氣冷,腳要保暖。

俗話說“寒從腳起”,腳離心臟最遠,供血少且慢。另外,足部表皮下脂肪層薄,保溫性差。所以腳的皮膚溫度是最低的,腳趾溫度有時只有25℃。

中醫認為,足中寒邪必然影響五臟六腑,可導致胃脘痛、腹瀉、月經不調、陽痿、腰腿痛等疾病。腳冷還會降低抗病能力,導致上呼吸道感染。所以在寒冷的冬天壹定要註意腳部的保健。

冬天鞋襪尺寸要稍大,腳和鞋之間要有空隙,這是利用空氣的隔熱作用來增強保暖。鞋底的厚度要適當,因為厚底使鞋子具有良好的防寒性能。在冰天雪地工作的人應該穿毛茸茸的高腰皮鞋或長靴。

經常凍傷的人要盡早穿棉鞋;腳汗的人要選擇透氣性好的棉鞋和棉襪。襪子和鞋墊出汗時,要及時晾幹,棉鞋也要經常晾幹。

第六,創造理想的“服裝氣候”

所謂“衣物氣候”,就是衣物表面溫度在零攝氏度左右,而衣物內層與皮膚之間的溫度始終保持在32℃ ~ 33℃。這種理想的“服裝氣候”可以在人體周圍創造良好的小氣候,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使人體保持恒溫。

營造理想“服裝氣候”的具體措施有:老年人生理機能衰退,皮膚老化,血管收縮減弱,代謝水平低下,宜穿輕薄保暖的衣服;年輕人新陳代謝能力強,自我調節能力相對健全。對於冷刺激,皮膚血管可以更大程度的收縮,以減少身體熱量的流失。所以,衣服不能太厚;而嬰幼兒身體發育不成熟,體溫調節能力較低,要註意保暖,但嬰幼兒新陳代謝旺盛,不能蓋得太厚,以免出汗過多,影響身體健康,所以衣服要勤加勤減。

七、經常開窗,經常通風。

寒氣凝結大地,冷空氣襲人。有些人為了保暖,不註意打開門窗通風,導致室內長期缺乏新鮮空氣。有的家庭甚至把煤爐搬進臥室,壹邊取暖壹邊做飯炒菜,非常不好。有資料顯示,在空氣不流通的房間裏,空氣中的病毒和細菌液滴可以漂浮30個小時以上。人們經常吸入有毒和有細菌的空氣後,很容易感染疾病。

從健康的角度來說,冬天要定期開窗換氣,讓室內保持壹定的新鮮空氣,讓陽光進入室內,也可以利用紫外線殺菌。這壹點在封閉的會議室開長會,抽煙的人多的時候尤為重要。

具體方法是交替打開門窗進行通風。因為冷空氣比熱空氣重,所以建議將進風口放在較低的位置,出風口放在稍高的位置。因此,北窗的高度應略低於南窗,有利於空氣的對流交換。對於那些自然通風條件較差的房間,可以采用電風扇進行機械通風。

八、不要蒙著頭睡覺。

天冷的時候,很多人怕冷,睡覺的時候頭縮進被窩裏。這種蒙著頭睡覺的習慣很不好。之所以不好,是因為蒙著頭睡覺的時候,床上的空氣不會流通,氧氣會越來越少。久而久之,空氣會變得渾濁。這樣,人就會感到胸悶、惡心或從睡夢中醒來,渾身冒汗。第二天會覺得累。

九、晚上不要憋尿。

冬天夜長,有些人因為怕冷,睡覺後長時間憋尿,對身體有害。

尿液中含有尿素、尿酸和各種有毒代謝物。如果尿液在體內積聚時間過長,這些有毒物質可能會對身體產生有害影響,並可能引起膀胱炎和尿道炎。尿頻還可能導致排尿困難、血尿和漏尿,尤其是女性。

此外,膀胱與輸尿管連接處的“皮瓣”強度相對較弱,憋尿會使膀胱內壓力急劇上升,使尿液回流到腎臟,長期下去會造成嚴重後果。

十、性生活要有節制。

中醫養生理論特別強調冬季要控制性生活。如明代養生專家郜璉在《尊生八記》中指出:“冬、六、三月皆是養臟之令,故人應閉目養神,專心致誌。”引用《五經·依桐》說:“冬至日後,陽氣萌動,陰陽交合,萬物衰弱,不可泄也。”古人還提倡房事要“春初壹,夏初二,秋初壹,冬中”,這充分說明古人認識到了冬季保存房事,保護陰精的重要意義。《黃帝內經》說:“精之夫也,身之本也,故藏精者,不病於春。”也說明冬季禁欲房事,滋養保存精液,對春季預防熱病有很大作用。

2、冬季養生粥推薦

1,酸棗仁桂圓粥

將酸棗仁15g、龍眼肉15g切成小塊,與粳米50g壹起放入鍋中,加適量水煮成粥,加紅糖5g拌勻即可食用。兩種藥物配粥,長期食用可以減少皺紋,平滑肌膚。還適用於思慮過度、勞損脾胃、陰血暗耗所致的面色萎黃、心悸健忘、失眠等癥。老年人常吃,有利於健康長壽。

2、酥油蜂蜜糯米粥

將50克粳米加水煮沸。煮熟後,加入20克酥油和5克蜂蜜,略煮。早餐和晚餐。

黃油是極好的補品,尤其是白羊酥。《本草綱目》記載:“補益疲勞,滋潤皮膚,滋養臟腑血管。”臟腑功能失調引起的消瘦、皮膚幹癟,是津液損傷、血虛的癥狀,陰虛損傷會引起疲勞、發熱,會更多地消耗津液,津液被除,所以頭發會斷,皮膚會幹癟。黃油加蜂蜜可以潤膚、增肌,還適合解渴、陰虛發熱。

3、香甜可口的八種粥

黑糯米100g,紅豆、綠豆、薏米、蓮子、桂圓、百合、大棗各50g,紅糖米酒少許。紅豆、綠豆、薏米洗凈後,用清水浸泡壹晚。將紅豆、綠豆、薏米、蓮子煮爛,再加入黑米煮粥。這種粥香甜可口,營養豐富,老少皆宜。

4、綠豆糯米粥

取綠豆100克,粳米100克,加水煮成粥,按需食用。

綠豆味甘性寒,能清熱解毒、止渴消暑、利尿潤膚。粳米性涼,健脾和胃。與綠豆同用,有解毒、利水、潤膚的功效。綠豆還有降血脂的作用,對高血脂的中老年人有益。

5、糯米核桃粥

取5個核桃,輕微搗碎。用100g粳米煮成粥,加少許紅糖拌勻。早晚空腹吃。宋代海上名方中記載,此粥能使氣血充盈,潤燥生津,潤澤肌膚,強身健體,黑胡子黑發。所以經常吃這種粥,不僅有潤膚的作用,還能排石,但不適合大便稀的人。

6、米豆沙粥

將50克大米洗凈,用500克鮮豆漿煮成粥,加少許糖溫早晚餐。大豆有寬中、利大腸、潤澤肌膚的功效。豆漿更有營養,更容易消化吸收。

這種粥除了潤膚之外,對於體虛引起的久咳便秘也有很好的效果。

7、紅薯糯米粥

取紅薯100g,洗凈切成小塊,與粳米150g和適量的水壹起煮成粥,早晚餐食用。紅薯是人們經常吃的壹種很好的蔬菜。《綱要》上說,紅薯能“補中焦,補血降脂五臟”。

中醫認為,脾是氣血生化之源,能使水谷轉化為氣血,滋養滋潤面部肌膚,使人容光煥發。這種粥根據其健脾胃、補氣血的功能,會達到潤膚悅色的效果。

8.油性小麥燕麥片

燕麥50克加適量水煮成粥。早餐和晚餐。燕麥又稱油麥、裸燕麥,是壹種高蛋白食品,味道甘甜,具有很高的補虛健脾的營養價值。經常吃這種粥,對保持皮膚彈性,抑制老年斑的形成有顯著作用。

9.“小人參”平民粥

取胡蘿蔔100克,洗凈切丁,與粳米100克煮成粥,早晚空腹食用。

胡蘿蔔素被稱為“小人參”。現代醫學研究證實,胡蘿蔔營養豐富,不僅含有維生素b1和b2,還含有胡蘿蔔素,可在人體內迅速轉化為維生素A,起到潤滑皮膚、防止皮膚衰老的作用。經常吃可以減少頭皮屑,促進頭發生長。該粥可有效防止面部皮膚幹燥和老化,也適用於厭食或消化不良的老年人。

冬天大家壹定要多註意這些保健物品。冬天保暖很重要,避免抵抗力下降,危害健康。冬天可以經常喝壹些粥,可以讓身體更暖和,而且這些粥也有很好的保健作用。平時可以做粥,味道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