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海參崴為什麽不被清朝重視?

海參崴為什麽不被清朝重視?

1965438+2002年2月,宣彤宣布退位,袁世凱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中國正式進入北洋政府時代。

北洋時代是壹個很有爭議的時代。軍閥混戰?,?外在的懦弱?都是這個時代的代名詞。但是,當我們仔細了解這個時代發生過的很多事情,就會發現,北洋時代其實是壹個值得我們重新審視的時代。仔細審視就會發現,北洋政府所表現出來的軟弱無能,更多的是那個時代自下而上的整個社會階層所反映出來的壹種無奈和辛酸。但是,北洋政府在背負罵名的同時,也做了很多讓人振奮的事情,比如許淑錚收復蒙古,今天的我又是壹個例子。

北洋政府出兵遠東的背景是1914,第壹次世界大戰爆發,1917年3月,俄國相繼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沙皇統治被推翻,俄國陷入混亂。與此同時,北洋政府也宣布加入協約國,對德宣戰。

但由於中國遠離歐洲戰場,國力較弱,北洋政府並未派兵直接參戰,而是派出大量勞動力支援盟軍,幫助他們運輸物資,修築工事。所以很多華工也在前線陣亡,所以當時的北洋政府和中國也為壹戰的勝利做出了很多貢獻。

所以基於北洋政府的貢獻,以美英法為代表的同盟國也承認了中國在戰爭中應該享有的壹些權利,比如後來出兵海參崴。

如前所述,壹戰末期,俄國相繼爆發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導致混亂。

當時列寧領導的布爾什維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俄羅斯建立了蘇維埃政權。但由於俄國幅員遼闊,被推翻的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即白軍)紛紛向東撤退。很快,包括海參崴在內的西伯利亞多個城市聚集了大量的白軍,白軍陸續在此設立了多個政府。同時還有布爾什維克成員在這些地區從事地下工作,導致遠東局勢非常混亂。

白軍和布爾什維克都沒有因為信仰的不同而失去壹些共同的特點,比如對待中國人的方式。

當時有大量的中國人居住在遠東。其中有從事貿易的商人,也有來打工的工匠,還有本該被送往歐洲卻因為俄國革命滯留在此的勞工。另外,遠東曾經是清朝的地盤,所以當俄國發生內亂的時候,大量的中國人聚集在這裏。

這些中國人成了白軍和布爾什維克搶劫的目標。畢竟革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遠東人口稀少。基於地理因素的影響,劫掠華人是籌集軍費的捷徑。就這樣,大批中國人在海參崴等地區被俄羅斯人摧殘。

為了生存,遠東許多華人組織,如海參崴中華總商會、俄羅斯黑河江北華僑聯合會、勃利中華總商會、阿穆爾華僑聯合會等,紛紛向北洋政府發出緊急求救信息,懇求北洋政府出兵遠東保護當地華人。

北洋政府雖然想出兵這些華人組織,但是力不從心。

北洋政府的無奈,對於中國人在遠東發來的緊急求救電報,實在是無能為力。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壹,當時北洋政府處於以馮為代表的直系與以段為代表的皖系的鬥爭中,中央政府不穩。第二,當時南方孫中山和西南軍閥展開護法運動,導致國內不穩。尤其是海軍總長程必光率領北洋第壹艦隊投靠孫文,導致脆弱的北洋政府海軍遭到毀滅性削弱。第三,當時東北在張的控制之下,出兵遠東需要得到張的合作。然而,張對兩部的態度壹直是蛇頭兩頭,毫無氣節可言。要征得他的同意向遠東派兵並不容易。第四,日本的幹涉。日俄戰爭後,日本獨占東北和遠東的野心明顯,日本壹直試圖幹涉和組織北洋政府出兵。所以基於以上四點,北洋政府無力出兵遠東。但是,事情到了低谷,必然會出現轉機。

北洋政府入侵的轉折點是1917年底,段辭去宰相壹職,馮與段之爭告壹段落。二是由於南方地方軍閥脫離孫中山,程碧光出走反孫中山,護國軍內部開始分裂,護國運動失敗。第三,面對遠東華人的緊急求助,張決定與合作,率先派兵進駐東北邊境,做好隨時派兵的準備。第四,面對俄國內亂和俄國蘇維埃政權的建立,以美英法為首的西方國家決定組成14國聯盟,出兵遠東,幹涉蘇維埃政權。雖然日本反對,但美英法支持北洋政府出兵。因此,北洋政府正式決定出兵。

正式出兵1918三月13,北洋政府決定出兵?海容?戰艦向北駛去。4月9日,海容號在船長林的帶領下起航。6月16日,海容抵達海參崴。看到海容後,當地華人覺得神清氣爽。海容的到來給處於焦慮和恐懼中的中國人帶來了曙光。

海容號到達後,海容號官兵在岸上組織了多次武裝表演和示威遊行,極大地震懾了當地的俄羅斯人,有效地保護了中國人的利益和生命。

8月,北洋政府再次向遠東派兵4000人,保護中國人回國。

北洋政府兩次出兵遠東,有效控制了當地華人受侵現象。況且也給了當時壹窮二白,長期受西方列強欺淩的中國壹個昂首挺胸的機會,讓西方列強在壹定程度上重新審視中國,為弱小的中國贏得了壹些尊重。

然而遺憾的是,北洋政府並沒有在這次入侵中抓住機會收復遠東。現在想想很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