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經常看到的地圖魚是這樣的嗎?
這樣的地圖魚,俗稱黑圖、白圖,在水族館裏很便宜。為什麽?
這種地圖魚已經量產,數量多,進貨渠道多;這種魚是地圖魚中最醜的。
嚴格來說,這兩個物種是地圖魚中的串,與野生的地圖魚模式相差甚遠。有些魚友可能不太服氣,不過我還是送點真的地圖魚吧。
野生地圖魚
豐富多彩,氣勢磅礴,這是地圖魚中的極品!Map魚屬於南美洲的慈鯛科,屬於中型熱帶魚,可長到30~40厘米。
野圖:魚分為七星圖魚和非七星圖魚。那是上面七星系統中最好的地圖魚。我覺得這種地圖魚很美,這就是地圖魚的原始狀態。
七星系的代表物種是上圖中奧裏諾科河的地圖魚(俗稱奧托);非七星圖魚的代表是黑花豬(俗稱黑花豬),黑花豬還有兩個名字:Boss圖和西瓜皮。這是早期魚友的網名。
奧托和黑花豬在苗不到十厘米的時候根本分不清;但是成年魚之後,就有了明顯的區別。在七星系統中還有壹種代表性的魚種,叫做阿拉加亞圖魚,比奧托貴很多。
地圖魚的人工養殖品種
常見的地圖魚都是人工種。
所謂的黑圖魚,應該叫紅花豬,是最常見的圖魚品種。
紅花豬全身布滿了紅色的片片紅斑,看不出野圖的花紋特征。
所謂白圖魚,應該叫白紅豬,包括五種。文章開頭的白色地圖魚是橙色地圖,帶有壹般物品。白豬和紅豬有五種:白豬、檸檬圖、橙圖、紅圖、血圖。
百花豬
(
其中最罕見的是白花豬。以前偶爾會看到這個品種,現在幾乎已經消失,越來越少看到了。
血紅豬
最好看的是血圖,用紅光效果更好!很多新手會把血圖魚誤認為是血鸚鵡。
還有壹種不是地圖魚的“地圖魚”——巴西野生大黃蜂(高清美照)
大黃蜂從物種分類上來說不是地圖魚,但它的花紋和習性與地圖魚接近,現在幾乎被認為是地圖魚。
地圖魚有:慈鯛→tulichths→tulichths。
熊蜂是:葉蟬科→小鱗魚→粗鱗魚。
如果妳熟悉地圖魚,妳會發現大黃魚其實和地圖魚很不壹樣。不過因為真的很漂亮,所以很多魚友還是願意給自己的魚缸加壹只大黃蜂!
還有壹種長尾地圖魚
這是老版本的地圖魚。它有壹條長尾巴和壹個短身體。遊泳的時候還是很惹眼的,但是已經不見了,估計現在也看不到了。我非常喜歡它。
地圖魚寵物遊戲攻略:
與其他大型觀賞魚相比,地圖魚是壹種容易飼養、皮實的觀賞魚,因此受到魚友們的喜愛。但是如何養地圖魚還是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水溫:養地圖魚不難。水溫22-26℃,每天需要接受適當的光照,2-3小時左右。光線可以使地圖魚更加豐富多彩,同時可以殺菌,防止魚病和水質腐敗。
水質:保持map魚的水質非常重要。地圖魚喜歡老水,不用經常換水,但是水質新鮮,可以大大促進它的生長速度。壹般在有過濾系統的情況下,2-3天換壹次水,用吸管吸出箱底的糞便、殘餌等汙物和下部的水,換水量為1/3-1/2。水族箱底部不宜鋪設細沙和水生植物,但可適量投放壹些鵝卵石,防止排泄物沈積堆積過多導致水質惡化。地圖魚耗氧量大,所以壹般都配有潛水、噴氧、抽水三種功能的潛水泵,最好24小時開機。
食物:Map魚以能吃能拉著稱,稚魚期可投餵枝角類浮遊動物、蚯蚓和人工配合飼料(主成分粗蛋白含量必須大於38%)。成魚期可投餵小魚小蝦、魚蝦凍碎肉、人工飼料等活餌。餌料要定時投餵,每天2-3次,投餵後10分鐘吃人工飼料。漂浮在水面上的殘留食物和糞便要及時撈出,防止汙染水體,影響觀賞效果。
疾病:地圖魚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很強,很少生病。壹定要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平時註意水族箱的清潔消毒。水族箱要配備水溫計,養成隨時觀察水溫的習慣,水溫控制在20-30℃。此時,地圖魚正在旺盛地覓食,生長迅速。水溫18℃時,餌料減少,活性降低,易發生病害。15℃以下活動極弱,10℃以下會發生死亡。潛水加熱棒要及時安裝,垂直、水平或45°角都可以完全浸沒在水中。
地圖魚怎麽養不難,需要用心養。地圖魚經過訓練後,會和主人有很好的互動能力。
摘要
壹、地圖魚喜歡弱酸性水和中性水,不要用堿性水;
第二,地圖魚不是小魚。建議每50升水養壹條地圖魚,這是底線;
第三,地圖魚是食肉動物。最好給它吃高蛋白的飼料,比如小魚、泥鰍。如果餵地圖苗,把小魚切成小塊;
第四,繁殖季節的地圖會有攻擊性,甚至咬人;但在平時,如果它咬人,妳可以輕輕拍打它,它就會記住;
第五,鸚鵡魚是地圖魚的天敵,地圖魚經常被欺負,所以如果妳想這樣混養,請做好心理準備。當然不是每條鸚鵡魚都會攻擊地圖魚,但是可以說大部分都會攻擊。
地圖魚套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