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的時候,我遇到了很大的挫折。我無法釋懷,就去廚房開煤氣罐,想自殺...打開後,我坐在廚房裏等著。我知道臨死前氣體濃度會達到壹定程度,就在廚房裏溜達,看到前壹天晚上媽媽蒸的紅薯,就吃了壹塊。
哦,我的上帝太可愛了!涼拌紅薯太好吃了!於是吃了好幾塊,找了壹袋榨菜,關了煤氣,回到客廳看電視。
所以,生活沒什麽大不了的。吃點好的不就可以了嗎?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除了解決人們的溫飽,給人好吃的味道,食物中還有壹種人文關懷,讓人陶醉。流傳至今的《食肉詩》體現了這壹觀點:
黃州好豬肉,價格便宜如糞土。
富人不肯吃,窮人不懂做飯。
慢火,水少,火足了就美了。
每天起來打壹碗,滿滿的,放心不下。
下面,我們就帶著精讀去尋找那些經典美食書籍中的文化基因吧!
1
新屋工藤
豆瓣評分:9.0 13062評論
關於作者|
安倍夜郎,日本著名漫畫家。這部稚嫩的都市漫畫,治愈了無數讀者的心靈。這本書曾兩次被改編成同名電視劇,獲得觀眾的壹致好評和推薦。目前,午夜食品店系列在日本、臺灣省、韓國等地的累計銷量已經超過1000萬冊,這裏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
內容介紹|
《午夜食品店》講述了壹個發生在小餐館的故事。這裏的菜單只有壹套豬肉醬湯,但老板可以根據客人的要求,用現有的食材做出各種菜肴...
推薦理由|
簡單的食物,加上溫馨感人的日常故事,讓人壹拿起書就舍不得放下。午夜食品店,適合壹個人半夜慢慢瀏覽。《舌尖上的中國》主編陳曉卿感動推薦!
這個系列還包括午夜食品店02、午夜食品店12、午夜食品店10、午夜食品店03、午夜食品店05等。豆瓣評分幾乎都在9以上,是壹本大家都可以讀的好書。
2
雅舍談吃豆瓣:8.8 3630評論。
關於作者|
梁實秋是20世紀華語世界的散文大師。梁先生小時候家境殷實,但只關心美食,愛吃大眾化的油條饅頭,就像他的散文華麗而又極其平淡,用文字做出了壹系列關於吃飯的文化記憶。作為壹個文化“吃貨”,他在其他文化名人的飲食文章中出現率很高。
內容介紹|
《雅舍談吃》展現了梁實秋先生壹生在飲食文化方面的成就。從老北平的名店正陽樓的燒烤,東興樓的鍋燒雞,厚德福的瓦魚,到家常菜的炸鬼,芝麻糊餅幹,窩窩頭,都是聲聲入味。
推薦理由|
梁實秋自嘲自己嘴饞,壹生寫了無數篇關於吃的文章,都收錄在這本書裏。這些文章有著濃濃的家鄉氣息,但更多的是讓讀者在文中感受到令人垂涎的地方美食,這是名人談吃的經典之作。
三
五味豆瓣評分:8.8 2021評論
關於作者|
現當代作家汪曾祺經常以散文的筆調寫小說,寫家鄉的故事、風土人情,充滿地方特色。作品疏中凝重,平淡中奇特,感悟靈動深遠,風格獨特。
內容介紹|
汪曾祺既不是官員,也不是商人,所以吃的和喜歡的多是地方風味和民間小吃。他講蘿蔔、豆腐、韭菜、肉,都是悠哉悠哉的;讀過的人都津津樂道。
推薦理由|
金庸曾說,大陸“充滿中國味的作家,要推汪曾祺和鄧友梅”。汪曾祺的《食量》在文學史上是有名的,不僅因為他能吃,還因為他能寫。在這本書裏,汪曾祺解釋了吃的感覺,吃的氛圍,以及它是怎麽來的,襯托得恰到好處。他用真實細膩的語言,表達了對生活的無限熱情和優雅魅力。可以說是他把胃口和高雅文學拉近了。
四
壽司神豆瓣評分:8.6 39人評論。
關於作者|
大東次郎的老板小野二郎出生在靜岡天龍。九歲那年,他去了切煮酒店打工,從此走上了沒有菜刀的人生之路。26歲時,小葉毅然放棄了在濱松的廚師工作,只身前往東京,成為壹名專業的壽司工作者。
內容介紹|
本書收錄了當代首屈壹指的壽司專業人士小野二郎制作的所有壽司、開胃菜和配菜,堪稱終極“江戶派壽司技術指導百科全書”。小野二郎不僅向我們展示了華麗精致的技術,還毫無保留地披露了名店美食的秘密。讀者每翻壹頁,都能享受到壹場精彩的視覺盛宴。
推薦理由|
雖然評論這本書的人不多,但吃過小野二郎壽司的人都感嘆,這是“值得等壹輩子的壽司”。據說小野二郎的小店只有10個座位,而且只賣壽司。顧客用餐平均時間只有15分鐘,人均消費3萬日元起,需要提前壹個月預約。但即便如此,前來參觀的人還是絡繹不絕。至於原因,恐怕要看完這本書才能知道。
精讀之前也解讀過這本書。如果想快速閱讀,可以點擊閱讀這樣的餐廳。壹生總要去壹次。
五
蘿蔔牛油果豆瓣評分:8.1.3717人評。
關於作者|
村上春樹是日本著名作家。出生於1949。他29歲開始寫作,作品廣受好評。
內容介紹|
《大蘿蔔與難啃的牛油果》收錄了村上春樹的52篇幽默散文,配以畫家高橋的52幅精美插畫。村上用幽默的語言寫下了蔬菜的心情,關於大蘿蔔的神秘故事,選擇美味鱷梨的超能力,親吻海豹的感覺...涵蓋了各種有趣的話題,被譽為“日本最好的烏龍茶”。
推薦理由|
如果妳經常看村上的文字,妳壹定認為這本書會和他的小說壹樣,幽默中帶著淡淡的憂傷和苦澀。而這篇小品所反映的村上,將會徹底顛覆妳的印象。書中講述了瑣碎的生活瑣事,配上大橋布的漫畫,仿佛有壹股清新的風吹來。
六
邊走邊咬腌蘿蔔豆瓣:8.1.1.370評論。
關於作者|
妹尾河童,日本當代舞臺設計師代表人物,1930年出生於神戶,1954年因舞臺設計而嶄露頭角。此後,他壹直活躍在戲劇、歌劇、芭蕾舞、音樂劇、電視等表演藝術領域。曾獲“郭繼毅吳劇”、“山多裏音樂”、“優秀藝術節”、“兵庫文化”等獎項。
內容介紹|
本書是20世紀80年代妹尾河童應《朝日新聞》周刊的要求而寫的壹篇遊記。何童此行以日本飲食的起源地——腌蘿蔔為起點,從東京出發,北至北海道,南至鹿兒島,西至鳥取。他不僅從監獄、寺院到遠洋漁船的廚房壹路品嘗腌蘿蔔,還不遺余力地品嘗民間腌蘿蔔愛好者的自制產品,最後親手制作了腌蘿蔔...
推薦理由|
作者細致入微的描述令人垂涎三尺。他講述的幾個普通村莊的故事,也見證了80年代日本人在日本的勤勞和田園生活,壹個河童的朋友受他委托寫的《海外腌蘿蔔報告》,也隱約感受到了日本移民的鄉愁。
七
廚房裏的人類學家豆瓣評分:8.0 4801評論。
關於作者|
莊祖宜,畢業於臺灣省師範大學英語系,擁有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碩士學位,是西雅圖華盛頓大學人類學博士生。2006年,他毅然放下博士論文,前往馬薩諸塞州劍橋烹飪學校學習烹飪。畢業後和老公去了香港,在大酒店做廚房學徒起家。工作之余,我管理了“廚房裏的人類學家”這個博客,分享我的烹飪經驗和在專業廚房裏的所見所聞。
內容介紹|
這本書的作者《從學院到廚房》和我們分享了專業的廚房背後的秘密,在廚房裏發現了廣闊的田野,用美食、藝術、色、香描繪著眾生的面孔。這本書不僅是烹飪學校和餐飲生活的記錄,也是包含人類學思想的生活素描。
推薦理由|
這是壹篇輕松有趣的調查筆記,讓人想壹口氣看完。當我讀到她半夜看到感興趣的面包食譜,會立刻跑到廚房去揉面團,心裏也會響起“是啊,我也是”!這本書也被、蔡珠兒、韓和葉宜蘭等作家推薦。
妳的問題?答案在這裏?微信微信官方賬號精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