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阿利的走紅歌曲

阿利的走紅歌曲

“哥們今年都過了三十歲/到現在還沒有老婆暖被/什麽時候我也能出雙入對/寂寞的夜裏不再抱著枕頭睡/飽漢子不知道餓漢子的苦/褲子破了都沒有人補/各位兄弟姐妹大嬸大叔/求求妳給俺瞅個媳婦… 這是在網絡上正走紅的《單身歌》,很短時間內,僅新音樂人原創音樂論壇就有55000多人次下載。濃郁的西北風味、詼諧而質樸的歌詞、朗朗上口的旋律使得它受到眾多音樂愛好者追捧。

阿利介紹

阿利說,他的“打工者情結”最初來源於對父母的感情。阿利的父母都是新絳縣澤掌鄉樂豐莊的村民。1994年,阿利從山西省電子工業學院機械制造系畢業後,分配到山西河津鋁廠也就是現在的中國鋁業山西分公司工作。父母隨後跟著阿利從農村老家來到河津,從事看大門、看澡塘等工作。從農村到城市,阿利說,他的父母就是典型的農民工,沒有固定收入,沒有穩定工作,每日辛苦勞作,賺點錢都為兒女攢著。從父母身上,他仿佛看到了中國千千萬萬樸實勤勞的農民工。從農村出來的他很想為廣大農民工做點什麽。於是,有著音樂特長的他開始作曲、寫歌。 阿利的第壹首歌《打工在外》創作於2007年4月。沒想到,此歌壹出,立即受到網友追捧。到目前,新浪UC上依然有許許多多人在傳唱這首歌。 2008年2月,阿利離開家鄉,到中鋁重慶分公司工作,“重慶的飯菜很辣、很麻,吃不慣,我經常渴望能夠吃兩個饃,到處找面條吃……”遠離父母故土、生活的不適應讓阿利思鄉情重,也讓他與打工者更加貼近。兩個月後,他參加了重慶南川區“南洋城”杯十大青年歌手大賽,為比賽創作了歌曲《打工娃》: “打工娃/闖天下/堂堂正正什麽都不怕/汗珠子落地它摔八瓣哪/掙下錢來要寄給咱爹娘花/打工娃/闖天下/壹腔抱負四海為家/再苦再難咱不流淚哪/無論走到哪裏都要報效國家”。 這首歌,使他榮獲“重慶南川十大歌手”稱號;也正是這首歌,使得他成為當地打工者群體中的“名人”。阿利說:“四川、重慶外出務工的年輕人占到了1/3以上,這是反映當代打工年輕人勵誌創業的歌曲,所以深受當地老百姓的喜愛。” 此後,當地政府在幾次大型活動中都將此歌曲作為必演歌曲。

我熱愛工作,也熱愛唱歌

阿利上學時很癡迷物理,成績非常好,高考取得了99分(滿分100)的優異成績。但是因為偏科造成總分過低,他只能被中專院校錄取。阿利讀中專時學的是機械制造,參加工作後又到山西廣播電視大學發電機和電力系統專業進修。走上工作崗位後,阿利的工作成績非常出色,在實踐和理論上都有驕人成果。記者了解到,身為機械工程師的阿利,在十幾年的時間裏,主持和參與了近二十余項氧化鋁科技項目開發,取得多項省部級科技成果和國家專利,並多次立功受獎。2006年1月,阿利的壹項職務發明專利“壹種壹水鋁土礦生產氧化鋁的母液處理方法”獲中國優秀專利獎。 工作之余,音樂成了阿利最親密的“伴侶”。 阿利的音樂天賦來自於遺傳和家庭熏陶。祖父、父親、母親都是黃土地上的農民,也都是村裏的文藝骨幹。阿利的父親會二胡、笛子、口琴等,母親是蒲劇的忠實票友,農閑時間會聯合村裏的蒲劇愛好者組織壹些自娛自樂的演出活動。祖父活著的時候是唱蒲劇的旦角,曾經唱紅汾河兩岸。阿利說,他祖父當年能夠娶到比自己小十幾歲的祖母,就是因為唱戲唱得好。他祖母的父母很喜歡看祖父的演出,於是成就了這段美滿姻緣。 他的嬸娘擅長民歌和蒲劇,至今仍活躍在舞臺壹線;堂哥堂嫂也都是單位歌舞團的成員。 生活在這個充滿藝術氣氛的環境中,阿利從心底萌發出了對音樂的熱愛。中學時期,阿利就是學校各種文藝演出的主角;中專階段,他有了更多的時間在音樂的殿堂裏遨遊。 同在河津鋁廠的江基旺、寧文健兩個科長會吹口琴、識簡譜,阿利有空就跟著兩人學。父親則是阿利作詞作曲的啟蒙老師,後來,網絡音樂人羊羊、阿雨、周誌軍等對阿利的成長都提供了不少幫助和指導。 從2000年起,阿利開始利用業余時間學習音樂創作,“希望自己能夠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成為壹名優秀歌手。”阿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