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求桂林米粉店內墻上的廣告素材

求桂林米粉店內墻上的廣告素材

桂林米粉的傳說講了好多年,誰也不請楚,也沒得幾個人去考證它。

傳說講秦始皇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靈渠修通了,秦始皇由丞相李斯陪同,微服遊覽桂林山水。他老哥子有個嗜好,愛用鯉魚須、魚肚來下酒,脆啊。來到漓江壹看,哇,漓江裏的鯉魚用手就捧得起,樂得他亂拍屁股,叫船家趕快弄來,銀子多多的給。壹餐不曉得要用好多條鯉魚才炒得出壹海碗,秦始皇在漓江上遊了半把個月,殺了成千上萬條鯉魚去。急起漓江裏的鯉魚王亂跳,發誓要把秦始皇的遊船拱翻去,讓他葬身魚腹!河伯曉得了警告說,帝王之事亂來不得,妳趕緊另想辦法吧。鯉魚王急中生智,用大米磨漿制成了魚須(米粉)、魚肚(切粉)。秦始皇吃了,拍案叫絕,從此桂林米粉就問世啦。

後來,秦始皇“焚書坑儒”成了千古暴君,老百姓不喜歡他了,幹脆把桂林米粉的傳說內容改頭換面,改成桃花江上擺渡的年輕人,救了漓江的鯉魚王,鯉魚王問他要什麽報答,年輕人是孝子,說老母親有病,胃口不開,鯉魚王聽了,就教他學會了制作米粉的工藝,老母親壹吃,又可口又消化,病也好了。因那年輕人是瑤族人,所以傳說講米粉最早是瑤族同胞做出來的。從前,米粉作坊壓花格窗上.總愛掛壹條木制的鯉魚,就是根據這些傳說來的。

傳說歸傳說,桂林米粉到底是哪個做出來的呢?原來,秦王贏政為了統壹中國,派屠睢率50萬大軍征戰南越,緊接著又派史祿率民工開鑿靈渠,勾通湘江、漓江,解決運輸問題。南越少數民族勇猛強悍,不服秦王。秦軍三年不解甲,武器不離手,可見戰鬥之檄烈。由於南越地處山區,交通不便,秦軍水土不服,加上糧食供應困難,大量士兵經常挨餓、生病。秦軍夥夫根據北方合落面的制作方法,用興安大米生產出南糧北吃式的新合落面,也就是今天譽滿天下的桂林米粉。

關於桂林米粉,有許多傳說,有人說是當年秦始皇派兵修築靈渠的時候,士兵們發明的,有人說是意大利人馬可波羅來到桂林時候,發現了這個東西,把它帶到了意大利,就改造成了今天的意大利通心粉,這些說法,既然是傳說,當然就無從考證。

不過,我們到實地考察到了桂林米粉的發源地——桂林雁山區甲山鄉敦睦村,聽到這麽壹個傳說:

很久以前,桃花江邊有個擺渡的後生叫睦哥,他家境貧寒,心地善良,守著壹個年老多病的母親度日。桃花江邊有兩個村子的人,為了爭奪土地和山林,祖祖代代械鬥不已。睦哥見了非常痛心,也勸說過很多回,終因人微言輕,無濟於事。

壹天傍晚,睦哥正準備回家,忽然看見壹只兇猛的魚鷹從空中俯沖下來,叼起壹條鯉魚正要騰空,說時遲,那時快,睦哥舉起魚叉擲向魚鷹,就下了鯉魚。

那鯉魚是龍王的小女,為了報答睦哥,給睦哥留下了幾根鯉魚須,要他拿回去做,並且將制作方法如此這般地告訴了他。

睦哥盛上壹碗給老母親吃了,頓時,母親頭發也黑了,皺紋也沒了,病也好了,腰板也硬朗了。米粉的香氣,從睦哥的屋子裏跑出來,飄呀飄,飄了十幾裏。附近的人聞香而來,爭著要睦哥教他們做桂林米粉這好吃的東西。

睦哥要求停止械鬥才能教他們制作方法,他們答應了。睦哥就教他們照著鯉魚傳授的方法,做出了米粉。舉行正式的儀式那天,兩個有仇的村子裏的男女老少都來了,擺下隆重的米粉宴。兩個村的族長,向睦哥跪拜,指天為誓,世代和好,永不械鬥!

後來,這兩個村子並成了壹個村,取名“睦鄰裏”,又叫“敦睦村”,就是敦促和睦的意思。方圓幾十裏的人慕名而來,到這個村子來學做米粉,漸漸,桂林的許多地方都有米粉了。

在眾多的桂林米粉傳說中,人們普遍比較看中這壹個傳說,因為它既浪漫美好,又有現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