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有哪些?

中秋節手抄報的內容有哪些?

中秋節手寫的報紙內容:

中秋節簡介:

中秋節,又稱月亮節、秋天節、中秋節、八月節、追月節、賞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中國許多民族和漢字文化圈各國流行的傳統文化節日,農歷八月十五日。因為它的價值只是三秋的壹半,因此得名,有些地方把中秋節定在8月16日。

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代。到了明清時期,它已經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壹。受中國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的華僑,尤其是當地華人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以來,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假日。2006年5月20日,被國務院列入第壹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中秋節有過祭月、賞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自古以來,而且流傳至今,持續時間很長。中秋節是壹個豐富多彩的珍貴文化遺產,滿月是人們團聚的標誌,是思念家鄉和親人的寄托,希望豐收和幸福。中秋節、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並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中秋節的起源:

關於中秋節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中秋節壹詞最早出現在李周,《禮記·月令》中說:“中秋之月滋養衰老,遵循稀飯飲食。”

壹說源於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禮記》中記載“太陽在春天升起,月亮在秋天落下”,月亮是對月亮的祭祀,說明早在春秋時期,帝王就開始對月亮和拜月進行祭祀了。後來貴族官員、學者紛紛效仿,逐漸流傳到民間。

第二,中秋節的起源與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解釋為“莊稼熟了的秋天”。八月中秋,莊稼和各種水果陸續成熟。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之情,農民們把“中秋節”作為壹個節日。“中秋節”的意思是秋天的中間。農歷八月是秋中的壹個月,十五日是這個月中的壹天。所以,中秋節可能是古代秋報傳承下來的習俗。

壹些歷史學家也指出,中秋節的起源應該是隋末唐軍大業十三年八月十五日。裴濟,唐軍,帶著圓月的想法,成功發明了月餅,作為軍餉發放給軍隊,成功解決了因吸收大量反隋叛軍而衍生的軍糧問題。

中秋節的主要習俗有:

1,中秋賞月

每當中秋節來臨,中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賞月也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經久不衰的話題。追溯中秋節賞月的起源,據《長安戲月詩序》“秋在時,則夏在冬;八月在秋,季節起止於萌;月中十五夜。從天取之,則忽冷忽熱,從月數取之,則為圓。”換句話說,八月十五日在秋季的八月中旬,因此得名“中秋節”。為什麽人們喜歡中秋節賞月?有詩說:“四時有明月,何必過中秋。瑤臺寶鑒應該是玉宇的最高首長;釋白浩千尺,散入太空色。萬象入我眼,群星避榮,風露助靜。"

2.吃月餅

中國城鄉的人們都有在中秋節吃月餅的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日滿,中秋月餅甜又香”。月餅最初是用來祭祀月神的。“月餅”壹詞最早出現在南宋吳的《梁璐夢》中。在那個時候,它只是壹種像淩華蛋糕壹樣的蛋糕形狀的食物。後來,人們逐漸將中秋節與品嘗月餅結合起來,月餅象征著家人團聚。

月餅最初是在家裏制作的,清代袁枚的《隨園食單》中記載了月餅的做法。到了現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也越來越精細,餡料精美,外觀精美。月餅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圓月示人團圓,以圓月餅示人永生,寄托對家鄉親人的思念,祈求豐收幸福,已成為全世界人民的心願。月餅也被用來作為禮物送親戚朋友和聯系感情。

中秋節的傳說:

1,嫦娥奔月

古時候天上同時有十天,莊稼枯萎,百姓苦不堪言。壹個名叫後羿的英雄有著無窮的力量。他同情受苦的人民,拉起弓,壹口氣射下九個以上的太陽,命令最後壹個太陽準時升起落下,造福人民。後羿的妻子叫嫦娥,後羿除了打獵,其他時間都和妻子在壹起。許多仁人誌士來此求學從師,別有用心的孟鵬也混了進來。

壹天,後羿在昆侖山拜訪朋友,向王太後要了壹包仙丹。據說吃了這種藥可以瞬間升天成仙。但後羿舍不得離開妻子,臨時將長生不老藥交給嫦娥收藏。嫦娥把藥藏在梳妝臺的百寶箱裏。三天後,後羿帶領隨從外出打獵,別有用心的孟鵬裝病不出門。後羿帶領眾人離開後不久,孟鵬持劍闖入裏屋的後院,威脅嫦娥交出仙丹。嫦娥知道她不是孟鵬的對手。危急之下,她轉身打開寶盒,取出仙丹,壹口吞下。嫦娥吞下藥,立即飄離地面,沖出窗外,飛向天空。因為嫦娥牽掛著丈夫,她飛到了最近的月亮上,變成了仙女。

晚上,後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著訴說白天發生的事情。後羿又驚又怒,拔劍要殺小人。孟鵬已經逃走了。後羿氣得肝腸寸斷,仰望夜空呼喚嫦娥,這時他發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有壹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後羿思念妻子,便派人來到嫦娥最愛的後花園,擺了壹桌香,擺上嫦娥最愛的蜂蜜和鮮果,在月宮裏遙祭嫦娥。聽到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後,人們在月亮下支起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好運和平安。從那時起,中秋節拜月的習俗就在民間流傳開來。

2.吳剛贏得桂冠。

相傳月宮裏有壹個叫吳剛的人,是漢朝西河人。他曾經跟隨神仙去了天堂,但是他犯了壹個錯誤。神仙把他貶到月宮,每天砍掉月宮前的桂樹作為懲罰。這棵桂花樹生長茂盛,有500多英尺高。每次被砍,砍的地方都會馬上封閉。李白在《贈崔胡俟文昆集》詩中寫道:“欲待月中,寒有酬。”

中秋詩:

王健《十五夜望明月》(唐)

中庭有白樹的烏鴉,冷露的桂花。我不知道秋思今晚會遇到誰。

中秋節(唐)李普

當鏡子升上天空時,雲間壹片寂靜。

壹輪平均分滿,伴著萬裏雲。

狡猾的兔子從弦上掉下來,妖蛙在他面前休息。

靈茶計劃攜手共進,直到銀河完全明朗。

八月十五日玩月亮(唐)劉禹錫

今夜天空將再次洗滌世界。

夏去秋來。

群星閃耀,清風燦爛。

能改變人類世界的,是尤然的玉京。

中秋賞月(宋)蘇軾

暮雲漫寒,銀發人默默轉玉盤。

此生不遇良宵,何處見明年明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