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砂仁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砂仁的功效及食用方法

壹、春砂仁燜排骨:溫補脾胃,補氣養血。

砂仁是國內外著名的名貴中藥材。據宋代《開源鮑彤》和明代《本草綱目》記載,砂仁性味辛溫,健胃理氣,消食安胎。用它制作的菜肴聞名四方。

砂仁燉排骨的制作材料;

食材:排骨500克;

輔料:砂仁(幹)15g;

調料:大蒜(白皮)10g,鹽6g,白糖3g,醬油15g,香油5g,澱粉(玉米)10g,花生油20g,料酒15g。

砂仁燉排骨的做法:1。將排骨剁成小塊,用鹵汁(鹽、糖、醬油、香油、生粉、油、酒)腌制2小時,至入味;2.燒紅油鍋,爆香蒜,壹起炒排骨;3.排骨煮至5分鐘時,加入15g砂仁(幹)繼續翻炒;4.最後將排骨翻炒,在傳統砂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燉15-20分鐘至排骨變軟即可食用。

二、砂仁鯽魚湯

材料:砂仁粉5g,豆蔻1碎成粉,活鯽魚500g(毛重),姜、蔥、黃酒、味精、食用油、鹽。

制作:活鯽魚宰殺後,去鱗洗凈內臟,鯽魚懸掛瀝幹水分。鍋內油熱時,將魚煎至微黃,放入蔥、姜翻炒加入清湯,將黃酒、味精、鹽用濃水煮沸,再用中火繼續煮至魚湯發白,將砂仁末、豆蔻粉用紗布包好放入同煮,至魚熟。功效:本品主要營養成分為蛋白質47g,脂肪17g,碳水化合物12g,熱量1628 kj(389千卡)。砂仁消食開胃,溫脾止瀉,暖胃止嘔,理氣祛濕;豆蔻燥濕健脾,暖胃止嘔;鯽魚健脾利濕,滋養臟腑。因此,本品具有健脾補虛、行氣利濕的功效。適用於脾胃虛弱、虛寒脹滿、脘腹脹痛、食欲不振、體虛水濕凝滯、腹水水腫的患者。但不適合和芥末壹起吃,鯽魚也不能和麥冬壹起煮。

特點:此湯鮮美清香。

第三,砂仁蒸鯽魚

配料:鮮鯽魚壹條,砂仁粉3克,油、鹽、豆粉。

制法:先將鮮鯽魚去鱗去腸,洗凈,與砂仁壹起用油鹽放入魚腹,再用豆粉封好刀口,放在盤子上,用碗蓋緊;隔水蒸熟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開胃,利尿止嘔的功效。四、砂仁蒸雞:健脾養胃,補中益氣,補腎安胎。

5.砂仁蒸豬腰:砂仁蒸豬腰有補氣、中和腎、健脾的功效。是治療小兒脾虛久瀉引起的脫肛的民間傳統保健食品。

【做法】每次用砂仁3克,研成粉末,豬腎壹個洗凈切片,與砂仁拌勻,加油和少許鹽調味,籠蒸熟食。

【特點】好吃又香。砂仁,性辛溫,入脾胃經。豬腰肉,味鹹,性平,入腎經。

6.春砂仁豬粉絲骨頭湯,吃後有益氣暖胃的感覺。具有暖胃散寒、調中益氣的功效。經常服用對健胃、補中、理氣十分有效,還可用於胃寒、妊娠嘔吐的輔助治療。

【材料】砂仁6克,排骨750克,生姜2 ~ 3片。

【烹飪】將豬扇骨用清水洗凈,用刀背拍打至微裂;砂仁掰開看種子。將排骨、姜片放入土鍋中,加入1000毫升水(約10碗水),先用武火煮沸,然後文火煮2小時,再放入砂仁煮沸片刻,加入適量鹽。這個量可以供2 ~ 3人使用。

八、砂仁粥

原料:砂仁粉2-3克,大米50-75克。

制作:將大米洗幹凈後,放入小鍋中,加入適量的水,照常煮粥。粥要煮的時候,加入砂仁末,略煮。

用法:每天早晚餐,溫服。

功效:健脾胃,助消化。適用於厭食、消化不良的兒童。

砂仁入粥後宜避免久煮,以免有效成分揮發。

砂仁:砂仁又稱陽春砂、陽春砂,是姜科植物陽春砂或海南砂仁的幹燥成熟果實,主產於廣東省陽春地區和海南省,故又稱陽春砂仁。被視為地道藥材,以飽滿、氣味濃烈的品質最佳。該藥材性質溫和,味辛,歸脾、胃、腎經。具有燥濕、行氣、理氣、解郁、溫脾、安胎、止嘔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胃脘痛、厭食、惡心嘔吐、腹瀉、痢疾、胎動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