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同時坐擁羅平油菜花和宣威火腿,雲南曲靖是個怎樣的城市?

同時坐擁羅平油菜花和宣威火腿,雲南曲靖是個怎樣的城市?

1923年,廣州壹場全國地方名特產品賽會上,到場的賓客們爭先恐後地品嘗壹位西南商人帶來的罐頭肉食,這紅白明麗、口感鮮香的火腿罐頭獲得了這次賽會的金獎。孫中山特別為這種食物題字:“飲和食德”。

這位商人是來自雲南曲靖市所屬宣威的實業家浦在廷,他是鄧小平夫人卓琳的父親;他帶來的食物是火腿罐頭,在以後的壹個世紀中,宣威火腿享譽中國,使得壹個西南小縣城名揚四海。

從此以後,宣威火腿作為壹張飄香的名片,為雲南省曲靖市在中國人的認知裏敲開了壹扇門。

01、“好在”之城

宣威火腿是曲靖市人津津樂道的美食,不過對於本地人來說,做火腿並不是只有宣威人才會。相傳宋朝北上抗金的軍隊為了將家鄉百姓送來的新鮮豬肉帶到前線食用,於是發明了腌制火腿的方法,也許從那個時候開始,火腿的印記就刻在了曲靖人的血液裏。

人們愛吃火腿,全年餐桌上都有。普通人家也常做,把壹只厚實的豬後腿洗凈修割,反復用鹽腌制,高掛起來風幹。到時間拿下來清洗蒸熟,或者清湯烹煮,火腿的顏色不損失分毫,而味道卻越發濃郁。鮮穌香甜的口感,是紅土地滋長的獨特味道。

每到早晨,曲靖人在街邊小店裏看見蒙蒙的霧氣,就知道餌絲出籠了。這種用餌塊切絲蒸熟制作的食物,是曲靖人最愛的早餐。它要澆上特制的醬油和肉醬,灑上壹撮細酸菜,潑上壹勺油辣子,還有芝麻、韭菜、蒜泥,配上壹碗撒蔥花的骨湯,這是每個曲靖人離鄉之後最懷念的味道,甚於過橋米線。

夏季山林裏目之所及的野生菌,種類以數十計,也是曲靖人夏天必須要吃上幾頓的好味。但與外地人壹桌子菜輔助壹盤珍貴的菌子不同,曲靖人的餐桌上可以擺滿好多不同的菌子。湯味鮮甜的雞樅菌,和雞肉在汽鍋中同烹的竹蓀,和青色辣椒絲同炒的灰色幹巴菌,軟滑醇美的牛肝菌……各有各的滋味,觸動著無法忘懷的奇妙感覺。

更不用提沾益辣子雞、韭菜花,富源酸菜、師宗竹蓀、麻衣饊子……曲靖美食極多,也許是這裏的人極熱愛生活的緣故。不愁沒有好吃的,只愁美食太多不知道吃哪個的糾結,大概是這個小城的人們樂於沈浸的煩惱。

“好在”,是雲南方言裏宜居的意思。曲靖人就是在這麽壹個好在的地方,吃得滿足,生活得也滿足。

02、珠江源頭

曲靖人愛這閑散的日子,不是不上進,而是不願鋒芒畢露;曲靖人不願與妳指點江山,因為他們根子裏就是江山;這座城用幾千年風霜打磨出來的是盈盈潤潤的現實生活,它令人貪戀這種厚重而不經意的美。

曲靖是雲南第二大城市,位於雲貴高原中部。這個在外地人耳朵裏多是陌生的名字,攜帶著很多令人想感嘆“原來如此”的隱藏屬性。

珠江源頭坐落在馬雄山,屬於烏蒙山系。作為長江、珠江兩大水系的分水嶺,它分隔了金沙江支流牛欄江和西江支流南盤江、北盤江,被贊為“壹水滴三江,壹脈隔兩盤”。

曲靖就因為這樣的地理位置,成為了珠江源頭第壹城。它盤踞在珠江之首,目光所及,是南中國最秀麗繁華的風景。

曲靖市向東邊外接貴州與廣西,向西南內連昆明,下轄麒麟區、沾益區、馬龍區、陸良縣、師宗縣、羅平縣、富源縣、會澤縣、宣威市,人們所熟知的宣威火腿、羅平油菜花,以及陸良彩色沙林、富源煤礦、會澤會館、大海草山……都是曲靖坐擁的寶貝。

03、滇黔鎖鑰

“滇黔鎖鑰”的曲靖,距守著雲南的東大門。

在春秋時期它就被納入了壹條在崇山峻嶺之中由蜀地通向南亞的道路,巴蜀之地絲綢、漆器隨著馬隊越過高黎貢山去向南方,與印度商人交換商品。隨著印度洋海風的吹拂,南亞的寶石、海貝和宗教也被馬背馱回。曲靖所在的這條小道,成為那時候的中國與外界連通最重要的通道。

近兩百年後的西漢,張騫在西域發現了壹件奇異的事情,“居大夏時見蜀布、卭竹杖,問所從來,曰東南身毒(今印度)國。”壹個與中原隔絕的西域國家,竟然有蜀地的物產?漢武帝看見了巨大的利益,決心將這條民間商道打通為帝國疆土,於是這個西南要道,從此進入帝王的視野之中。

從漢武帝的時代向前回溯壹百多年,秦始皇修五尺道時對西南地區的經營,已為此時曲靖的出現做好了準備。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漢武帝派巴蜀士兵入侵滇國,滇王懼於大帝國的威力,只好在境內設置郡縣,其中味縣就在今日的曲靖。

三國時,蜀漢將目光投向南中。諸葛亮在這裏平叛降服了東夷將領孟獲,原來的益州郡被改稱建寧郡,郡治就在味縣。此後短短二三十年間,味縣總攝南中七郡,成為南中的政治、軍事、經濟和文化中心。晉武帝時,第壹次作為中央王朝直屬行政區的雲南就以味縣為首府。

自此,味縣開啟了它的繁榮,也見證了中央和地方勢力長達幾百年的博弈。

東晉時期,南中大姓爨氏勢力獨大,以味縣為據點稱雄西南隅。世代相襲刺史、太守、都督等名號的爨氏,趁著中原王朝的無力,在這裏建立了自己的政權。“開門節度,閉門天子”的風光日子,壹過就是四百多年。

這個局面直到唐天寶年間才被打破。南詔滅爨,味縣又在壹百多年後目睹了好幾個地方政權的快速更叠。這個中原王朝鞭長莫及的寶地,幾經改易,在天福二年(公元937年)由段思平與三十七部合力平亂,歸入新生的大理國。

大理國存留了三百多年,被忽必烈摧毀。元代行省制實行之後,曲靖終結了它不斷被王朝和地方政權爭奪的歷史,從此安安穩穩,在統壹帝國的懷抱裏,走到了今天。

04、獨步南境

如今的曲靖,已不見那些動蕩和光輝的年代。但隔著千百年的距離,曲靖人並沒有遺忘那些歷史,時光流逝裏的驚鴻壹瞥,已經化成這裏的文化符號。 ?

諸葛亮“西和諸戎,南扶夷越,北抗曹魏,以圖中原”的戰略,使得西南諸地的南中大姓與南征兵馬相遇,那壹段從《三國演義》裏講到膾炙人口的七擒七縱,在曲靖這裏化成了壹面壁雕。紛紛攘攘的人群從這裏走過,這種時空重疊的景象,不免令人微微慨嘆。

而稱霸南中五百年的爨氏集團,今天已不被曲靖人作為曾經的統治者來記憶。那壹段歷史留下了兩塊真真實實的紀念品,是中國書法史上不可不提的珍品。

壹塊刻於公元405年的爨寶子碑,全名《晉故振威將軍建寧太守爨府君墓碑》,是當時建寧太守爨寶子的墓碑,它記錄了這位“弱冠稱仁”、十九歲就任太守的地方首領短短二十三年的人生。

被稱頌“南碑瑰寶,神品第壹”的這塊石碑,獨特之處在於書刻古拙奇巧的風格。碑刻時間雖與王羲之的年代僅僅幾十年之隔,卻在山長水遠之間凝固了時間。康有為說它的書法形“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這種飄然與挺勁相雜、靈動與古樸同在的風格,是書法史上的奇觀。

時間稍晚的《爨龍顏碑》,也是爨氏遺留的珍寶。九百字的碑文,將爨氏家族的歷史刻入其中,雲南地區南北朝時期的風采,就默默流淌在筆畫之中。

經過本土與中原文化輪番較量的曲靖,將壹切針尖麥芒的風雲凝煉成它獨特的氣質。它滄桑而不衰老,厚重而不壓抑,它如同那爨書,全是奇巧而靈動的真性情。

這個偏居南境的城市經歷了太多起起伏伏的故事,千百年的風霜讓它滄桑,更讓它溫柔。它知道時間是最洶湧而無形的洪流,如今只做壹個雋雅溫柔的小城,環抱著山水和故事,聽時光流過的聲音。

參考資料

吳寶璋《彩雲之南雲南》

林超民《雲南鄉土文化叢書·曲靖》

王文光《中國西南民族通史》

王文光、尤偉瓊、張媚玲《雲南民族的歷史與文化概要》

要雲《品味雲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