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綠色的都是蔬菜,會動的都是肉。雲南菜市場無人能敵。

綠色的都是蔬菜,會動的都是肉。雲南菜市場無人能敵。

全國大部分菜市場都有自己的特色,但就野性而言,沒有人能勝過雲南菜市場。

壹般人對蔬菜的理解無非是“蘿蔔白菜豬鴨魚羊”,但在雲南人眼裏,“青的都是菜,動的都是肉。”走進雲南的菜市場,就像走進了壹個野生博物館。那些無名的蘑菇,花,蟲,凡是妳能想到的,想不到的,都擺在菜攤上,兩地都有賣。這些野菜,帶著森林中泥土和露水的清香,也蘊含著豐富的物產和多樣的飲食文化,集中在當地的菜市場,令人大開眼界。

圖|雷朱寶

雲南的菜市場不僅填飽了當地人的肚子,還吸引了很多遊客。在昆明、大理、麗江等熱門旅遊目的地的攻略中,都有專屬菜市場的推薦。昆明的磚新農貿市場和鬥南花卉市場成為網絡名人中的出拳點。越來越多的遊客不再熱衷於遊覽景點,而是去菜市場散步。出發前,他們要捧著兩束鮮花,拎著幾袋新奇的野菜,塞進行李箱,登上飛機。

對於遊客來說,菜市場是壹個窺見雲南自然地理和文化的窗口,但對於雲南人來說,它只是最日常的買菜和認真吃飯的地方,只是吃山裏的什麽,吃野生的。

每年6月份左右,熬過旱季的雲南人都期盼著第壹場雨和他們的蘑菇季。第壹場雨叫“頭孢菌”,雲南人壹般不吃,懷疑地面有汙濁空氣。過了兩天的好天氣,第二場雨就下來了,細菌的大戲就要認真開始了。

雲南各地市的菜市場也成了木耳的舞臺。起初,壹個青義-青頭菇被帶了上來,它在咿呀學語地唱歌。後來又多了很多,各種牛肝菌,平菇,幹巴菇都湧了上來,以壓倒性的力量占據了整個會場。每年菌期,另壹個菌落,這個菌出來,壹個潮破,另壹個浪漲,從蘑菇開始,到165438+10月白蟻的秋天。這部劇可以持續半年。

雲南是名副其實的“真菌王國”。目前野生食用菌有800多種,占中國的90%以上,幾乎占世界的壹半。據說在昆明木水花野生菌市場可以找到258種野生菌,基本都來自昆明周邊的山區。每天都有商販下到各個州,收購村民挖的蘑菇,然後拉到市場上銷售。木水花野生蘑菇市場有上千家商戶,雨季蘑菇種子日交易量超過500噸。

雖然雲南已經成為中國最大的野生蘑菇出口地,但是外國人和雲南人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評價體系。比如被公認為世界上最珍貴的野生蘑菇松茸和松露,在雲南人眼裏不過是二三線野生蘑菇。塊菌,雲南俗稱“毒菌”,是燉肉的配料,可能會淪為飼料添加劑。在外地人眼裏,幹巴和吉菲爾是雲南人的最愛。而更多的毒菌,只有雲南人做得到,敢吃。

比如妳吃了它,就會看到跳躍的小人。就連外國人也早就聽說過它的大名,但中毒也不能不幫雲南人吃蘑菇。很多人從醫院回來還是忍不住去參加蘑菇宴。這時候別人就會嘲諷“吃蘑菇!”這是雲南的俚語,意思類似於“吃錯藥”。

外地人只能看著雲南這種野生的吃蘑菇的方法,不敢效仿。如果去雲南菜市場,買蘑菇無毒是個不錯的選擇。妳可以在市場上找壹家清洗加工的店,也可以讓老板幫妳炒,帶回家儲存。煮面的時候,可以瞬間把壹碗普通的面變成“稀面條”,香味四溢。

圖| @敢亂

“雲南十八怪,四季鮮花不敗”,菜市場也是四季鮮花源源不斷。既然是菜市場的花,當然大部分是用來炒菜的。現在有300多種花,已經被雲南人列入菜單。

在冬天和春天,韭菜、油菜和豌豆這些最常見的菜也在開花。雲南人經常把花苞和花蕾壹起摘下來,紮成壹個小捆,放在大排檔最醒目的位置。食客買回來帶回家要麽炒要麽做泡菜。

三月到了,逛菜市場還得靠鼻子。聞到濃郁的香味就能找到過去。那是壹籃梨花,金雀花和核桃花也在散發著各自的香味,不僅刺激著雲南人的嗅覺,也勾起了味蕾上的想象:清炒梨花、冷炒梨花、金雀花炒雞蛋、核桃花炒臘肉......讓人期待解渴。

圖|李唐花

在雲南菜市場,芋頭花和茄子,海帶花和芋頭總是壹起賣,因為壹起就是壹道菜。黏脆的芋頭花配軟糯的茄子,脆脆的海苔花配軟糯的芋頭,或湯或炒。兩個菜的搭配方式和口味也驚人的相似。

城市人把玫瑰放在漂亮的花束裏送人,雲南菜市場卻用竹籃賣。現在雲南各景點都流行賣花糕,但是雲南傳統的餡餅是腌制的玫瑰醬,家家都會做壹些保存起來添加到甜點和飲料中。哪怕妳上街喝壹杯冰粉,裏面也會有玫瑰花。最“凡爾賽”的是雲南人的炒蘭花。“這種吃法可以媲美燒琴煮鶴。”美食博主也敢隨便這麽說。

雲南人對吃花的野趣,讓菜市場有了浪漫的色彩。買完菜,他們也買壹束花回來,壹手煙花,壹手生活情趣,生活有多重味道。

如果說吃花還是壹種浪漫的野性,吃蟲就有點兇猛刺激了。

天上飛的,地裏跑的,水裏遊的,各種蟲子都可以成為雲南人應有的零食。特別是雲南的少數民族都是食蟲民族,各地經常舉行食蟲節,竹蟲、水蜻蜓、臭臭蟲、花蜘蛛、蜂蛹、蟻卵聚集在餐桌上,讓雲南人盡情享用。對於外人來說,蘑菇和野花還是可以品嘗的,昆蟲也會敬而遠之,聽到名字就會害怕。

在雲南的菜市場,昆蟲也被視為當天大排檔的招牌,放在最顯眼的位置,轉頭就能瞥壹眼壹鍋密密麻麻的昆蟲。有的大排檔還賣油炸蚱蜢、蟬、竹蟲,呈現金黃色光澤,遠遠望去依然誘人。走近壹看,看到蟲子猙獰的樣子,妳被逼退了好幾步。

圖|曼谷小姐II

其實只要克服心理障礙,嘗上第壹口,就有可能被它的鮮美所征服,這就打開了壹扇吃昆蟲的新大門:原來昆蟲也是美味的!竹蟲是壹種很容易接受的美味昆蟲。它從小寄生在竹筒裏,吸收天地靈氣,乳白色的身體渾圓透明。油炸後外皮酥脆,裏面軟糯,會有淡淡的奶香味。

從各種烹飪手法也可以看出雲南人熱衷於吃昆蟲。常見的有幹烤、燒烤、油炸,也有熟蒸蘸食、涼拌或生吃的,還有不少用於釀酒、磨粉。不同的昆蟲有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口味,最後每個昆蟲都排列的很清楚。

昆蟲富含蛋白質和多種氨基酸,其中壹些甚至遠遠超過肉類和魚類。比如最常見的蜂蛹。然而,從山野收集昆蟲到菜市場並不是壹個容易的過程。采集蜂蛹是壹項危險系數很高的工作。黃蜂和胡蜂都不好惹。如果他們著急,他們會攻擊人。平時都要全副武裝,壹起在山裏搜索壹整天。

最狂野、最稀有、最昂貴的。蠕蟲也是壹種美味。不是天天在菜市場賣,雲南人也不是天天吃。壹盤蟲子也成了壹道重要的招待菜肴。所以,當壹個雲南人請妳吃蟲子的時候,大多付出的是真金白銀或者壹顆真誠的心。

上面說的可能只是鳳毛麟角,雲南菜市場各種野菜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春有花,夏有葉,秋有果,冬有根”,野菜按時上市,壹茬接壹茬,永不停歇。雲南人幾乎壹年四季都站在食物鏈的頂端,愛逛菜市場的陳曉卿也說:每次去都會有新的發現。

陳曉卿微博截圖

雲南菜市場的野性是壹種自然的多樣性。它的荒野直接得益於雲南地理氣候的多樣性,也得益於其民族文化的多樣性。

雲南人似乎生來就知道如何在山野叢林和荒野江湖中采集食材,如何用這些野味烹制出獨特的風味,用自己的味蕾去體驗這片土地最豐富、最復雜、最獨特的魅力。

當大棚蔬菜和反季節蔬菜占領了城市菜市場,當連鎖餐廳和網絡名人餐廳席卷了很多城市,雲南的野地就變得格外珍貴。因為,如果妳沒去過雲南,妳可能不知道菜市場可以有多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