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菜譜大全網 - 素菜食譜大全 - 麻根有什麽功效?麻根的功效與作用

麻根有什麽功效?麻根的功效與作用

中藥有很多種類型,比如有我們比較常見的植物藥,還有動物藥以及礦物藥,而植物藥可能是種類以及數量最多的壹種,很多植物藥也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比如麻根就是壹種比較常見的植物藥。那麽,壹般麻根都有哪些功效作用呢?

1、別名異名

(《詩經》),銀、天名精(《本草綱目拾遺》),天青地白草、川錦蔥、野麻(王安卿(《采藥誌》)。

2、主要成分

含酚類、三萜(或甾醇)、綠原酸(Chlorogenieacid)。全草和種子含氨氰酸。

3、藥理作用

1、止血作用:用野麻根的提取物“血凝”浸泡大、小白鼠尾端的人工創面,可使出血量減少,出血時間縮短,如給小鼠口服或腹腔註射,亦可得到同樣效果。家兔肌肉註射“血凝”後,凝血時間縮短,但血小板計數未見明顯變化。用浸有“血凝”的藥棉覆蓋於大鼠的肝、腎傷口,未見明顯的止血作用。有報道用麻根包紮創傷有止血作用。

2、從對麻的成分研究過程中,發現咖啡有明顯的止血作用,因此人工合成了“血凝酸胺(咖啡酸二乙胺鹽),”按7毫克/公斤靜脈註射於家兔,10毫克/20克註射於小鼠腹腔,凝血時間及出血時聞均顯著縮短,“血凝酸胺”在試管內無抗纖維蛋白溶解作用,但對鈷照射的小鼠能使白細胞及血小板顯著增加。

3、毒性:“血凝胺酸”毒性極低,小鼠腹腔註射急性半數致死量為1583毫克/公斤,家兔靜脈註射,對血壓、呼吸無影響,連續靜脈註射10天對心電圖及肝、腎功能也均無改變。

4、加工炮制

1、凈制:除去雜質,分開大小條,用水浸泡,洗凈泥土。

2、切制:用上述浸泡、潤透的凈制切片,曬幹,篩出灰屑。

5、性味歸經

性味甘,寒。

歸經入心、肝二經。

6、功效主治

1、涼血止血:本品性寒,入血分,能涼血瀉熱以止血。可用治血熱妄行的出血癥。如用於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下血、崩漏及紫癜等證;跌打損傷、骨折,屬血分有熱者亦可為婦科要藥。

2、清熱解毒:本品寒能清熱,甘寒益陰,生津而止渴,故有清熱解毒,滋陰止渴之功。《本草備藥》曰:“(麻根)補陰、解熱、潤燥。”《本草拾遺》曰:“麻根)治諸毒,活血,止血,功能發散,止渴,安胎。”,故本品可用治熱病大渴、大狂、感冒發熱、麻疹發燒、丹毒、癰疽、蛇蟲咬傷等證。

3、清熱安胎:本品甘寒,入肝經,可清肝熱而安胎。《本草便讀》:“麻根,甘寒養陰,長於滑竅涼血,血分有濕熱者,亦屬相宜。大抵胎動因於血熱多者,或因傷血瘀者亦有之,安胎之義,其即此乎。”因素體陽盛,或七情郁結化熱,或外感邪熱,或陰虛生熱,熱擾沖任,損傷胎氣以致先兆流產,可見孕婦腹痛,胎動不安,胎漏下血,用麻根可達清熱安胎之效。

4、清熱利尿本品甘淡滲利,性寒。入心經,清心與小腸之火而利尿。《本草正義》曰:“白性寒,古方多言其主治小便不通,五淋熱結等證,則有泄熱通利之力。”《日華子本草》謂其甘寒而滑。故可用治濕熱淋癥,癃閉,尿路感染,腎炎水腫。

5、鑒別應用:麻根、麻葉、麻花、麻皮,皆有散瘀之功。但麻根又有清熱、止血之功;麻葉又可涼血止血;麻皮可清煩熱、利小便;麻花有清心、利腸胃之長。

7、用法用量

內服:4、5—15克,煎湯。外用:適量,搗汁敷塗患處。

8、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本品性寒,不宜用於虛寒證。《本草經疏》曰:“胃弱泄瀉勿服;諸病不由血熱者,亦不宜用。”

配伍應用

1、配蛤粉:二藥皆寒,均有清熱利尿之功。二藥相伍,相輔相助,利尿之功大增。用治小便不利。如《太平聖惠方》用治小便不通。

2、配懷山藥:麻根有清熱安胎之長;懷山藥具益氣養陰,補脾固腎之功,陰虛內熱者用之宜。二藥合用,安胎最效。如《福建中草藥》用治習慣性流產。

3、配阿膠:阿膠是良好的補血藥,又是止血要藥,既入肝經養血,復入腎經滋陰。麻根又具清熱安胎,涼血止血之功。二藥相伍,安胎並養血滋陰,大增安胎之效。如麻湯,用治胎漏。

4、配車前子:車前子與麻根均甘寒滑利,有清熱利尿之功,二藥相須為用,清熱利尿之功大增。用治濕熱下註,小便淋漓不暢等最宜。

5、配黃芩:二藥皆有清熱安胎之長,相須為用,***奏清熱安胎之功。用治胎熱而胎動不安。

6、配大、小薊:二藥***具涼血止血之功,麻根長於清熱解毒,大薊長於散瘀解毒,小薊長於解毒消癰,三藥相伍,相輔相助,用治熱毒癰腫,蛇蟲咬傷甚宜。

9、中藥熬多久最好

1、用於治療急性熱病、四季外感風寒、風熱類疾病的清熱發散性藥物。頭煎從沸後用中火偏大煎煮15到2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0到15分鐘左右。

2、用於治療壹般常見的慢性病,如:脾胃病、臟腑功能失調、高血壓病、心血管類疾病的調理性藥物。頭煎從沸後中火煎煮20到30分鐘,第二煎沸後再煎15~20分鐘左右。

3、用於治療虛損性疾病的補益藥,如:氣虛、血虛、腎虛等各類虛損病癥的藥物。頭煎從沸後小火(文火)煎煮30~40分鐘左右,第二煎藥沸後再煎20到3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