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艾葉的藥用價值
1.月經不調喝艾葉茶
快到夏季,正是培陽驅寒的時節,對於有胃寒人士或者月經不調、容易腹部手腳冰涼的女性,正是喝艾葉茶的時候。女性在生理周期前後或熬夜加班後,如果出現浮腫,就可以試試喝艾葉茶來消腫。艾葉若配伍生姜、紅糖、大棗壹起喝,效果更好。
2.宮寒止痛喝艾葉雞蛋湯
艾葉味苦辛,性溫,入脾、肝、腎經,有理氣血,逐寒濕,溫經,止血,安胎的功效。《綱目》中記載:“艾葉,溫中,逐冷,除濕。”對於宮寒不調或宮冷不孕的婦女,艾葉可以暖宮止痛,艾葉與阿膠配還有暖宮止血的作用。需要註意的是,陰虛血熱者慎用。
具體做法:艾葉300g,雞蛋4個,生姜30g,胡椒粉、油、鹽適量備用。
先將雞蛋打到碗裏充分攪拌,生姜切碎,後加入胡椒粉、姜末、油、鹽混勻,再向鍋內加入適量油,把混合好的雞蛋倒到鍋內煎成蛋餅,再切成小塊,加入開水煮10分鐘,最後再放入艾葉,煮3~5分鐘,調味即可。若是覺得艾葉太苦,可以適當地加少量糖調味。
3.產後關節痛洗個艾葉澡
實際上,產後女性體內的孕激素急劇下降,整個身體的激素水平要經歷壹個重新平衡的過程,而激素又對關節骨頭的代謝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而且在懷孕的過程中女性的體形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會使身體脊椎和下肢各關節的受力點發生明顯的改變。
艾葉熬水泡澡:用新鮮艾葉100克(幹品50克)和幾片生姜壹起熬大半桶水,將水匯入溫度適中的熱水缸中泡澡。艾葉有理氣血、溫經脈、逐寒濕兼止痛的作用,產後女性氣血兩虧易受風寒濕邪,宜常用它煮水洗澡。
生姜搗泥敷貼:取生姜適量,搗成泥狀,直接敷貼於關節處或相關穴位處,用保鮮膜蓋上,使姜泥不至馬上變幹影響敷貼效果。但需註意姜泥會灼熱皮膚,皮肉細嫩或易過敏者慎用,以免損傷皮膚。個別痛點明顯的女性宜多用此法輔助治療。
粗鹽袋熱敷法:食用粗鹽1斤,炒熱後加艾葉50克,裝入紗袋後再用透氣性較好的布包住,敷於患處,壹日壹次,連續堅持壹周,鹽可重復使用。
2、艾葉的選購技巧
1.正品艾草比較高大,桿粗,葉厚;
2.野艾矮小,且有座地現象,只有紮堆的才會有稍高的幾根;
3.正品艾草葉不但厚,而且頁面背部白絨稍厚,有絨毛;
4.野艾不但葉薄,頁背面基本沒有白絨,只有壹層薄薄的青絨;
5.整體來說正品艾草看上去比野艾白;
6.野艾草則青色為主;
7.最最關鍵的壹點就是:正品艾草晚上所有葉子會閉合,所以純陽,有點像花生葉,或者含羞草;
8.野艾則沒有這壹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