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浦芋頭曾是廣西的首選貢品,年底進貢皇家大典。特別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頂峰。
荔浦芋頭作為荔浦縣的主要傳統產品,在全縣13個鄉鎮均有種植,特別是青山、新平、都莫、修仁等鄉鎮。2000年後逐漸發展,從幾千畝到幾萬畝,到2010達到4萬多畝。由於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和精心選擇,荔浦芋頭經過提純復壯,品質得到了提高。現在生產的種苗不僅保持了荔浦芋頭的原味,而且產量大大提高。平均畝產達到了2500斤,最高產量3300斤。質量上乘,每斤價格5~6元。該產品供不應求。
荔浦芋頭,素有“皇家貢品”之稱,是荔浦縣的主要傳統產品和重要支柱產業之壹。荔浦芋頭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豐富,含有魚精蛋白、澱粉、維生素、無機鹽等多種成分。具有補氣益腎、健脾胃的功效。它不僅是制作小吃和美味佳肴的上等原料,也是滋補身體的良好營養品。荔浦芋頭系列加工食品越來越多,產品暢銷國內外。“荔浦太郎”證明商標於2000年4月獲得國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註冊。
荔浦芋頭因澱粉含量高,香味特殊,利用其香、脆、粉、粘、甜、鮮的特性,可加工成芋頭粉及數十種食品。還可以去皮、燙漂、包裝、冷凍出口,市場前景非常廣闊,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青睞。
荔浦芋頭作為廣西的首選貢品,在年底向皇家大典進貢。特別是在清朝乾隆年間,達到了頂峰。
荔浦芋頭與南芋頭、水芋頭明顯不同。荔浦芋頭是橢圓形的,像過去婦女用來紡織的紡繭。它的重量從兩到壹兩公斤,甚至五六公斤不等。芋頭表皮粗糙,呈褐色,表皮上的節距相對較短。芋頭肉上的檳榔花紋很明顯,香味很濃。南芋很長,幾乎是圓柱形,大部分不到壹斤,有的有兩三斤重。表皮雖然是棕色的,但是很光滑,皮膚上的節間很長。芋頭肉沒有明顯的檳榔花紋,味淡。至於芋頭,它有壹個大腦袋和壹個小尾巴,大多是小芋頭,皮膚呈深棕色。芋頭肉沒有檳榔圖案,壹點香味都沒有。掌握了荔浦芋頭的特點,就不難分辨真假了。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條例》,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對荔浦芋頭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了審查。經審查合格,自2005年2月28日起(2005年第193號)批準保護荔浦芋頭地理標誌產品。
地域範圍
荔浦芋頭農產品地理標誌包括東昌鎮、新平鎮、杜磨鎮、荔城鎮、青山鎮、修仁鎮、大塘鎮、華鎮、雙江、馬嶺鎮、龍懷鎮、茶城鎮、蒲路鎮,轄10個鎮、3個鄉、141個村。東至四工村,西至夏龍村,北至龍坪村,南至榮東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0 06’至北緯110 41’至北緯24° 46’。荔浦芋頭種植面積3330公頃,年產量7萬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