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陳年輕時經常飽壹頓饑壹頓,患上了胃炎,如今5年過去了,仍然還在反復發作。最近胃痛得厲害,不太像平常胃炎發作的樣子,老陳到網上查了壹下,壹按下搜索鍵,跳出來滿屏胃癌相關的文章,他心裏十分忐忑,越看越擔心,也越發覺得自己也得了胃癌,於是急忙到醫院掛了個號。
醫生做完檢查後,告訴他不用太擔心,還是胃炎發作,並不是胃癌,但是胃炎不能再拖著不管了,必須接受治療。
“原來只是胃炎,小事情而已!”老陳聽罷長舒了壹口氣。
“可別小看胃炎, 妳的胃炎已經十分嚴重了,再不註意是有可能得胃癌的! “醫生提醒,炎癥看似小病,其實也暗藏著風險。
很多人覺得炎癥好像不是什麽大事,認為小到智齒發炎,大到胃炎肺炎,都是吃點消炎藥、抗生素就能解決的事情。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炎癥與死亡之間也有不可分割的聯系。
數據顯示,全球因病死亡的所有案例中,50%都與炎癥相關 。壹般由細菌感染造成的發炎都是急性炎癥,是身體處於自我修復過程的體現。但如果急性炎癥久久不愈,就會破壞人體自身的免疫系統,導致各種代謝的紊亂等等危害。
炎癥可引發以下危害: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 健康 與飲食息息相關, 發表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誌》上的壹篇論文指出 ,不當飲食能夠促進炎癥的發生,從而提高了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研究結果顯示,促炎飲食使心臟病的患病風險增加了46%。 炎癥不僅能破壞血管環境,導致動脈硬化,還會促使血管形成血栓。
糖尿病。 長期患炎癥的人體內 胰島B細胞的數量會減少 ,從而導致胰島素分泌不足。而胰島素是分解血糖的重要激素,如果胰島素不足,人體血糖將升高,最後可能形成糖尿病。
脂肪肝。 臨床研究表明,肥胖人群的免疫系統會更傾向於被激活的狀態。 脂肪過多的情況下,體內的巨噬細胞數量會失控 ,巨噬細胞正是負責吞噬體內變異細胞而引起炎癥的壹種細胞。因此肥胖的人炎癥水平更高,久而久之會形成肝損害,導致脂肪肝。
癌癥。 體內的炎癥持續存在,會破壞人體的免疫力,久而久之壹旦體內出現癌變細胞,而原有的免疫系統無力清除,就會演變成癌癥。 根據國家癌癥研究中心的報告,全球有六分之壹的癌癥發生與慢性炎癥有關。
以下三種炎癥不能掉以輕心,長期存在很可能惡變。
胰腺炎。 根據臨床數據統計, 八成左右的胰腺癌患者都曾經患過胰腺炎 ,包括急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急性胰腺炎壹般由飲酒過度或不合理飲食導致,如果急性胰腺炎沒有得到很好的治療、反復出現,就容易發展為慢性胰腺炎,慢性胰腺炎有癌變可能。因此,平時註意合理的飲食對預防胰腺炎非常重要,不要暴飲暴食,不要短時間內大量飲酒。
胃炎。90%以上的慢性胃炎是由幽門螺旋桿菌超標導致 , 最初是胃潰瘍,然後漸漸發展為慢性胃炎。如果再不註意保持胃部 健康 的穩定,就可能會發展成胃癌。 據統計,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發生胃癌的風險,比常人高4~6倍。幽門螺旋桿菌壹般通過不潔食物和不潔餐具傳播,因此,平時吃東西壹定要註意衛生,餐具用前要消毒,少吃外面壹些小攤上的小吃。
肝炎。 肝炎包括病毒性肝炎,如 乙肝、丙肝等往往是導致肝癌發生的重要原因 ,因為病毒會不斷在肝臟內進行復制,引發細小炎癥,對肝臟造成慢性的損傷。如果壹直沒有得到適當的治療,肝炎就會變成肝硬化,進而發展成肝癌。因此,如果是患有病毒性肝炎的人群壹定要積極治療。
雖然上面說到壹些炎癥會演變成癌癥,但並不是所有炎癥都會如此。事實上只有很小壹部分慢性炎癥會發展成癌癥,而且過程中也會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林東昕教授對此表示,從慢性炎癥到癌癥,有的幾年,有的甚至幾十年,不會壹下子從炎癥過度到癌癥 。
這是因為癌細胞的分裂和分化都需要壹個漫長的量變過程,就像蘋果不會在壹天之內全部腐爛壹樣,需要我們通過醫療手段及時幹預,比如 由HPV感染導致的宮頸炎,在不治療的情況下,壹般8~10可能會發展為宮頸癌。
慢性炎癥的存在有時與癌癥息息相關,很多炎癥還是對應癌癥的癌前病變。因此,得了慢性炎癥後不能掉以輕心,但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因為炎癥發展為癌癥還是需要很長壹段時間的。在這個過程中介入治療,控制病情,能夠防患於未然。#清風計劃# #科學真相#
未經作者允許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