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蟹黃肉包的高郵蟹是高郵湖最豐富的水產品之壹。高郵湖蟹的特點是體肥、肉嫩、味美。
2高郵湖大閘蟹高郵湖大閘蟹是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的特產。高郵湖濕地生物資源豐富,最突出的是高郵湖大閘蟹,純天然,堪稱天下第壹。來高郵玩,壹定要看湖光,吃大閘蟹。
高郵湖,水域面積760平方公裏,是江蘇省第三大湖,北臨淮河,北靠長江。高郵湖水域遼闊,水質優良,生態環境獨特,水產豐富,尤其是湖蟹,早在北宋就成為皇家貢品之壹。宋代蘇軾非常推崇高郵湖蟹。他寫了《揚州送壹點地方物遊》,其中這個“地方物”指的是高郵湖蟹。蘇軾去高郵拜訪秦觀。在文化遊平臺上,兩人壹邊品嘗螃蟹,壹邊看湖光山色。宋代詩人曾寫詩贊曰:“憶昔日破仙之行,人物皆風流壹時,香紫蟹獻飲,彩筆銀鉤酬唱。”自宋代以來,高郵湖蟹已成為揚州人的美味。根據當地的食譜,湖蟹制作的菜肴有十多種,如清蒸蟹、炒蟹絲、雪蟹鬥、蟹豆腐、蟹黃扒魚翅、蟹黃粉獅子頭、蟹黃湯包等等。
3雙黃鴨蛋雙黃鴨蛋是揚州高郵的特產。因為壹個雞蛋裏有兩個蛋黃,所以得名。鴨子生雙黃是因為這裏的食物好,鴨子健壯,不斷排卵,形成雙黃甚至三黃。高郵鹹鴨蛋以色澤紅艷,油分豐富而聞名。煮開剖開雙黃鹹鴨蛋,蛋白似凝白玉,蛋黃似紅橙滴丸,賞心悅目,風味獨特。(揚州)
高郵雙黃蛋是江蘇高郵的土特產。高郵鴨生產雙黃三黃、四黃等。
2002年6月24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2002年57號文件,批準高郵鴨蛋即日起受保護。13年9月,在國家質檢總局“中標聯合體”的主持下,邀請全國11名專家通過高郵鴨蛋國家強制性標準終審,高郵鴨產業園被確定為國家高郵鴨農業標準化示範園區。這是繼貴州茅臺之後全國第十例,鎮江香醋之後全省第二例,受國家地理原產地保護,是全國農水產品中第壹例獲此殊榮。這標誌著高郵鴨蛋從此躋身“國家保護”行列,也意味著高郵鴨在高郵鴨、北京鴨、紹興鴨這三大中國原生名鴨中率先實現了標準化生產。
900多年前,北宋著名詩人秦少遊向他的老師和朋友蘇東坡贈送了鴨蛋,當時蘇東坡是徐州人。300多年前,大文豪袁枚到高郵,嘗過高郵鴨蛋。他印象非常深刻。在他的隨園菜單《腌蛋》中,留下了這樣壹段記載:“腌蛋以高郵為最,色細油潤,是高文端最喜愛的食品。席間,先拿它來孝敬客人,放在盤子裏。總是建議把殼切開,黃白兩用;”不要留黃去白,這樣味道會不完整,油也會散。“高郵鴨蛋加工廠也起步較早,高郵第壹家蛋品企業豫園蛋品廠於清光緒三十壹年(1905)問世。高郵雙黃鴨蛋參加了1909陳賽南洋倡導協會,獲得了國際名優產品的美譽。次年,出口到美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高郵羅氏沼蝦是江蘇省揚州市高郵市的特產。高郵市是全國唯壹的“羅氏沼蝦標準化養殖示範區”。目前,全市夏洛文化面積占全國文化面積的1/4以上,年產量約4萬噸,已成為農民致富的支柱產業之壹。
江蘇省高郵市位於長江三角洲和何麗霞地區。古老而繁忙的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被譽為魚米之鄉。水產品十分豐富,羅氏沼蝦(以下簡稱“夏洛”)是高郵水產品的壹大特色。
高郵夏洛文化始於1993,發展至今已有20年。目前,夏洛養殖面積約14000畝,主要集中在司徒鎮、龍邱鎮、馬蓬鎮、舟山鎮、三多鎮、甘垛鎮、橫涇鎮,產量約占全國總產量的20%,年產值20多億,是高郵農業的支柱產業之壹。為了讓羅蝦盡快上市,賣個好價錢,高郵開發了鍋爐大棚育苗技術。
每年2月底,養殖戶開始放蝦苗,但是溫度太低,正常情況下,蝦苗根本無法存活。養殖戶在蝦池裏挖壹個長長的水池,把連接鍋爐的熱水管放在水池裏取暖,在上面建壹個大棚,這樣即使二月大棚外寒風呼嘯,蝦苗也能在溫暖的大棚裏存活生長。這些苗是在鍋爐棚裏培育的,俗稱“鍋爐苗”。
直到5月中旬,氣溫升到20度以上,蝦苗才能在自然狀態下正常生長,農民才會拆掉大棚,把池塘灌滿水,當地人俗稱“放大水”。如果鍋爐苗成活率低,蝦苗不足,此時可以放另壹批苗,也就是俗稱的“大水苗”。通過放鍋爐苗和淹苗,蝦苗密度壹般達到6-8萬尾/畝,以後不再放苗,養殖進入高峰期。
高郵夏洛壹年產蝦8-10次,第壹次在6月20日左右,之後幾乎每半個月產壹次,6月10初在池塘中晾曬。目前正常畝產750斤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