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歷二月是從冬天到春天的時間;四月是從春天到夏天;八月是從秋天到冬天。這三個季節,氣候多變,他什麽都穿,什麽都不能說他錯了。
長沙民間諺語
第壹,與節氣有關
1,九月重陽節,搬火入宅。以前長沙到了九月九日重陽節,天氣轉冷,甚至需要保暖。現在由於氣候變暖,重陽節看到美女穿短裙短褲真的很開心!
2.長夏不吃竹筍,走路都得是岑。
大家都說長夏那天要去吃竹筍。現在有人記得嗎?反正我不記得了。諺語的意思是,長夏不吃竹筍的人會身體虛弱,東倒西歪。“岑”字是岑踏板車上的“岑”字,意為向前推進。這個詞在學術界有很多版本,沒有定論。但我覺得還是寫“宋”比較靠譜,具體分析以後會在方言百科的音頻裏告訴妳。
3、長夏吃個雞蛋,走路都是個毛。如果長夏那天吃了壹個雞蛋,他會精神抖擻,暴跳如雷。那麽長夏那天是要吃竹筍還是雞蛋呢?隨便啦。壹會兒全吃了。唐可(總會有壹個),記得提醒我。
4、兩春壹冬,不溫不火。如果“立春”的年份在春節之前,那麽如果加上立春的年份,這個農歷年總會有兩個立春。傳說在這種情況下,那年的冬天會很溫暖。
5、人們到了夏季至日的邊緣,行走需要人來帶領。夏季至日節氣前後幾天,人會變得容易疲勞,精神不佳,走在路上可能會促進困倦,所以說“走路需要有人帶領”寫到這裏,突然想起了某年和壹個女生爬嶽麓山,故意挑那條難走的小路,然後無數次牽著她的手。有點暖。
6.在夏季至日種植棉花比去其他地方要好。如果我們在夏季至日種植棉花,那就太晚了。就算種了也不會有好收成。所以妳為什麽不去另壹個房間剪呢?
7.春分無雨不種地,秋分無雨不種園。這個很好理解。春分不下雨,就不要種地;秋分不下雨,就不種菜。只知道,不知道解決的辦法是什麽。
8、蘿蔔不看燈。我喜歡吃蘿蔔,尤其是在冬天。蘿蔔燉羊肉真好吃。不管是胡蘿蔔還是白蘿蔔,都是那麽的甜。這句諺語的意思是,冬天的蘿蔔在正月十五變得空心,味道不好。看燈的意思是校正月十五的元宵節。
2.氣象相關的
1,鴨子叫,暴雨來了。
2.蚯蚓出土了,雨很快就來了。
3,星稀,雞幹,星密,帽戴。
如果夜空中的星星很薄,第二天太陽就會發光;如果星星密集,就會下雨。
4.蚊子在大廳聚集,明天雨會更猛。
5、春南夏北,容易淋雨。春天刮南風,夏天刮北風,就會下雨。
6、雷公先唱,雨不多。就是“只打雷不下雨”之類的意思。
7.大年初壹,有南風,躲在屋檐下。
如果大年初壹刮南風,就預示著水會漲,所以蝦子都擠在屋檐下。現在在湖南的壹些地區,蝦也被稱為“蝦公”。
8、打雷打冬,十牛棚九空。冬天打雷預示著今年冬天會很冷。十個牛棚中有九個會變成空的。太可怕了。
9、雷打秋,晚收半收。秋雷預示著今年晚稻收成將減半。
10,早上起壹天風,晚上起七天風。早上起風了,壹般壹天就停了;晚上刮大風,估計要刮七天。
3.與氣候相關的
1,三月三,菜籽煮雞蛋。蔬菜種子是薺菜。這壹習俗至今在長沙保存完好。
2.3月3日,蛇出山,9月9日,蛇拱土。
3.4月8日,鴨子被凍死。也就是說,4月8日左右,氣溫可能會突然很低,鴨子會被凍死。
4、四凍九。
即使四月天氣轉暖,也不要馬上減衣,蓋好;即使9月份變冷了,也不要馬上加衣服,凍壹下就好了。陸的意思是多穿點衣服。這個道理在長沙很明白,無論養生,健康等等。長沙四季交替,氣溫變化頻繁,今天轉暖,兩天後可能凍死,所以長沙人連添衣減衣都不愁。
5.4月8日,爛棉襖出來散步。農歷四月初,可能會有需要把棉襖翻出來穿的時候。所以,不要著急拿起棉襖放進櫃子裏。
6.七月半,看牛亞子陪田庚。這裏的“七月半”和中秋節沒什麽關系,不過據說七月中旬會轉涼,會有風。看牛的伢子。它要在山脊下躲避寒風。原意是懸崖。長沙這邊只要有高低差距,大家都叫“耿”。還有壹種說法叫“置頂”。關註這個數字,輸入“頂”字,就能聽到這個字的詳細解釋。
7、地裏要冬耕,寶寶要生。收割完上壹季,冬天要翻耕稻田,第二年收成好;如果寶寶是自己的,他會真的對自己好。
8、冬蘿蔔夏姜,不為壹方。冬天摘蘿蔔,夏天摘生姜,可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不要打擾醫生。
9.二月四月八月亂穿衣。農歷二月是從冬天到春天的時間;四月是從春天到夏天;八月是從秋天到冬天。這三個季節,氣候多變,他什麽都穿,什麽都不能說他錯了。
10,三月三,九月九,沒事去河邊。意思是農歷三月和農歷九月九日的天氣容易發生劇烈的變化。往往高溫剛壹升高,壹股強冷空氣襲來,氣溫波動很大。簡單來說,這兩天去河邊會有點吃不消。
11,寒冷的冬天下著雪,魚兒都奔向深潭回家。在寒冷的冬天,最冷的時候,所有的魚都去深處取暖。無論多遠,在外地漂泊的人,都會帶著白色的氣息,跺著腳,迎著風雪,回到最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