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心想吐是怎麽回事?
引起惡心、嘔吐的原因很多,如:消化系統感染性疾病,如食物中毒、急性胃腸炎、病毒性肝炎。內臟疼痛性疾病,如急性腸梗阻、胰腺炎、膽囊炎、腹膜炎。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如腦炎、腦膜炎、高血壓腦病。藥物引起,如化療藥物、洋地黃類藥物、某些抗生素如紅黴素。暈車暈船的人發作時可出現惡心、嘔吐。有些人有神經性嘔吐,從兒童期或學生時代就開始發病,可有家庭史,女性多見。在感冒期間身體會出現諸多的不適,這種情況下就會引起嘔吐以及惡心的情況。急性青光眼、美尼爾氏癥,妊娠嘔吐、消化不良等也會引起惡心想吐。
飯後惡心嘔吐、腹痛腹瀉,大多數是消化不良、胃炎、腸炎、痢疾、食物中毒等胃腸疾病。假如惡心伴有厭食、疲乏,應警惕病毒性肝炎,及時就診並隔離。假如惡心伴有咽部不適,可能是慢性咽部的炎癥。假如育齡女性假如未經避孕(或避孕失敗)而超過4周尚未行經者,要考慮是否為早孕所致。
惡心想吐是什麽病?
1、咽炎
實際上妳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已得了慢性咽炎。清晨惡心反胃是慢性咽炎的癥狀之壹。
由於周圍環境的混濁以及汙染,及有可能導致慢性咽炎的發作。通常還帶咽部不適,嚴重時會出現幹咳、痰多且咳不盡等癥狀。有的還有以下癥狀:吭喀想清嗓,而又咳不出,咽不下。
由於其病程長,癥狀頑固,誘因多。導致徹底治愈並不容易,建議去醫院進行詳細的檢查,並戒煙戒酒,在飲食上也應有所註意。
2、慢性胃炎
因胃炎引起嘔吐,導致反胃,久而久之,會導致胃擴張,胃擴張是食後胃部擴張,胃弛緩與胃下垂皆因之而起,若多吃米飯或適當運動可以調整胃部不適,並可改善體質。此癥的特征是腹部有飽滿感,有時有腹痛,下痢現象。
3、胃食管反流病
是指胃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燒心等癥狀。可引起反流性食管炎,以及咽喉炎,氣道等食管臨近的組織損害。發病機制是:
①食管抗反流防禦機制減弱。通常就是食管下括約肌松弛,食物反流。
②反流物對食管粘膜的攻擊作用。燒心和反流是本病最常見的癥狀。
4、飲食不當
由於食物中毒,或因飲食過量而引起的消化不良,對此,只要合理膳食,營養搭配合理,過此時間即可消除。如何伴有劇烈腹痛及腹瀉,則通常應考慮為食物中毒,對此應及時送往醫院進行救治。
5、消化性潰瘍病
起病多緩慢,病程長達數年或數十年。惡心、嘔吐、噯氣、反酸、流誕,上腹部疼痛,呈周期性發作,持續幾天或幾周,繼而緩解,疼痛有與飲食有關的節律性,進食或內服堿性藥物多可使疼痛緩解。
6、胃下垂
厭食、惡心、嘔吐、噯氣、上腹不適、隱痛、易飽脹、便秘等。平臥減輕,餐後久站、勞累後加重。多見於瘦長型女性。
7、細菌性痢疾
起病急,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惡心、嘔吐、伴有全身不適、酸痛,同時或數小時後出現腹痛及腹瀉,稀便繼之膿血便,量少,裏急後重。重者排血水便、脫水、甚至發生休克。
8、急性病毒性肝炎
惡心、嘔吐、厭油、納差、周身乏力、腹脹、腹瀉,肝區疼痛。黃疸型發病急。有畏寒、發熱,無黃疸型起病稍緩,大多不發熱,似感冒樣。
9、肝硬化
起病緩慢,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脹、腹瀉、易疲乏、體重減輕,面容消瘦、面色晦暗、面頰部小血管擴張,蜘蛛痔或肝掌,可有鼻衄、齒齦出血、貧血及皮下瘀斑。
10、高血壓病
惡心嘔吐同時有頭暈、頭痛、頭脹、耳鳴、眼花、失眠和領項極緊。重時可有心悸、多汗、口幹、面色蒼白或潮紅、視力模糊、手足震顫等表現,甚者見煩躁、抽搐、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