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源於山西臨猗、運城等地。果實很大,長方形,重30克左右,最大果重50克以上;果實表面不太平整,果皮較薄,呈赭紅色;果肉厚白,肉脆,汁甜。含可溶性固形物27.9%,維生素C含量為每100克292.3毫克。食用率97.3%,鮮食品質高。
該品種新生棗頭結實能力強,結果早,產量高。壹般嫁接繁殖後第二年結果,第三年植株產量3.5 kg,第五年15 kg。它可以在9月下旬成熟時收獲。該品種果實成熟度參差不齊,采收前掉落嚴重,下雨時開裂,需適時分階段采收。該品種適應性強,結果早,要求高水肥,精心管理,以達到大果、優質、高產的目的。適合小冠(矮)密植和城郊發展。
(2)水棗
原產陜西涇陽縣,是陜西省優良的鮮食品種。果實大,橢圓形,側面略扁,平均單果重25.9克,最大果重36.5克,大小不規則;果皮薄,紫紅色;果肉脆,質地細膩,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21%。食用率95.9%,鮮食甘甜,品質極佳。該品種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在黃壤土中生長良好,易裂。是優良的中熟鮮食品種,可適當開發。
(3)冬棗
別名凍棗,蘋果棗。起源於山東德州、聊城等地。果實近圓形,似小蘋果,平均單果重10.7g,最大果重23.2g..大小整齊;皮薄,赭紅色,果面光滑光亮,外形美觀。果肉嫩脆多汁,含可溶性固形物38% ~ 42%,可食率96.9%,品質優良。9月底(自熟期)至10中期(完全成熟期)可采收。該品種適應性強,高產穩產,果實成熟晚,不裂果,耐貯藏,品質優良。是優良的鮮食晚熟品種,在城市郊區大有可為。
(4)大百靈
原產山東夏津、臨清等地。果實大,近球形,不太整齊,平均單果重26克,最大果重50克以上;果皮棕紅色,有光澤,凹凸不平,凹凸明顯;果肉脆粗,汁多味甜,含可溶性固形物25%左右,可食率96.4%。新鮮的食物質量大,漂亮,質量好。果實在9月初和中旬成熟。該品種適應性強,樹體粗壯,結果早,裂果輕,高產穩產,是優良的熟鮮食品種。
(5)大棗
起源於山西晉城等地。果實大,橢圓形或近圓柱形,平均單果重265438±0.6g,最大果重近50 g,大小不規則;果皮薄,赭紅色,有光澤;果肉厚,質地致密脆,汁多,味濃甜,食用率97.8%,鮮食品質最高,幹制品質中上等,幹制率30% ~ 40%。該品種適應性強,耐寒、抗風、耐鹽堿、耐旱耐瘠薄,樹勢強,樹冠緊湊,結果早,樹體生長快,新棗樹頭結果能力強,產量高。加強肥水管理可獲得高產穩產,成熟時不抗裂果。適宜四川路、陽坡臺栽培,是鮮食兼幹用的優良品種。
(6)贊皇大棗
起源於河北省贊皇縣。果實長圓形或倒卵形,平均單果重17.3g,最大果重29g,大小整齊。果皮厚,暗紅褐色,光澤差,韌性好,略粗糙;果肉致密細膩,汁液適中,味甜微酸,可食率96%,鮮味中等以上,幹棗果形飽滿,有彈性,耐貯運,品質優良。該品種適應性強,耐旱,座果穩定,產量高,不易裂果,是壹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幹果品種。
(7)菌藻
發源於山西交城縣。果實大,圓柱形或倒卵形,平均單果重22.9克,最大果重36.1克,大小不均。果實表面光滑,果皮薄,深紅色;果肉厚,質地稍脆,汁中等,味微苦,含可溶性固形物33%,可食率96.3%,品質較高,適宜幹燥加工醉棗、蜜棗,是山西制作醉棗的最佳品種。該品種樹勢強,適應性強,耐旱、耐澇、耐鹽、高產;收獲前容易掉果,下雨會裂的很嚴重。棗果肉疏松,果皮韌性差,怕擠壓,貯運性能差。
(8)蜜蜂罐
起源於陜西大理。果實中小,平均單果重7.7克,大小整齊;皮薄,鮮紅有光澤,果肉汁甜,鮮食優質,耐裂果。在中國北方和南方都可以栽培。
(9)大白棗
原產河北省,果實大,皮薄,肉脆,味甜。該品種適應性強,結果早,鮮食品質優良。
(10)陜西大棗
是陜西地方品種。樹體緊湊,樹枝彎曲,外形美觀。陜西酸棗是所有彎枝棗中唯壹壹個果實多的類型,果實長橢圓形,汁多味甜,是矮密栽培和觀賞的優良品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