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現在野豬是我國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我們不能隨意捕殺,也就是說野豬不是用錢可以買到的。但是在美國,野豬的種類已經泛濫成災。
據了解,美洲野豬始於16世紀。隨著歐洲航海家和殖民者的到來,把豬這個物種帶到了美洲地區,豬開始了與歐洲人的“殖民之旅”。
但這些豬在飼養過程中有壹部分跑進了森林,在美國野外生長繁殖。由於當地食物豐富,氣候適宜,“家豬”變成了“野豬”,時間長了數量也多了起來。
到了80年代,野豬的數量開始猛增,遍布全美,達到200萬頭左右,成了大麻煩。它開始破壞歷史遺跡,破壞高爾夫球場,汙染供水,吞噬大量玉米、甘蔗、小麥、南瓜等食物,給農場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種玉米的農民說,野豬晚上會壹顆壹顆成排地吃種子。
據報道,壹群20至30頭的野豬可以在不到壹周的時間內摧毀10英畝(60英畝| 4萬多平方米)的玉米地。在得克薩斯州,野豬壹夜之間失去7萬美元破壞力的事情並不少見。
根據美國農業部(USDA)2020年的數據,美國有700-800萬頭野豬,已在37個州發現,其中僅德克薩斯州就有約260萬頭野豬。全國每年因野豬造成的損失高達20億美元(6543.8+035億人民幣)。
眾所周知,中國對豬肉的需求很大,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吃,甚至很多人更喜歡吃壹些野生豬肉。
但是,也有人好奇。既然野豬在中國這麽受歡迎,那麽美國的野豬也太多了,已經到了泛濫的地步。他們不是為了豬肉而殺死它們,而是花費數十億美元來處理它們。為什麽?
為什麽美國人不吃野豬?對於吃貨們來說,野豬比家養的豬肉瘦多了,好吃多了,現在也不用擔心肉裏面的抗生素或者激素了。把野豬當食物是有道理的,美國人不吃野豬的原因如下:
第壹,飲食習慣和宗教信仰不同。
中國的飲食習慣與美國不同。美國人很少吃豬肉,即使豬肉很好吃,但在美國的飲食文化中,牛肉是主食。他們更喜歡牛肉和雞肉,而不是豬肉,還有壹些宗教和文化的影響,所以美國人不太願意吃豬肉。
第二,美國人的烹飪風格單壹。
野豬肉比較粗糙,很難入味,魚腥味很重。單純的煎、烤、炸肯定不好吃,但是在東方美食中,對於豬,我們有紅燒、紅油、爆炒、水煮等上百種方法。
第三,野豬更危險。
野豬經常群居在壹起,野豬的力氣也很大。另外,普通的散彈槍無法穿透他們的身體。如果野豬覺得自己受到了攻擊,它們不會逃跑,而是會回來追那個傷害自己的人。嚴重的話可能會直接死人,所以當地人不會輕易抓野豬。
第四,野豬繁殖快。
雌性野豬在6到8個月的時候就有繁殖能力,懷孕6個月就可以產仔,壹窩有5、6窩。不僅如此,野豬是雜食性動物,容易餵養,所以野豬的數量很難控制。
第五,野豬攜帶細菌。
據悉,野豬比家豬更臟,攜帶至少30種病菌和37種寄生蟲,直接食用會危害人體健康。
雖然美國很多狩獵機構都在獵殺野豬,但是美國的野豬泛濫很難控制,所以至今美國也想不出解決野豬泛濫的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