飼料為正規單位生產的粉狀飼料,粗蛋白含量45%,粗纖維含量3%。該飼料的主要原料有魚粉、骨粉、豆粕、面粉、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等。輔以蚌肉、小魚等新鮮餌料。
黑魚是壹種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比較貪吃。獵物隨著魚的大小而變化。體長小於3厘米的幼蟲為搖蚊科、枝角類、搖蚊幼蟲的主食,體長小於3 ~ 8厘米的幼蟲為水生昆蟲的幼蟲、蝌蚪、蝦、幼體。
體長20厘米以上的成魚,捕食各種小魚和青蛙(小魚主要指鯽魚、稻棒、紅眼鱒魚、泥鰍和各種幼魚)。黑魚遊得很慢,但它們通常不追逐獵物,而是躲在水生植物或其他隱蔽物附近,密切註意周圍的動靜。壹旦它們發現附近有魚在遊動等任何可口的活餌,就會迅速出擊,壹舉將其捕獲。
烏鱧食量大,經常能吞下約為其體長壹半的活餌,最大胃容量可達其體重的60%。據解剖,壹條500克的黑魚在短時間內吞下8條長10厘米的草魚種。黑魚也有自相殘殺的習性,可以吞食體長不到自己三分之二的同類個體。它的食量與水溫密切相關。
夏天水溫高的時候,相當貪吃,吃的很多;水溫低於12℃時停止進食。在人工飼養的條件下,動物飼料不足時,我們也可以飼餵豆餅、菜餅、魚粉等人工配合飼料。
擴展數據
類型
放養技術:
親魚池的選擇:放養池的大小要根據每次養殖的量來確定。比如壹次能養殖50 ~ 70對,基本上按照每10平方米放養1對的原則,選擇0.6 ~ 1畝的池塘;如果壹次只能養殖30 ~ 40對,選擇0.3 ~ 0.6畝的池塘。主要原因是親魚性腺成熟時,最好捕撈壹次,誘導產卵壹次,不要多次捕撈。
因為黑魚拖網捕魚率低。壹般都是把池水放掉,釣上來,對親魚刺激很大。池塘太大,親魚太集中。不僅浪費人力物力,而且多次強烈刺激,會造成親魚性腺退化,影響後面批次的產卵效果。所以親魚池的大小要按照每個池塘的放養量與每次的養殖量相匹配的原則來選擇。
池塘適宜深度為1.5 ~ 2.0 m,灌溉水為1.0 ~ 1.5 m,池塘田埂高出水面0.5 m以上。如果池塘深度只有1.0 ~ 1.2米,仍可將水倒至0.8 ~ 1.0米,周圍插竹柵欄或舊漁網柵欄,高1.5米,防止黑魚跳出池塘。
放養準備:放養前,對魚塘進行清洗消毒,壹般采用幹塘消毒。如果淤泥太厚,挖出來淤泥太多,留20厘米左右。每畝用生石灰50 ~ 75公斤清塘,經過10天的灌溉,即可放養親魚。
池塘中養殖少量水花生、水葫蘆等水生植物,供烏鱧遮蔽生活,同時具有防逃功能。如果選擇的親魚是野生的,可以在親魚池放養壹些小雜魚,規格要小,不要太大。
親魚放養要點:親魚放養的關鍵是密度、時間和雌雄比例。密度壹般為每畝100 ~ 150公斤,最高200公斤。要根據親魚大小來定,壹般在150 ~ 250左右。
密度不宜過高或過低,過高會影響親魚的活動空間,過低則不易馴化,尤其是野生親魚,會影響親魚的性腺發育。時間定在九月。9月水溫25 ~ 30℃,由高溫逐漸轉冷,有利於越冬前親魚的培育,攝食比較旺盛。
親魚,尤其是野生親魚,往往不會通過捕撈和運輸在新的生態環境中攝食。9月份可馴養兩個多月,使其適應新環境並主動攝食,恢復體質,並促進性腺發育,增加雌魚懷卵量。放養時,雌雄基本以1: L的比例混合。
這個時候很難區分雌雄,只能說基本上放養的數量略大於實際需求。親魚入池前,用2% ~ 3%鹽溶液消毒或用30 mg/kg福爾馬林溶液沐浴約10分鐘,消毒後放入準備好的親魚池中。
專業化栽培技術:
1.魚塘要通風向陽,水資源充足,面積1 ~ 5畝,水深1 ~ 1.5米,周圍種些水葫蘆或水花生,較低的地方用網圍起來,既能防止烏魚出逃,又能遮蔭,營造良好的生態。
2.將池塘清理幹凈、魚塘消毒後,先將池塘水排幹,每667平方米加水140 ~ 150公斤生石灰。整個池塘會被均勻的濺起來,用耙子等工具翻泥,進行充分的消毒。放養烏魚前壹周,將池水註入1米深處,並施適量基肥,改善水質。
3.魚的種類壹般有兩個來源,壹個是野生的,壹個是人工養殖的。但是,不管是哪個品種的,在進池塘之前都要經過篩選。規格基本相同的品種,要在3% ~ 5%的鹽水中沐浴5 ~ 10分鐘,然後放入同壹個魚塘。
放養密度取決於水源、註排水條件、餌料魚來源等。壹般情況下,667平方米放養6000 ~ 10000條3 ~ 5厘米長的魚;10 ~ 15厘米長的魚,4000 ~ 6000條;放養約2000種20厘米左右的魚種。如果水源、註水、排水條件好,餌料魚來源充足,可適當增加放養密度。
4.投餵以低值新鮮小魚小蝦為主要餌料的黑魚人工集約化投餵。因為野生或壹些人工養殖的魚種吃的是活餌,所以進入池塘後要停止投餵壹兩天,然後每天早上在池塘周圍投餵適量的死餌進行馴化,之後逐漸移至壹個池塘投餵。
魚習慣吃死餌後,每天上午9點、下午4點投餵1次,每日投餵量為魚體重的5% ~ 10%,可根據天氣、水溫、生長、投餵情況靈活控制。
飼料為正規單位生產的粉狀飼料,粗蛋白含量45%,粗纖維含量3%。該飼料的主要原料有魚粉、骨粉、豆粕、面粉、維生素和礦物質預混料等。輔以蚌肉、小魚等新鮮餌料。
5.黑魚的日常管理,在自然水體或稀養條件下,不容易生病。但在人工精養的情況下,如果控制不當,魚病就會爆發,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根據筆者幾年的實踐,鯔魚的常見病有水黴、皮腐、腹水、爛鰓等。
如果采取適當的控制措施,魚很少生病或不生病。因此,在烏魚養殖過程中,要經常檢查水質、魚情,打撈殘餌,防止逃逸等。,並及時處理異常情況。
6、抓大留小,適時上市由於烏魚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餌料不足時會自相殘殺,所以每隔1個月左右,就要抓大留小1次。如果規格相差較大,數量較多,可以在其他同規格的魚塘或網箱中單獨飼養。
市場價格好的時候,符合商品規格的成魚就可以上市銷售了。這樣既能賣個好價錢,又有利於小規格魚的生長。
百度百科-黑魚